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IMS网络及业务的快速发展,IMS计费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IMS网元计费能力提出IMS计费部署架构,还介绍了IMS业务离线及在线计费的基本流程,最后对计费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孙志飞  张琳  黄坤  尹璐 《中国新通信》2009,11(11):14-19
第三代移动通信将向基于全IP的网络架构演进,3GPP提出了IMS即IP多媒体子系统的网络架构,在策略和计费等方面对多媒体业务提供了保障。文章首先简要介绍3GPP R7版本的IMS策略和计费控制(PCC)架构,然后引入两个开源软件平台OSIMS和UCT PCF,阐述其对PCC架构的实现,最后给出在此基础上实现IMS在线计费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3GPP国际标准定义中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计费系统的基本体系架构和原理,最后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融合趋势,结合IMS计费系统的结构,讨论未来广电系统适用的一种融合的计费系统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IMS中计费的总体架构和在线计费、离线计费两种模式;接着分析了R8版本下策略与计费控制的架构所涉及的各个网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计费向网络侧迁移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IMS的IPTV 架构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有IPTV架构与IMS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基于IMS的IPTV架构并进行了阐述。对IPTV业务的控制管理、计费和业务安全等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业务安全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IMS的产生背景和标准化的最新进展,对IMS的网络架构、关键协议、业务应用以及与其他网络融合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安全机制、计费和QoS三方面阐述了IMS的特征.然后介绍了IMS的当前部署和试验情况,并提出了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和IMS面临的挑战,展望了IM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IMS的产生背景和标准化的最新进展,对IMS的网络架构、关键协议、业务应用以及与其他网络融合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安全机制、计费和QoS三方面阐述了IMS的特征。然后介绍了IMS的当前部署和试验情况,并提出了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和IMS面临的挑战,展望了IM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3GPP规范中,IMS的策略控制和基于流的计费是分立设置的,但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功能.为了降低网络配置和实体功能的复杂性、减少成本并提高控制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有必要将两套系统进行融合.本文首先探讨IMS网络中策略控制和FBC作为分立系统存在的问题,将二者进行融合的可行性,然后将着重分析了实现策略控制和FBC的融合的网络架构,即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  相似文献   

9.
PCC策略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C是3GPP,标准定义的IMS承载网络资源与计费策略控制架构,旨在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供用户业务流承载资源保障以及流计费策略.从策略控制的角度介绍了PCC机制的基本架构及相应策略规则,并详细分析了目前3GPP规范中PCC机制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了策略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IMS的VoLTE(Voice over LTE)语音解决方案,已成为业界公认的LTE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主要发展方向。该方案可在实现LTE网络下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话的同时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对基于IMS的VoLTE语音计费时如何实现IMS域和EPC域计费的关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据IMS APN标识关联EPC网络和通过PCRF传递IMS计费标识与P-GW计费标识进行关联的2种方法,从而使VoLTE语音产生的流量不进行计费;对当VoLTE语音发生SRVCC切换时如何避免IMS域和CS域语音重复计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据STN-SR和related-ICID进行话单过滤的2种方法,从而过滤掉CS重复话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手持移动终端上使用的两种针对于锂电池的充电方案:快速充电和标准充电,详细介绍了快速充电方案中用到的典型方法CCCV方法和CCVV方法,以及标准充电方案中的一种实用的USB充电方法,同时对这几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魏秉国 《通信技术》2008,41(6):167-169
手机电池的充电过程是手机使用,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环节,在该过程中实施智能化控制,对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延缓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中结合手机电池充电的典型电路,对手机电池常见的平滑直流充电、带续流功能的平滑直流充电、PWM脉冲宽度调制充电等方式中涉及到的快充、慢充、饱和识别的智能化控制作了理论上的论述和剖析,对进一步优化手机充电电路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影响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消除或减小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传统的快速充电法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多阶恒流脉冲充电法,主要采用正脉冲、停充等方式来减小或消除极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电速度,但效果不够理想。提出的间歇-正负脉冲充电法,首先依据析气点电压和极化电压监测蓄电池极化状况,然后采用两种模糊控制器,分别确定间歇-正负脉冲充电法中的正负脉冲宽度,采用交替充电和放电减少或消除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实验证明,间歇-正负脉冲充电方法比传统的采用停充方式的多阶恒流脉冲充电法充电速度提高了33.3%,充电效率提高了5.1%,温升降低了57%。  相似文献   

14.
3GPP提出的演进分组核心网(EPC)是一种新的全IP核心网,其计费逻辑体系包括两种机制:离线计费(Offline Charging)和在线计费(On-line Charging)。首先介绍了EPC网络的总体架构,随后具体研究了基于EPC离线计费的系统框架、计费话单触发条件和内容计费的实现策略,最后阐述了离线计费流程。  相似文献   

15.
某型无人机充电器采用半波倍压方式,无充电控制,充电效果差。通过比较其他常规充电方式,利用模糊控制原理,根据电池理想充电曲线和实际充电效果,设计了分段模糊控制充电方式:即首先以大速率快充,一定程度后转入模糊控制充电阶段,针对电池状态和接受电流能力对充电速率进行自动跟踪调整。设计的智能化模糊控制充电器,优化了镉镍电池充电方式,也适用于相似类型的镉镍和镍氢电池。  相似文献   

16.
杨军峰  冯磊 《信息技术》2020,(5):131-135
随着电动汽车使用规模的不断增加,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已成为当务之急。文中将每个区域中心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中心,以分区内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作为充电站选址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充电站位置和定容的优化模型。采用TLBO优化算法计算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数量、建设地点、每个充电站的覆盖范围以及充电站的充电桩数量。仿真结果表明,TLBO优化算法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和定容方面,计算准确、收敛速度快,并且具有良好的全局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RSNs)一对一移动充电方式存在充电效率低、定向充电模型缺乏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充电效用最大化(MUC)的一对多有向充电调度方案.方案首先筛选网络中充电增益最大的有向覆盖子集;然后根据有向覆盖子集确定充电锚点,并进而规划充电器的移动路径;最后在满足移动充电器能量和充电周期约束条件下优化移动充电器的充电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与平均能量充电(AEC)、固定能量充电(FEC)相比,充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3.7%和32.7%;与最多节点覆盖(MNC)、最大平均增益覆盖(MAGC)子集筛选方案相比,充电效率分别提高了4.4%和35.9%;同时在网络饿死节点数目上与MNC, MAGC方案相比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磁兼容测试中,充电设备易给电磁发射类测试带来测量误差,以及电磁辐射抗扰类测试中易被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交流充电模拟方法。该方法可避免充电设备对试验测试带来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测试验证,并与实际充电桩传统充电测试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两者的优劣与适用情况,为获得车辆充电状态下的车辆本身性能提供了合理的测试思路。  相似文献   

19.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echnique can solve the power capacity problem in 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WRSNs). The charging strategy is a widespread research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demand‐based charging strategy (DBCS) for WRSNs. We improved the charging programming in four ways: clustering method, selecting to‐be‐charged nodes, charging path, and charging schedule. First, we proposed a multipoint improved K‐means (MI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o balan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can group nodes based on location, residual energy, an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Second, the dynamic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charging nodes (DSACN) was proposed to select on‐demand charging nodes. Third, we designed simulated annealing based on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SABPE) to optimize the charging path for a mobile charging vehicle (MCV) and reduce the charging time. Last, we proposed the DBC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CV.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strategy can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reducing the charging path, thus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residual energy utility.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季飞  韦岗 《通信技术》2007,40(11):388-390
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业务开发技术-Parlay以及开放式接口API,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的计费业务提供机制.在分析现有计费模式的不足的基础上,描述了内容计费的产生、需求及发展,介绍相关标准.重点研究了ParlayAPI规范中计费SCF(Service Capability Feature)在内容计费的3G计费平台中所提供的计费能力.针对WAP网页浏览业务,使用UML设计了基于流量的计费业务,给出了数据流分析示意图和计费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