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089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6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40%);1~2μg/L的有32例(17.5%);2~5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 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 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目的: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8089例非肝炎病芡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8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40%);1-2μg/L的有33例(17.5%);2-5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毛丽萍  倪晓蓉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4):267-267,274
目的 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特征。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对66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M定量测定同时采用PCR—ELISA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 南通地区HBV感染者中部分血清HBsAg呈低水平存在(5.5%),HBVM模式以HBsAg( )、抗HBe( )、抗HBc( )为主,其次为HBsAg( )、HBeAg( )、抗HBc( )。在668例中有4例HBsAg单独阳性,含量均小于1ng/ml。结论 南通地区作为肝炎高发地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了解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FQ-PCR技术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10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和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发现HBV-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物阳性血清中均可检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HBV-DNA,其血清中HBV-DNA阳性率达99.1%(376/377);HBs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水平乙肝病毒(HBV),其血清中阳性率达37%(134/360);HBsAg、抗-HBc阳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水平HBV,其血清中阳性率达57.0%(53/93)。另发现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组阳性率5.0%(1/20);抗HBc阳性组阳性率达11.1%(3/27)。结论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能提供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而FQ-PCR法检测HBV-DNA准确灵敏,能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在乙肝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及药效评价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对66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M定量测定同时采用PCR-ELISA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南通地区HBV感染者中部分血清HBsAg呈低水平存在(5.5%),HBVM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其次为HBsAg(+)、HBeAg(+)、抗HBc(+).在668例中有4例HBsAg单独阳性,含量均小于1ng/ml.结论南通地区作为肝炎高发地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与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测定5987例非肝炎流行区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中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S/N值),再结合中和确证试验结果来确定HBsAg浓度,同时分析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低浓度(HBsAg≤1μg/L)再用PCR-ELISA法定量测定HBV DNA。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784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上有636例,占HBsAg阳性81.1%;HBsAg浓度在2~5μg/L的有47例(5.99%);1~2μg/L的有69例(8.80%);1μg/L以下的有32例(4.08%)。尤其高浓度(HBsAg>5μg/L)和低浓度(HBsAg≤1μg/L)在人群中分布率分别为10.62%和0.53%;而中等浓度(1μg/L相似文献   

7.
何伟彬 《新医学》2005,36(8):450-45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NA,HBV 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评价HBV DNA定量检测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5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8.1%(288/32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则为40.2%(163/405),HBsAg、抗-HBc阳性患者则为52.9%(81/15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则为1/7.结论:HBV DNA定量检测可了解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状况,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金山石化地区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金山石化地区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2009年1月—6月6 507例在金山医院就诊人群和1 564例金山石化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抗-HBc-IgM)。其中36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969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就诊人群和健康体检人群的乙肝标志物血清模式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人群HBsAg阳性率10.2%,抗-HBs阳性率46.4%;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6.2%,抗-HBs阳性率50.9%;就诊人群HBsAg阳性率11.1%,抗-HBs阳性率45.4%。HBeAg阳性组的HBV DNA拷贝数值最高。结论:与其他地区相比,本地区HBsAg阳性率偏高。对地区人群进行乙肝情况分析,为乙肝的的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提供全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学模式以及弱反应检出率,总结该地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为EXCEL数据文件,排除重复检测者,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2 247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2.06%,抗-HBs阳性检出率为64.9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为0.53%,抗-HBe阳性检出率为16.07%,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5.14%,共发现17种血清学模式。检测结果弱反应HBsAg占1.56%,HBeAg占2.76%。结论 12.06%的HBsAg阳性检出率证明该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中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共同模式。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模式的定量结果动态观察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极大,定量结果的变化与HBV感染机制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郑州大中专学生乙肝五项检测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郑州大中专学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感染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郑州地区3477例大中专生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77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134例,阳性率为3.85%。抗-HBs阳性学生1773例,阳性率为50.99%。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要感染模式(占91.05%)。结论:郑州学生HBsAg阳性率下降的原因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11.
5824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观澜镇流动人口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及其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应用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测定HBV五项指标。结果:5824名工人中检出HBsAg阳性1244例,阳性率21.36%;5824名工人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共获16种模式,其中以五项全阴(28.5%),抗-HBs阳性(23.5%)及“抗-HBs、抗-HBc”阳性(17.3%)为主。以上三种模式共占69.3%。结论:在人群中进行HBV的普查,确实HBsAg人群分布,对于乙肝病毒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对以低水平存在的血清HBsAg进行有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人群血清HBsAg浓度可相差成千上万倍,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对经手术、输血等途径传播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二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不同阳性类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51例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和ALT,根据HBV标志物不同阳性情况分为3组:A组363例,HBsAg、HBeAg、抗-HBc、pre-S2阳性;B组486例,HBsAg、抗-HBc、pre-S2阳性,抗-HBe阳性或阴性;C组102例,HBsAg、抗-HBc阳性,pre-S2阴性,HBeAg和抗-HBe阳性或阴性。结果各组ALT50U/L例数及百分率分别为A组363例(46.3%),B组486例(23.5%),C组9例(8.8%),其中A组与B组ALT异常率,B组与C组ALT异常率,A组与C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中大三阳合并前S2抗原人群的ALT异常率明显高于前S2抗原阴性和其他乙肝模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透明质酸酶(HA)联合检测HB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临床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抗-HBc)]、CEA、HA以及HBV DNA检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HBV DNA、CEA、HA的检测结果,比较血清标志物对HBV DNA的检测阳性率,分析HBV 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CEA、HA联合检测HBV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92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患者54例(58.70%),阴性38例(41.30%)。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阳性31/33例(93.94%),小三阳组患者HBV DNA阳性15/31例(48.39%),其他类型组患者HBV DNA阳性3/28例(10.71%)。92例患者CEA水平4.20(3.20,5.30)ng/mL;HA水平分别为1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脐血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意义.方法:对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 检测.结果: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HBeAg 阳性组共46 例,其脐血HBsAg 阳性13 例(28.3%),高于HBeAg 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载量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方法 891例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LightCylce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共检出11种血清学模式,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06.63 copy/ml和103.13 copy/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HBeAg( )模式组HBV-DNA阳性率最高(100%),平均病毒载量达107.05 copy/ml,其次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组,阳性率为97.0%,平均病毒载量为106.14 copy/ml.结论 HBeAg阳性模式HBV载量高于HBeAg阴性模式,HBeAg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毒的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了解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各种表达模式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所有检测标本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含量同时检测.结果 乙肝血清免疫抗原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其HBV-DNA均为阳性,且含量较高;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大三阳[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94.61%;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小三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39.26%;乙肝血清免疫抗体标志物HBs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显著减少.结论 在乙肝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疗效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血清学模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HBsAg≥0.05 IU/mL的阳性标本997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以HBsAg<100.00 IU/mL判定为低水平。初检HBsAg<0.50 IU/mL时,对标本进行高速离心后复检,以复检结果为最终结果。结果9972例HBsAg阳性标本中,HBsAg低水平1951例,占19.56%。HBsAg低水平标本检出HBV-M血清学模式11种,检出率≥1.00%的有5种,依次为“145”模式、“15”模式、“1245”模式、“135”模式、“1235”模式(97.59%)。抗HBc阴性在不同HBsAg水平均有检出,在HBsAg<1.00 IU/mL亚组最高(3.69%)。HBeAg阳性率随HBsAg水平的下降而下降,抗HBs阳性率随HBsAg水平的下降而升高。HBeAg对抗HBs阳性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HBsAg低水平定量检测有其自身独有特点,提高检测灵敏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幼儿的垂直传播情况,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4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18个月龄幼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 46例HBV感染产妇所生46例18个月龄幼儿中,有18例HBsAg阳性,总垂直传播率为39.52%。其中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乙肝病毒抗e抗体(抗-HBe)阴性]的20例产妇所生的20例18个月龄幼儿中,14例幼儿HBsAg阳性,垂直传播率为最高,达70.00%。结论所有HBV感染孕产妇都有将HBV垂直传播给幼儿的可能,且不同标志物模式其母婴传播率高低也不一样。总垂直传播率达39.52%,尤以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的垂直传播率最高。要加强孕前及孕产期HBV的检测,对HBV感染的孕产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实施母婴阻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对3318例乙型肝炎血清标本进行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6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PCR法)检测。结果:从3318例乙型肝炎血清中共检出特殊模式158例.阳性率为4.8%。特殊模式可分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大类型.HBsAg阳性类型98例,占HBVM特殊模式62%.共7个模式;HBsAg阴性类型60例.占HBVM特殊模式38%.共3个特殊模式。60例HBsAg阴性特殊模式中,HBV-DNA均为阳性。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可分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大类型,共10个特殊模式。HBsAg阳性的特殊模式主要表现为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HBeAg与HBeAb同时为阳性;HBsAg阴性的特殊模式主要表现为HBsAg阴性与HBeAg阳性。了解HBVM特殊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乙肝疫苗的研究及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