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8,26(4):42-47
通过抽油机在补偿泵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问题和补偿泵增产与IPR曲线的关系的讨论,再次证明了:1.在补偿泵的工作过程中,抽油机要输出能量,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由井底将液体提升到动液面的能量,因而节省了油层的弹性能。2.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动液面相同的情况下,普通泵采油指数的下降速度大于补偿泵,因而后者的总产出量比前者要大;在定产量的工况下,补偿泵的稳产周期比普通泵长,因而也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邬亦炯 《石油机械》1997,25(10):26-29,38
讨论了能量补偿泵增产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1.补偿泵能否不要减少要沉没度?2.液体由泵入口升到动液面所需能量是由油层提供还是由补偿提供?3.补偿泵不降低动液面能否增产?指出弹簧推力只对上面泵起增压灌注作用,不会减少下面泵的沉没度需求。论证了有关储能活塞受力分析及补偿器进油不作功分析方面的错误:证实了液体由泵入口升  相似文献   

3.
讨论并回答了3个问题:1)关于补偿泵工作时动液而不做功的问题;(2)关于补偿泵的防气问题(3)关于空行程时的能量衬恒问题。针对深井泵能量补偿器的使用和设计中常风的问题,提出了6点建议。最后强调指出:补偿器强调指出:补偿器的设计,务必要根据具体并况进行,不存在万能补偿泵;补偿泵的使用要根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采取不同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参数设计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3):36-40
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油机能量补偿装置(简称补偿泵)的设计要点,并指出补偿泵的最佳参数设计要根据具体井况确定。提出了目前补偿泵使用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评价补偿泵的工业试验数据,同时再一次讨论了补偿泵与采收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弹性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油层能量转换的数学模式,对普通泵采油和补偿泵采油的压降漏斗最大半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及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补偿泵与普通泵采出相同总液量的条件下,前者的压降漏斗的最大半径显著地小于普通泵采油时的压降漏斗最大半径,即补偿泵采油时,有更长的稳产期,能达到增加产出总液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的吸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说服力不强。提出了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抽油时产量变化的判定原则,而补偿装置作为抽油泵的灌注装置对泵的吸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广厚 《石油机械》1997,25(10):30-32,44
根据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工作原理和增产原理的分析,指出补偿装置有三个优点:抽汲高粘度原油或在低压低产油井中抽油有利;可以减少气体影响而提高泵效;兼有“井下振荡器”的作用。针对某些文献的不正确观点,提出四点看法:(1)只要有沉没度,动液面就参与作功,“动液面不作功”的观点不正确;(2)“节省油层能量”的观点既违背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又无能量来源;(3)补偿装置只能减小气体影响而不能避免气体影响提高泵效;(4)“试验数据有误”的论述也欠妥。  相似文献   

8.
冯德渝 《石油机械》1998,26(12):12-13
针对在抽油泵镀铬柱塞的磨削加工中采用螺纹堵头存在重复定位精度低等问题,将弹簧夹头式定心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与螺纹定位方法相结合,设计制造了镀铬柱塞内螺纹自动定心装置——螺纹弹性定位轴。这种装置可以自动定。心张紧,消除了螺纹间隙,杜塞粗磨、精磨的重复定位精度偏差可控制在0.015mm以内;还消除了内螺纹表面脏清及端面残铬、污渍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与使用螺纹堵头相比,用螺纹弹性定位轴磨削加工柱塞可使粗磨余量减少15%-20%,镀铝量减少20%-30%,相应的精磨余量也减少30%左右。  相似文献   

9.
佘泽华  李文华 《石油机械》1998,26(12):25-26
针对我国油田开发中后期抽油泵采油中由于气体影响使泵效降低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套管定压放气阀。这种放气阀是通过控制采油压差,使气体驱动地层油流流入套管,并保证气液两相在泵进口处不发生油气分离,从而提高泵效的。介绍了这种放气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论述了关键零件弹簧的设计和放气阀定压值的计算,以及放气阀的使用特点、选井条件、安装注意事项和在大港油田的现场对比试验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QHD32-6油田稠油油藏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甲基萘、四甲基萘和五甲基萘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明化镇组各油层的特征指纹.QHD32-6-3井NmⅡ和NmⅣ油组两端元原油二元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甲基萘指纹参数计算2层合采单层产能贡献是可行的.尝试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了与QHD32-6-3井和QHD32-6-4井相邻的一些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将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多层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砾岩稠油藏注水开发后期转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稠油藏注水开发差的实际,分析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转注蒸汽的开采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该试验区进行转注蒸汽开采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抽油泵泵筒与柱塞存在着严重的磨损和腐蚀失效问题,采用激光熔覆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耐磨减磨耐蚀的金属陶瓷TiC/Ni复合涂层。借助于EPMA分析和磨损试验,研究了Mo对TiC/Ni涂层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中加入5%Mo,TiC晶粒细化,组织的均匀性改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摩擦因数降低;加入10%Mo,TiC晶粒粗大,硬度和耐磨性下降。在TiC/Ni涂层中,Mo分别与TiC相和γ-Ni相扩散固溶,在TiC颗粒周围形成(Ti,Mo)C固溶体环形相,可以提高陶瓷相的界面结合力。熔覆层的耐磨机制为增强相的抗磨作用,磨损形貌为短而浅的犁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