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改造进入了快车道,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够的问题已成为规划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难点问题,重新审视规划管理规则十分必要。旨在探索区别于太原市建筑退距与建筑高度、街道宽度相关联的控制方法,看是否能对该市制定一套规则简化、效果可控、土地节约的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标准提出较为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规划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及两侧建筑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宽度的确定,后退地带的 绿化、小品的处理,以及道路平面交叉口处后退红线宽度的确定,从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村镇道路环境焕然一新,丰富的车辆类型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村镇居民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其工作以及生活也备受道路交通噪声的困扰。文章通过对合肥市周边村镇的道路交通噪声现状以及沿街建筑室内声环境的实地调研,研究主干道交通噪声对沿街建筑的居住空间室内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程度,对村镇主干道沿街建筑室内噪声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从建筑平面设计角度提出相应的降噪措施,最后通过建筑隔声SEDU软件进行模拟测试,验证降噪措施的可行性,为后期村镇主干道沿街建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志宇  赵立明 《山西建筑》2014,(24):205-206
为研究城市传统街区声环境,对哈尔滨道外传统街区典型地段交通流量及声场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地段以交通噪声为主,围合式院落对交通噪声有较好的防护作用,沿街设置出入口及内部设置机动车停车空间对院落内部声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围合式多层建筑不同开口方案对院落空间室外风环境的影响,从而得出室外风环境舒适的围合式多层建筑的开口方案。首先,建立长、宽、高为40m×40m×15m,内院为20m×20m×15m的围合式建筑模型,调整开口位置,得到12种典型开口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流体模拟软件Phoenics计算模拟院落空间的室外风环境情况,以室外人行高度(1.5m)处的风速、风向分布为对比数据,得出12种开口方案与之相对应的风环境优劣的关系,为夏热冬冷地区围合式多层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6.
沿街建筑色彩刍议高履泰在讲文明、树新风的形势下,全国大、中城市纷纷采取了措施来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如拓宽道路、开辟绿地、增加照明等,其中整顿沿街建筑色彩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沿街建筑色彩的作用是利用建筑物的表现力来美化街道环境,形成美观的街景。成功的建...  相似文献   

7.
针对规范"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 m的城镇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的问题,以两个不同红线宽度的道路断面组合和排水管道布管型式为例,分析了雨水管和污水管单侧布管和双侧布管工程造价的关系,得出双侧布管工程造价高于单侧布管的结论。阐述了雨水连管长度超过25 m不会对泄水能力和管道疏通有较大的影响,宽红线道路横过路管引起的管道埋深增加很小,对施工和造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项目概况基地位于东城区东厂北巷西侧,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建设用地面积约为7300m2。建筑规模为8760m2,建筑控制高度为12m。用地内有民盟现在使用的办公楼及一套完整的四合院,新建办公楼尽量考虑与原保留建筑组合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减少对现状建筑的压力。方案一1.总平面设计方案分析了用地的环境状况,四合院的传统空间以及建筑肌理。充分考虑了新建办公楼与用地、与朝向的关系,与城市沿街景观的关系,与东侧原四合院办公区的关系。在建筑总图的布置中,新建筑顺应并延续了原有的建筑肌理,庭院的布置也采用了与四合院的庭院空间相一致的内向性庭…  相似文献   

9.
冬季对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室外环境及居民热舒适度产生的影响较大,其中风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通过ENVI-met建立了严寒地区围合住区街道空间模型,比较不同街道朝向、街道高宽比、沿街开口条件下的风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朝向街道的风环境差异十分明显,当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时,考虑空气质量及行人舒适度的街道朝向范围是北偏西30o至北偏东30o、北偏东60o至北偏西60o;在0.8~1.3范围内,街道高宽比越小,街道风环境越好。当存在沿街开口时,开口附近的风速明显衰减,有无开口时的风速差值在1.0 m/s以上,开口宽度越大,开口附近风速越小。本文内容为进一步研究严寒地区住区街道热环境提供了数据基础及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道路红线交叉处理方式的交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宝辉 《四川建筑》2007,27(6):20-21
通过对道路红线交叉的两种处理方式的交通及管理进行分析,认为道路交叉口的红线采用切角方式处理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其关键在于完善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措施。同时为加强管理,在有改造拓宽可能的道路和交叉口,地块权属控制线宜后退至建筑红线,在未改造前该部分用地作为街头绿地控制。  相似文献   

11.
唐征征  金虹  康健 《华中建筑》2010,28(2):78-82
该文在对中法地下商业街声环境客观测量和主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两国地下商业街的声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其声源进行了分类及比较,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地下商业街声环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靓 《华中建筑》2006,24(12):122-124
景观大道对于城市形态、城市景现有重要影响,而上海世纪大道是国内城市景观大道的典型代表。该文通过比较上海世纪大道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异同和差距,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城市景观大道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认为城市交通以及景观设置皆为人的活动服务,因此,国内景观大道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强调人性化建设;加强城市、街道与普通市民生活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街道和城市的活力,改善城市生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英国剑桥市和美国剑桥市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城市核心区道路结构、核心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空间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在出行目标可达性、交通方式可选择性、道路空间友好性3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城市支路网线密度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城市支路空间界面有效促进了创新型城市的就业人群和居民交往,丰富了城市空间的类型,从而为触发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大学校区和部分科技园区大地块分割、封闭式管理,使其内部道路未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活动和促进广泛人群交往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4.
Vancouver has no freeways and is considered highly walkable. To move traffic on streets but retain pedestrian friendliness, the city uses pedestrian activated half signals where minor streets intersect arterials, involving signal lights for the arterials and stop signs for the minor streets. Having both controls at an intersection is discouraged by widely adopted traffic engineering standard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it creates. Inspired by ‘safety in complexity’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exploring how these ‘multi-controlled’ intersections are deployed and work in practice, and their safety records. Findings suggest they are not unsafe and users adapt to their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5.
赵洪伟 《山西建筑》2004,30(11):15-16
回顾了步行商业街的产生、发展、兴盛与衰败的过程,针对与商业街繁荣相关的结构性问题,从商业街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设施结构三方面,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商业街是中心城市蓬勃发展的商业模式。南京的商业街建设,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湖南路和夫子庙商业街,二者的商业模式各有不同。本文就两大商业街的顾客客流量、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等因素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二者商业模式的异同,对二者的交通设施、布局功能、发展管理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以及提出错位经营打造生态商业街观点,为今后提升商业街的竞争力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顾蓓蓓 《规划师》2004,20(7):74-77
古代西安城区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又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今天,西安城区街道构成了西安城区交通的主轴,是西安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的主要标志。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两轴三环八射线”及“三纵三横”的城市主干道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public parks using a soundscape study model that analyzes not only noise but also all the types of sound of a given area, as well as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this end, acoustic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the parks under study and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their frequent visitors. Nois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55 points, and a total of 335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in the 4 parks studied. The park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re located in areas very close to streets with intense vehicle flow, rais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is proximity impairs the acoustic comfort of their visitors. The findings confirm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raffic noise on the soundscapes of the parks. Nois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in all parks, between 50 and 100% of the points evaluated displayed sound levels above 55 dB(A), the level established by Curitiba's Municipal Law 10625 as the limit permitted for green areas during daytime. Other conditions in the parks' environments were also identified, which interfere jointly in the soundscape and in its perception, such as spatial factors of each park, the urban setting of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sounds originating inside the parks.  相似文献   

19.
丁圆 《建筑创作》2007,91(1):132-139
城市的街道既有便捷交通功能,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形象,是人们认知城市的首要的,也是最直观的体验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试从街道空间的利用现状出发,把握街道空间形态的景观个性和特征,找出其问题点。同时,考察街道空间的利用状况,调查分析和整理利用者的社会属性、行为、利用理由以及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街道空间的使用价值,探索解决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行城市商业街道路交通的构成形式,提出了一种人车共存的商业街道路设计构想,结合人车共存道路在商业街中的适用原则,对人车共存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以解决传统的商业街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动静态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