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孕妇尿中孕二醇(P_2)和雌激素的排泄量,随着孕期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长(林茂芝等,1964;Brown,1956;Jayle,1964)。临床测定孕妇尿中雌三醇(E_3)和P_2或者血浆中雌激素和孕酮(P_0)的水平,是了解胎儿和胎盘生理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自发性流产、病理性早产(Green,1962;Jayle,1964;Willow,1966)以及药物如高渗盐水、前列腺素等引起的人工流产时,孕妇尿中和血浆中一些甾体激素和多肽激素量都有变化(Crystle,1974;Klopper,1966;Lehmann,1974;Speroff,1972)。当中期孕妇24小时尿中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对14只猕猴的月经周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月经周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范围为16—40天,不过多数周期(11/17,64.7%)为27—32天。经期大多不超过5天,经量约为5—6ml。于月经周期第10天给猴灌服一次复方孕素1号(10mg 孕素1号 0.05mg 炔雌醚/kg)后,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有所下降,但经期变化不大。放射免疫测定表明,猕猴正常月经周期的孕酮变化是有规则的:前半周期的孕酮含量一般低于1ng/ml,月经中期以后逐渐升高,于黄体中期形成高峰,最大值达8.7±(SD)4.4ng/ml,于周期末又下降至较低水平。于月经周期第10天给药后,7只猴11个周期中,3个周期的孕酮分泌无变化。另外8个周期中5个周期的孕酮分泌高峰受到抑制,3个周期的孕酮分泌峰延迟出现。这些结果表明药物的抑制排卵作用是不完全的,且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肖赛  肖碧莲 《生理学报》1989,41(1):97-101
本文测定了24例正常月经妇女在不同时相、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泡液中雌二醇(E_2)、孕酮(P_0)、雄烯二酮(A)、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PRL)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外周血中相应激素浓度的关系。测定结果显示:小卵泡的卵泡液中E_2、Po,FSH,LH水平低于大卵泡中水平,而A和T水平则相反。排卵前大卵泡中E_2(9815nmol/L),P_0(3316nmol/L),FSH(1.34IU/L)和LH(3.9lIU/L)达最高值。A(280nmol/L)和T(137nmol/L)却较小卵泡中水平低(相应为692nmol/L和176nmol/L)。PRL水平在大小卵泡中无显著性差异。卵泡液中甾体激素水平高于外周血7—20.000倍,FSH、LH水平为外周血的10—80%,PRL水平为60%—3倍。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对9例正常育龄妇女与13例口服复方孕素1号片(一种新型的长效避孕药)妇女血浆中 FSH,LH,E_2-17β与孕酮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药物使月经周期中的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同对照组正常值相比,服药后的激素变化可分三种类型。无排卵型(9例),排卵型(2例)与延迟排卵型(2例)。文中对各型激素变化特点作了描述。此外,根据本工作看来,作者以前观察到的孕素1号引起子宫内膜早熟,可能是药物的孕激素活性对内膜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观察了11例服甲醚抗孕丸妇女在分泌中期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服药组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中的糖元以及腺腔中分泌物远较对照组少,顶部胞浆突起亦远不如后者显著。2.服药组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微管的发育比对照组差。3.服药组8例排卵对象中的6例,其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未见有核仁小管系、丰富的核下糖元以及巨型线粒体,而见到核仁小管系的2例,亦同时见到丰富的核下糖  相似文献   

6.
家兔配后1天灌服抗孕-53(10.5mg/kg),第11天剖腹检查,对照组着床数为9.7±1.6(平均值±SEM),实验组为0.4±0.4;兔妊娠第7—9天连续灌服抗孕-53(每天5mg/kg),17天剖检,对照组活胎数为7.5±1.1,实验组活胎数为0.3±0.3,死胎数为7.0±0.5;兔妊娠第22天肌肉注射抗孕-53(1.25mg/kg)一针,30天剖检,对照组活胎数为12.2±0.2,实验组均为死胎11.9±0.5。说明抗孕-53有明显抗着床、抗早孕和终止中期妊娠的作用。抗孕-53对家兔抗着床时,血浆孕酮和雌激素变化不显著;抗孕-53对早孕家兔血浆孕酮水平明显下降,但对血浆雌激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彦  冒韵东  王炜  马翔  钱晓乔  刘嘉茵 《生物磁学》2009,(12):2295-2296,2332
目的:探讨黄体期垂体生理性抑制的情况下,应用GnRH—a后对于垂体和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及卵泡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给予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随机分为短效达菲林组(14人)及长效达菲林组(6人),两组分别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每日短效达菲林0.05mg皮下注射或长效达菲林1/3支(1.25mg)单次注射处理。测定患者注射0、2、4日(对应于排卵后第7、9、11日)以及下一月经周期第2日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孕re(P)水平。结果:两组FSH,LH水平在用药后第2天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E2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短效达菲林组P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长效达菲林组P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然周期黄体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周期应用GnRH-a是否能使FSH及LH升调节,从而使得卵泡过早募集。  相似文献   

8.
GnRH-a对卵巢黄体期生殖激素水平及卵泡募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体期垂体生理性抑制的情况下,应用GnRH-a后对于垂体和卵巢激素分泌水平及卵泡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给予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随机分为短效达菲林组(14人)及长效达菲林组(6人),两组分别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每日短效达菲林0.05mg皮下注射或长效达菲林1/3支(1.25mg)单次注射处理.测定患者注射0、2、4日(对应于排卵后第7、9、11日)以及下一月经周期第2日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及孕酮(P)水平.结果:两组FSH,LH水平在用药后第2天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问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E2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短效达菲林组P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长效达菲林组P水平在用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然周期黄体期或服用短效避孕药周期应用GnRH-a是否能使FSH及LH升调节,从而使得卵泡过早募集.  相似文献   

9.
黑斑蛙繁殖期血浆性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黑斑蛙在繁殖期血浆性激素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雄蛙在繁殖期吋,精巢饱满,活动精子多、血浆雄激素含量高;繁殖期过后,精巢萎缩,活动精子数少、血浆雄激素含量低。说明雄激素影响精子的形成与成熟;2.雌蛙在排卵前,卵巢较重、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血浆雌激素含量高;排卵后,卵巢较轻,有残留小卵和残留物,血浆雌激素含量低。说明雌激素对卵和副性征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幼年大鼠诱发排卵过程中卵巢PGS的变化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未年大白鼠经PMSG/hCG诱发排卵,观察了卵巢PGE_2,PGF_(2a),6-KetoPGF_(1a)和TXB_2在排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PGS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对大鼠排卵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消炎痛在1mg/只的剂量下,对于大鼠体内排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hCG注射后19小时,正常组动物排卵数为14.4±4.3个/卵巢;消炎痛组排卵数为2.33±2.7个/卵巢。RIA结  相似文献   

11.
正常妇女尿中雌激素的含量极微,并被其它甾体代谢物所干扰,测定较为困难。过去都用 Brown 的化学法来测定,但过程繁而灵敏度也不高。自甾体化合物在气相色谱上应用分析后,Wotiz 即用来测定孕尿中的雌激素。在应用气相层析前,尿的处理是关键,一些人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一般说来,孕尿中雌激素含量高(每天一毫克以上),较易测定,非孕尿的雌激素水平很低(每天只有几微克到几十微克),干扰物质就相对地很大,因此要求建立一个既能简便地去除杂质,又能正确定量的方法。近来利用普通氢焰检测的色谱仪测定雌激素的同类工作,大多是测妊娠后期雌三醇的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IVF-ET患者取卵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模式,探讨其在预测妊娠中的意义。方法:纳入因榆卵管因素或男性因素行IVF-ET的患者62例(75个周期)。对行IVF-ET的患者,在取卵后隔日监测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并比较其在妊娠组与未孕组的差异。结果:取卵后,血E_2水平在妊娠组与未孕组均迅速降低,在取卵后2,4,6,8 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妊娠周期,血E_2平均水平在取卵后10d降至最低,之后逐渐上升。妊娠组与未孕组之间E_2水平的差异从取卵后10d开始可以检测出(分别为816.4±537.6pg/ml和189.5±69.3pg/ml)(P<0.05)。在未孕周期,10d的E_2水平(189.5±69.3pg/ml)显著低于8d(989.2±581.5pg/ml)(P<0.05)。结论:在取卵后8d和10d连续测2次血E_2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妊娠患者的E_2水平在10d出现上升预示妊娠,而10d出现剧陡降时,往往预示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孕期小鼠服用阿斯匹林后 ,胎盘糖原含量变化与胎鼠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 ,给妊娠 8.5天的小鼠连续 3天灌服阿斯匹林 (2 5 0 mg/ kg/ d) ,用组织化学方法、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第 12 .5天和第 17.5天胎盘糖原的变化。结果显示 ,第 12 .5和 17.5天用药组海绵滋养层细胞特别是糖原细胞内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 (P<0 .0 0 1,P<0 .0 0 1) ,胚胎发育异常的胎盘其糖原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糖原含量均有明显改变。提示阿斯匹林可通过降低胎盘的糖原贮存 ,使其葡萄糖释放量下降 ,进而使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 ,影响了胎鼠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4.
雌性川金丝猴尿中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戚汉君  浜夏树 《兽类学报》1995,15(2):106-112
用人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诊断药盒及雌激素诊断药盒,定期测定4只雌性川金丝猴尿中黄体生成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活性及其与雌激素含量的关系。实验证明,两种人用诊断药盒可以测出金丝猴尿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及雌激素(E)的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金丝猴的卵泡形成、排卵和黄体生成的时间以及妊娠的情况。LH/CG及E,每月有一个大的峰值,其后1-4天内有月经或尿潜血出现。妊娠初期LH/CG急剧上升,持续一个月达到最高峰后即急剧下降。E在LH/CG下降后开始升高,持续3-4个月达到最高峰,高峰下降后半个月左右分娩,分娩后重新升高,但低于原水平。金丝猴的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邀配和交配,9-12月频率最高。根据LH/CG曲线的变化可以推断受精的大约日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雌激素雌二醇(E_2)在脊椎动物中通过雌激素受体(ER)调节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昆虫中并没有ER,但有研究显示某些昆虫能对E_2产生一定的应答。本研究在明确E_2能影响家蚕Bombyx mori卵黄原蛋白基因(BmVg)表达的前提下,分析其对这一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取BmVg高量表达时的家蚕雌性幼虫(上蔟后60 h)脂肪体,用不同浓度(0.001,0.05,0.5,5和50 nmol/L)E_2处理后,通过qRT-PCR检测BmVg表达的变化,分析家蚕对E_2的应答;克隆家蚕蜕皮激素受体基因(BmEcRB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BmEcRB1蛋白后与E_2体外孵育,通过微量热泳动仪(MST)分析E_2与BmEcRB1的结合情况。【结果】不同浓度E_2均显著抑制离体培养的雌蚕脂肪体中BmVg基因的表达。MST实验证实,E_2与BmEcRB1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为77.8±22μmol/L。【结论】结果说明,E_2对BmVg表达的影响是通过与蜕皮激素(20E)竞争性结合BmEcRB1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四眼斑水龟血浆生殖激素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的繁殖生理周期和生殖激素分泌特征,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RIA)分别测定了8月(夏季)、10月(秋季)、1月(冬季)、3月(春季)四眼斑水龟血浆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IJH)、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五种生殖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四眼斑水龟生殖激素分泌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激素水平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雄性T含量夏季开始升高,秋季达到高峰,与精子的发生和成熟同步;雌性T水平升高促进其接受雄性爬胯,且作为雌激素合成的前体物质,间接作用于雌激素的合成;排卵会出现LH峰,E2含量排卵前几个月开始增长,刺激肝生成卵黄;排卵期间P含量较高,可能在排卵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检测49名健康孕妇唾液雌二醇(E_2)、孕酬(P)含量以及龈下菌斑中产黑色素类杆菌群(BPB)、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梭杆菌(Fuso)等。发现妊娠组唾液P、E_2含量随孕期增高;中间型类杆菌(Bi)和产黑色素类杆菌(Bmel)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唾液E_2和P含量与Bi呈正相关(P<0.05);而两组龈下厌氧茵群中BPB、Capuo、Fuso检出率无差异(P>0.05)。提示妇女在妊娠期因E_2、P分泌水平均增高,改变了龈下微坏境,引起菌群失调,Bi、Bmel比例增高,导致妊娠期龈炎发病增加,表明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龈下菌群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热处理的方法代替了用有机溶剂进行血清样品抽提的繁琐步骤,为鱼类血清雌二醇(E_2)放射免疫测定摸索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rablycephala)雌鱼血清中E_2含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测定。1—4月血清E_2含量逐渐上升,1月份为全年最低值(0.61±0.28ng/ml),4月份达到最高值(5.63±0.85ng/ml),之后,血清E_2含量明显下降。10—12月E_2水平维持在1.62±0.20ng/ml左右,形成一个持续三个月的小峰。卵巢成熟系数与血清E_2含量的变化,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6089。并呈现出E_2含量的升高先于成熟系数的增长,E_2含量在产卵季节前一个月达到高峰值。表明血清E_2含量的变化与性腺在早春的发育生长密切相关,而与性腺晚期的发育成熟关系不大。10—12月的一个小峰与产后性腺的复发,即性腺再度进入卵黄发生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母体排卵前后受精环境的变化,测定了27头奶牛排卵前和排卵后宫颈粘液中的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宫颈粘液的氨基酸含量排卵前平均为1032 (g/mL,排卵后平均为2380 (g/mL,排卵后为排卵前的2.3倍(Table 1)。排卵前, 宫颈粘液中含量比例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和苏氨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2.8%和12.2%。含量比例最低的是组氨酸,只占2.2%。这种比例在排卵前后都是比较稳定的(Table 2)。排卵后, 宫颈粘液中氨基酸比例普遍下降的是苏氨酸,比排卵前平均下降19%,排卵后普遍增加的是赖氨酸,比排卵前平均增加25%(Table 3)。Fig.1表明:排卵前后,宫颈粘液中均不含游离氨基酸。 体液中的氨基酸代谢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排卵后宫颈粘液中苏氨酸含量普遍降低,赖氨酸含量普遍增加的生理活动反映了这些氨基酸相关的蛋白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些蛋白成份的变化有否生理意义,是否对卵与X或Y精子的结合产生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替代治疗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雌激素替代治疗动物模型,观察其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取40只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随机分成四组A组假手术组;B组单纯去卵巢组;C组去卵巢+雌激素治疗组(隔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5μg);D组去卵巢+雌孕激素治疗组(隔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5μg,黄体酮1mg),两月后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及NO2-/NO3-的含量.结果(1)卵巢切除后血清E2、P和NO2-/NO3-浓度显著降低;(2)雌激素治疗组和雌孕激素治疗组血清E2和NO2-/NO3-的含量及雌孕激素治疗组血清P的含量,略低于A组而显著高于去卵巢组.结论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绝经及绝经后的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动物模型体内雌激素浓度与具有抗衰老作用的NO浓度呈相互平行的变化关系,雌激素可能通过NO达到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