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肩胛骨、掌指骨髓瘤2例报告李明,王士立,刘方田,陈峰我们遇到2例骨瘤,其生长部位特殊,甚为罕见,经检索未见国内报道,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13岁,学生,住院号53741。因右肩部无痛性肿块发现2月余于1994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洗澡...  相似文献   

2.
IgM骨髓瘤     
  相似文献   

3.
4.
5.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一系列溶骨性改变,包括骨骼疼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起病隐匿、误诊率高,预后差。其核心机制主要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被抑制导致的骨模型稳态失衡。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中心,且MMBD的发生受某些因子调控。文章对MMBD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4例瘤细胞形态特殊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方法:骨髓涂片瑞氏染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中发现形态特殊的瘤细胞,经免疫电泳等检查证实为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涂片中瘤细胞形态类似于各期浆细胞,但形态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累及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以多发脑膜肿瘤为首发表现的MM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年轻男性,头痛伴全身骨痛,贫血、血小板减少,伴有高钙血症和肾功能异常,头颅MRI示多发脑膜肿瘤,胸部CT示胸膜不规则增厚,骨髓象以原浆细胞为主,脑脊液涂片可见浆细胞,血清IgG水平明显增高,轻链测定κ链明显异常,免疫固定电泳示IgG和κ链条带阳性,染色体检查示复杂核型和数量异常,患者生存期不足1月。结论:MM伴CNS浸润少见,其高危相关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原浆细胞形态和伴有其他髓外病变。有效的治疗方法尚不明确,预后较差。治疗可采取鞘注药物、全身化疗和颅脑放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的治疗方案应包括颅脑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定量检测血清β2-MG的含量,比较多发性骨髓瘤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多发性骨髓瘤组不同分期之间的血清β2-MG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Ⅰ期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多发性骨髓瘤组Ⅱ、Ⅲ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β2-MG水平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Ras/pERK1/2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N-Ras/MAPK信号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8例,应用Westem blot印记杂交检测N-Ras、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法(RFLP),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法(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N-Ras基因12位点突变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N-Ras、pERK1/2的表达水平(N-Ras:0.56±0.19;pERK1/2:0.39±0.21)显著高于正常人末梢血淋巴细胞(N-Ras:0.13±0.12;pERK1/2:0.10±0.14)(P<0.01);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未发现N-Ras基因12位点突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发性骨髓瘤N-Ras与pERK1/2的表达具有密切相关性(r=5.1326,P<0.01).结论:非突变型N-ras基因产物介导的ER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欣  廖爱军 《癌症进展》2021,19(12):1195-119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近年来,MM的治疗不断发展,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M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在不断发展,Daratumumab(DARA)作为首个被批准治疗RRMM的抗CD38单克隆抗体作用显著.目前,DARA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早期认识和识别难治型多发性骨髓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化疗策略和方法,对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根据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及尿中M蛋白的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区分是否难治,提出了难治性骨髓瘤的诊断指标。在治疗上应用细胞毒性较低的替尼泊甙、米托蒽醌等新的化疗药物。给药方法提倡持续静脉点滴的方式,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与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的融合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细胞示踪绿色荧光探针(CMFDA)及红色荧光探针(CMTMR)分另别标记的细胞通过化学促融剂聚乙二醇(PEG-1000)诱导融合,建立细胞融合模型.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融合细胞是否发生细胞核的融合;鉴定融合细胞干性基因及促融相关性基因SIRPα、DC-STAMP的表达情况.结果 PEG-1000能够介导骨髓基质细胞与RPMI 8226细胞融合;超过80%的融合细胞染色体数目在80条左右;融合细胞不仅表现出骨髓基质细胞的特征及干性相关基因c-myc、Klf-4、OCT-4表达阳性,而且融合相关性基因SIRP α及DC-STAMP也表达阳性.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与RPMI 8226细胞间可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具有进一步成融的潜力,可能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1例IgA λ型MM患者经VAD方案3个疗程后进行Auto-SCT,2-3个月后临床和生化指标提示复发.病程中反复发作的溶骨性破坏性疼痛和多发性浆细胞皮下结节、肿块,遍及头部、肢体、躯干体表皮下及胰头部.采用多种联合系统化疗(SC)、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咪及放射治疗,化疗方案包括VAD、MOP、TCD、TDCEP方案,显示耐药、难治和复发.CNS MM的发病以MM明显缓解为契机,经鞘内化疗(IT)CSF瘤细胞和生化转阴.胰头浆细胞瘤梗阻性黄疸和CNS MM复发是该例死因.结果:本例自MM至CNS MM发病历时26个月,自Auto-SCT至CNS MM15个月.总生存期33.5个月,自Auto-SCT至死亡22.5个月,自CNS MM至死亡7.5个月.结论:MM患者CNS的累及是罕见的并发症,CNS MM的预后很差,据报道中数生存期仅1.5-2个月.CNS MM采用各种治疗措施(SC、IT和CI)的联合.CNS MM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尚不明了,但颅照射(CI)应包括在任何方式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5岁,工人,既往体健。2009年8月起出现活动后乏力、气短,同时伴右肩部及腰部疼痛不适。于当地查血常规:WBC4.3×10^9/L,Hb43g/L,Plt256×10^9/L。生化检查:乳酸脱氢酶(LDH)363.3U/L,血清清蛋白(ALB)26.8g/L,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5 2岁 ,因头晕、右眼视物不清 2个月于 1997年 1月 30日就诊。 8个月前曾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病理诊断不祥。查体 :右眼视力下降 ,外展受限 ,眼球轻度外突 ,双乳头水平以下浅感觉减退。腰穿压颈试验不通 ,脑脊液无凝块 ,蛋白含量 0 85g/L。CT扫描示右眶溶骨性破坏 ,眶内及颅内软组织占位。磁共振扫描示颈胸椎骨结构完整 ,未见骨质破坏 ,C6~T3 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占位 ,T1WI呈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 ,信号均匀 ,条索状 ,略偏左后 ,边界欠清。静脉注射2 0mlGd DTPA后 ,占位明显均匀强化 ,…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年来收治 MM 病人27例,其中17例先后在院内外首诊时被误诊为18种疾病,误诊率为63%,误诊时间为2个月至3年,发病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61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本文通过对17例误诊病例的分析,证实了 MM 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复杂化。如果临床对本病警惕性不高,极易被误诊。同时强调,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过去多单用烷化剂或以烷化剂为主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但效果欠佳。近年来,相继推出了许多不同的化疗方案,本文综述了这些方案对初治、耐药和复发的MM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及预后评价,并对MM不同亚型的化疗效果、并发症的处理及化疗的毒副作用与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血清IL-6活性、C反应蛋白水平,β2微球蛋白量,染色体异常、血红蛋白浓度等均为影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望较为客观,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增生,同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M球蛋白及其多肽链,引起骨质破坏、肾功能损伤及贫血等异常表现,是较常见的骨髓原发性肿瘤。仅通过某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本病容易漏诊或误诊;骨髓涂片和X线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对MM的诊断准确率。本院1992—2002年收治20例患者,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