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的宇宙     
当你抬头仰望浩瀚的星空时,是否会有种安祥与幸福的感觉——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平静而又长久的空间里,宇宙的博大包容着我们,支撑着我们……可你是否也曾想过,这份博大将持续多久?它的未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相似文献   

2.
3.
4.
《科学之友》2003,(11):16-16
当人类在向海洋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时候,另一个远在天边但尚未被真正开发的空间——宇宙,已经进入了人类智慧的视野。现在,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在描绘开发宇宙绚丽的蓝图,向人们展示着令人振奋的前景。太空“月球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月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国华人科学家林桐主持设计了第一个“月球城”建没方案。未来的“月球城”是封闭式的城市,外形为圆筒式或车轮式.直径1千米-2千米,整个“月球城”可容纳一万余人。就如何解决“月球城”的建筑材料,科学家们提出,就地取材,经有关专家测定,并做出了完  相似文献   

5.
赵君亮 《科学》2003,55(5):46-49
星空和宇宙的奥秘,自古以来吸引着人们,许多学者为探索这一奥秘的科学真理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甚至生命.那么,宇宙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它的未来又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N·F·雷姆赛教授(Norman F.Ramsey)是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下面的演讲是作者在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阿德莱德、伯斯为亚洲国际物理会议所作的巡回演讲。这个会议是由悉尼市的亚洲国际物理学会主办的。雷姆赛教授还是1990年狄拉克讲座的主讲者。  相似文献   

7.
从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一号开始,至今已经历二十余年。这期间,苏美两国在宇宙开发方面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相继进行了对月球、金星等的探测和载入宇宙飞船的实验等。同时,在科学探测方面有很多新发现。并在实用性人造卫星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已开始利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通信卫星进行国际电话及电视的空间转播;利用气象卫星的录像进行电视天气预报等。这充分说明,宇宙开发与人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宇宙空间活动。自美国载人登月飞行的阿波罗计划完成之后,又开始  相似文献   

8.
9.
从给我们带来深刻印象的尤里·加加宁于1961年4月12日作为人类第一个使者进入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的黑暗世界旅行到现在,仅仅经过了30年。“地球是绿色的。”当时,几乎还没有任何人预料到我们长  相似文献   

10.
宇宙反引力     
  相似文献   

11.
踏上未来的行星际旅程,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未来的人们将有幸去月球、火星、木星、土星游玩,以饱览宇宙风光。人们浏览的第一站将是与我们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那时每星期会有两班往返地月之间的班机,全程只需要6h。  相似文献   

12.
13.
Hall.  JJ 龚静 《世界科学》1992,(10):1-4,9
将量子力学用于整体宇宙,宇宙学家希望窥视宇宙创生时刻。我们许多人遥望晴朗夜空而询问:"所有这些来自何方?"许多世纪以来,哲学家和神学家沉思默想的这个问题是科学研究所不可企及的。仅在本世纪我们才有足够精妙而严密的理论借以窥视宇宙极早期。运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时间逆转,研究人员推断宇宙是在一个体积小、密度大、温度高的区域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不解之谜,直到20世纪,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才充分地认识到宇宙的大小,才充分理解宇宙所遵循的物理学规律,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宇宙诞生天大约12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爆炸,宇宙的演化生产了太阳系,而我们的地球就是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现在,类星体,黑洞,中子星,还有大爆炸都已经成为一般词汇了。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谢懿 《世界科学》2003,(4):25-26
几个世纪以来 ,天文学家一直在研究宇宙中的星系和大尺度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在 2 0世纪后半叶 ,宇宙学家发现这些过程有一个见证者 ,它就是温度仅为几K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osmicmicrowaveback ground,CMB)———大爆炸的余辉。恰恰在物质形成结构之前 ,CMB遍布了整个宇宙。大约 1 0年前 ,科学家发现了CMB的有效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变化 ,这为研究星系的早期形成以及之后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现在 ,另一个观测证据显示 ,这些温度上的差异始于大爆炸之后大约 40万年。通过位于南极的射电望远镜———度角干涉仪 (DegreeAngularScaleI…  相似文献   

19.
凡天体都向外发射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依次为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射电波(即无线电波)。天体的状态不同,发射不同的电磁波。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星星。17世纪初发明可见光望远镜后,给宇宙探测带来了一次飞跃。肉眼只能看到约4500颗星星,小型望远镜则可看到200万颗,而现代望远镜能分辨几十亿个光点。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诞生后,开辟了探测宇宙的射电窗口,带来了又一次飞跃。航天技术则可把望远镜送入太空,避开地球大气层的影响,使可见光望远镜的观测范围扩大近400倍.分辨力提高1…  相似文献   

20.
夜复一夜,斗转星移,宇宙之舞似乎亘古未变。然而,直到最近,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的答案:宇宙究竟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