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引起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早期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肢体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1-3].我们对在我科治疗的76例小儿腩瘫患者进行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婴幼儿脑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9例婴 幼儿脑瘫患者分成高压氧组(2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脑活塞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高压氧组有效率96.6%,显效率75.9%;而对照组显效率30%,两组间具有非常性差异(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婴幼儿脑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使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所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4.
余虹  许光旭 《中国康复》2014,29(4):261-262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20min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 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系统的乒乓球训练是我们针对 5~ 12岁脑瘫患儿采取的一种集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为一体的综合康复手段。根据每个患儿不同障碍设计不同的重点体能训练项目 ,有效地调动了患儿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 199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诊断标准确诊的脑瘫患儿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5~ 12岁 ;痉挛型 8例 ,徐动型 2例 ,混合型 2例 ;三肢瘫 1例 ,双下肢瘫 6例 ,偏瘫 4例 ,四肢瘫 1例 ;伴轻度智力低下 3例 ,语言障碍 2例 ,触觉过敏 1例 ;手术矫形 1例 ,配戴左下肢膝踝支具 1例。1.2 方法 将乒乓球训练分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儿脑瘫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艳  余健 《护理学报》2004,11(12):25-27
目的探讨桑代克的行为主义理论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对一训练组36例采用一对一的训练,综合训练组44例采用综合训练,以改善主、客观因素对脑瘫患儿训练活动中的不利影响。结果通过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一对一训练组36例患儿疗效显著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综合训练组疗效显著3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采用Ridit分析u=34.3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的综合训练法是以患儿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熊国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23-1423,1425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高危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高危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高压氧、神经功能电刺激和营养神经细胞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及早介入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后半年至1年时跟踪评定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正常比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比率(75.7%),两组间正常比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动功能训练综合治疗高危脑瘫儿能显著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减少伤残程度,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30-233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10例,参照盲选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ADL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瘫患儿采取康复护理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快速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学龄期脑瘫患儿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平板训练,每周3次,共12周。训练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步行速度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及肌张力进行评定。 结果训练前,2组患儿GMFM-88评分、步行速度、MAS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训练12周后(训练后),2组患儿GMFM-88站立项目(D)、走跑跳项目(E)、步行速度、伸膝肌群MAS评分、屈膝肌群MAS评分、跖屈肌群MAS评分均较组内训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训练组患儿GMFM-88站立项目(D)[(33.60±2.22)分]、走跑跳项目(E)[(47.40±5.35)分]、步行速度[(29.95±6.21)m/min]较对照组改善较为明显(P<0.05)。 结论运动平板训练可显著提高学龄期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对改善下肢痉挛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长参与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参与组在进行上述正规治疗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时间6~12个月。结果:参与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差异显。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瘫患儿分为强化康复训练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3个月内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差异不大(P>0.05),6个月后强化康复训练组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小儿CP的治疗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CP患儿10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下肢肌群肌张力评分、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B、C、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区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2组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腘绳肌、腓肠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内收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0.01),搏动指数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血清IGF-1、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促进损伤后脑组织修复,降低肌肉张力,改善CP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小儿C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邵磊  张明  刘鹏  张亚男  贾梦怡  苏春 《中国康复》2022,37(10):588-591
目的:探讨仿生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仿生训练(兔子跳跃、蜥蜴行走、猴子攀爬)。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患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进行评估,并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观察训练前后2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GMFM、PDMS-GM原始分差异及患儿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及PDMS-G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内收肌角及足背屈角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仿生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54-3355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并发癫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瘫并发癫痫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3),给予对照组患儿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FM-88总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GMFM-88总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改善率为72.10%(31/43),对照组痉挛改善率为42.11%(16/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0例2岁以内的脑瘫患儿采用日本大坂市立身心障害康复中心周山逸人等所著的《促进运动发育的家庭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结果8树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正常2例、显著进步2例,有效4例),2例无效。为家长提供了家庭康复的训练方法和简易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儿童家庭康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世跃  郑路 《中国康复》1997,12(2):64-66
对16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康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脑性瘫痪缺乏认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中训练主要采用气功、中医和中药疗法。部份家长长期坚持家庭训练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患儿功能恢复明显。结果揭示,以脑瘫患儿的父母为中心的训练是有效、经济和方便易行的方法,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组织和培训,配合治疗师完成患儿康复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7 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电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功能训练。3 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GMFM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Bobath-based rehabilitation performed at a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CP) inpatient clinic. [Subjects and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28 children with CP who were inpatients at a pediatric servic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being an inpatient of our hospital aged 2–12 with a diagnosis of CP; having one permanent primary caregiver; and the caregiver having no medical or psychotic problems. All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Bobath treatment for 1 hour per day, 5 days a week. The locomotor system, neurologic and orthopedic examination,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of the patients, and Short Form-36 (SF-36) of permanent caregivers were evaluated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at 1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Post-admission scores of GMFM at discharge, and 1 and 3 months later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Social function and emotional role subscores of SF-36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discharge. [Conclusion] Bobath treatment is promising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for rehabilitation technics.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Bobat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踏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偏瘫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8)和观察组(n = 18)。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1次FES康复踏车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偏瘫侧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10米步行测试评价步行速度的改变,6分钟步行测试评价步行耐力的改变,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的D区和E区评价步行功能,生理消耗指数(PCI)评价能量消耗。结果 观察组脱落2例。训练后,两组腓肠肌MAS评分无明显变化(t < 1.145, P > 0.05);观察组腘绳肌MAS评分显著降低(t = 4.869, P < 0.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 = 1.458, P > 0.05)。训练后,两组10 m步行速度、6 min步行距离、GMFM评分和PCI均显著改善(|t| > 6.241, P < 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 > 2.097, P < 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