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介人导管置人病变侧颈内动脉内,然后缓慢注入尿激酶或精制抗栓酶,治疗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治疗前、后2周分别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定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评定。结果:血管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3例,血流灌注量增加5例。基本痊愈3例(23,巨%),显著进步9例(69.2%),进步1例(7.7%)。结论:介入世溶栓治疗局部溶栓药物浓度高,血管再通率高。同时使缺血的脑组织及时得到血供,减少致残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介入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自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介入性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英荣 《医学文选》1999,18(4):567-568
急性脑梗塞主要由来自颅外的血栓或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阻塞脑供血动脉所致,治疗关键是溶栓。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5例急性脑梗塞皆为本院住院病人,均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全部经CT检查均发现脑梗塞病灶,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年龄46~76岁,平均5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6岁,两组病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介入性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1例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分析,就药物注入剂量、速度、治疗时机及相关并发症进行讨论。 方法 经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血管造影证实阻塞血管开通情况。 结果 阻塞血管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6例,开通率81.8%,未开通2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死亡1例。 结论 介入性溶栓方法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介入溶栓时机越早越好。在限定的时间窗内,控制溶栓药注入剂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静脉内溶栓疗法简便易行、疗效迅速、成功率高、副作用少 ,我院于 1 995年—1 999年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中 ,男 36例 ,女 1 6例 ,年龄 36岁~ 6 8岁 ,平均 5 6 .4岁。接受治疗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发病时间小于 6小时 ;②年龄小于 75岁 ;③无意识障碍 ;④头颅CT排除脑出血 ;⑤治疗前收缩压小于 2 4kPa,舒张压小于1 4.7kPa,⑥治疗前出血时间小于 2min,凝血时间小于 4min ,凝血酶原时间小于 1 5s。其中发病一小时内…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往脑梗塞的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均不尽人意,而近来急性期脑梗塞溶栓疗法已成为研究热点。1997年来我们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急性期31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必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之标准的脑梗塞病人,还需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72h;(2)年龄≤75岁;(3)无昏迷;(4)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者;(5)均有肢体瘫痪者;(6)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塞及排除脑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溶栓标准的4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经CT产无颅内出血及早期脑梗塞的影像学变化,立即给予UK静脉滴注。结果 48例病人溶栓后2小时神经系统已完全恢复20例,占42%,2~24小时内获显效者14例,占29%,轻度改善者4例,占9%,总有效率为80%。结论 UK对急性脑梗塞溶栓效果确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2 2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一次性应用 2 0 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后 2h、12h、1d、3d、7d、14d、2 8d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 1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17.5 5± 12 .74,较溶栓前 2 9.0 0± 7.77明显减少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治愈率、显效率分别达到 13.6 %和 45 .5 % ;溶栓后 2 8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组有 3例并发脑出血 ,4例牙龈出血 ;对照组有 1例并发脑出血。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杨扬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8):30-32,9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介入性灌注DUD治疗急性脑梗塞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方法介入性灌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DUD)治疗急性脑梗塞33例,介入性灌注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有效率96.8%,显效率87.1%。介入性灌注前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有明显改变。P值〈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阐述了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及高凝状态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提供了介入治疗脑梗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缓解率为84.7%,对照组为64.4%;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18.6%;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61.0%,两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6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按2∶1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治疗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前者对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有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11-1612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ASOPP)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4例ASOPP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n=58)和联合治疗组(n=6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d的乙酰胆碱酯酶值、总疗程的胆碱酯酶(ChE)复能剂及阿托品总用量、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成活率、患者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第1d、3d、5d,乙酰胆碱酯酶值明显升高,均要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hE复能剂总用量、阿托品总用量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常规药物用量,进而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其中联合溶栓组(A组)44例、单用rt-PA组(B组)37例、单用尿激酶组(C组)32例、对照组(D组)48例。评价4组治疗后28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个溶栓组与D组在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之间28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病死率及非症状性脑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0%、27.0%、28.1%、4.2%,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B、A与C、B与D、C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两组,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才英  刘本德  刘金平 《重庆医学》2016,(32):4502-4504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评定两组预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MMP-9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2.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促进血清MMP-9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 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的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共98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76例,女性组22例.两组均于3 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男性年龄较女性提前(P<0.05);(2)两组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大于女性(P>0.05);(4)AMI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因素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血脂及糖尿病高于男性(P<0.05);男性吸烟史显著高于女性(P<0.01);(5)女性组并发心力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 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观察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间接受介入治疗的87例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为69.2岁.治疗用球囊为4.0~8.0mm×40.0~200.0mm的动脉扩张球囊导管,支架为5.0~6.0mm×80.0~200.0mm的动脉自膨式支架.结果见,87例中83例治疗成功,介入治疗有效率为95.2%,未见发生特殊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截肢情况,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下肢ASO复发2例,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讨论]介入治疗下肢ASO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掌握介入治疗临床适应症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93-97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方案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介入科收治的急性DVT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采用血管腔内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导管介导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膝上、下15 cm与患肢周径差、治疗前后皮肤肿胀张力、静脉通畅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上、下15 cm与患肢周径差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皮肤肿胀张力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静脉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腔内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症状,提高DVT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DVT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