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拖拉机制动系总成虚拟装配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ro/E系统环境,通过对拖拉机制动系总成进行虚拟装配设计,介绍了在Pro/E中建立常用零件及标准件的方法.完成了制动系统所有零部件的装配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机构.建立了制动系统装配体的爆炸视图,直观地表达了装配的顺序.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了运动的过程及零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干涉分析.制作了模拟动画,直观地展示了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AutoCAD环境下装配体零部件库的开发过程,解决了零部件幻灯片的制作、零部件名称的读入、零部件列表与幻灯片聚焦、零部件的插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装配体参数化设计均实现了零部件模板建库和虚拟装配,未发现有详细介绍开发全自动3D装配体参数化设计原型系统的理论和案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全自动3D装配体参数化设计原型系统的总体结构,分别对参数化零部件库、装配体与零部件数据关联、装配体动态链接库接口程序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理论研究,给出了所开发的模具原型系统实例。该原型系统能在任意装配模式下实现全自动参数化生成零件和装配体,提升了系统柔性,可实现复杂装配体产品的系列化设计,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CATIA参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模架自动装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参数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自动装配的方法。首先将零部件参数化,然后找出零部件特征之间的装配关系。通过改变其中的几个参数就可以很容易的建立起一个新的装配体。最后以模架的装配为例说明了实现这种方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装配体的装配关系、零部件间的数据关联关系以及零部件参数化的关键技术,再利用参数数据表及Visual C++程序控制两种方法,建立零件内部、零件间及装配体之间的数据传递与驱动关系,从而实现参数化零件库的建立及装配体模型的装配适应性重构,最后利用Visual C++工具对Inventor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具有良好人机交互功能的零件库及整机装配平台,从而达到产品装配参数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使用Inventor软件完成了台虎钳各组成零件三维实体建模和虚拟装配.利用表达视图、驱动约束和Inventor Studio模块制作了台虎钳拆装动画和运动仿真动画,形象地模拟出台虎钳的实际装配和工作过程.台虎钳零部件的三维设计可以为其他产品的虚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械设计中零件模块化快速成型、零件特征辨识与装配困难的问题,借鉴工业4.0中端对端集成设计理念,以安全防护围栏的指向性设计与装配为研究对象,开发安全防护围栏智能设计与装配系统。该系统基于嵌入式机械通信协议(machine-to-machine,M2M),将零件快速成型与定点装配有机结合,采用程序驱动参数化方法和对象连接与嵌入(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OLE)技术,将特征装配(FAT)与数据流链(DFC)结合判定零部件装配顺序,二维工作界面给定约束,在Solid Works中生成装配体模型,产生BOM列表,实现安全防护围栏快速设计与装配。  相似文献   

8.
吴勇  曹毓秀 《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17(A11):171-172,175
参数化特征方法已经在零件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当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装配体的设计时,必须涉及零部件尺寸约束的描述表示与求解。本文以文本描述的方法表示零部件间的尺寸驱动关系,实现了装配体零部件尺寸的自动协调。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身覆盖件虚拟冲压线系统大装配体的运动仿真,为了能实现实时的交互仿真操作,提出基于一层装配关系和装配骨架的数字样机建模方法。先由零件实体或多边形面片模型及其装配骨架模型组装成为小的功能体,即子装配体,再由子装配体及其运动骨架模型组装成为整体设备,即根装配体,为了避免重复约束,简化仿真运动的求解复杂性,根装配体中具有相对运动关系的子部件必须是各自只具有一层装配关系的零部件或者是子装配体,即"一层"装配方法;装配骨架模型是通过重构零件的装配基准信息而抽象来的,并映射到虚拟零件模型上,从而使模型具有参数化、自动化,能自动装配不同型号的同一族零件;为了运动仿真的快速重构,利用运动副建立运动骨架模型来描述零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该建模方法应用在某虚拟冲压线的运动仿真上,完全满足实时、交互运动仿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逆向CAD技术实现并联机构自动化装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装配过程逆向CAD方法,结合Visual Basic 6.0高级语言,基于SolidWorks软件API对象及其函数,开发了并联平台自动装配系统。以线条的方式建立了各种运动副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在不使用数据库技术及其相关软件的情况下,利用CAD软件自带的系列零件设计表功能,建立了一个广义上的动态数据库,在运动副杆件结构尺寸方面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参数化。实践证明,对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装配建模进行二次开发,装配过程逆向CAD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利用该方法可以研发大型、系列化装配体建模的参数化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适应性装配特征的自动装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配设计是现代CAD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对零部件自动装配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笔者在研究参数化设计和装配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适应性装配特征的零部件自动装配方法,根据适应性装配特征来确定零部件间装配关系和装配对象的主参数,以便适应调整装配对象姿态、完成自动装配、提高装配设计的速度和效率。根据以上研究开发的基于CATIA平台的导管焊接夹具自动装配模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王明  张中忠 《机械》2009,36(7):7-8,18
对汽车挡泥板进行冲裁工艺分析并确定冲裁方案,说明了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选用。以UG为平台,利用三维参数化设计与建模技术,对汽车挡泥板的冲压模具进行三维参数化造型设计,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模具的尺寸;进行虚拟装配,可以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模具的结构以及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刘跃进  公丕平  冯柯 《机械》2012,39(12):15-17
研究军用工程装备虚拟训练系统开发中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难题。首先探讨基于快速三维拟合曲面技术和NURBS复合曲面重构技术的工程装备零部件三维建模方法,阐述建模步骤与生成方法。其次研究三维视图环境中的可视化零部件装配交互式控制技术,以生成逼真形象的拆装交互训练场景。最后研究了虚拟维修与拆装环境中的碰撞检测技术,以恰当处理虚拟空间中的零部件运行、装配和原理演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铁道车辆转K6型转向架是相对车体回转运动的走行装置,主要由摇枕、侧架三大件及轮对组成、制动装置等零部件组合而成。本文利用CAXA实体设计三维软件对转K6型转向架各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装配,最后通过软件的分解技术生成模拟爆炸图,直观展示了转向架的结构原理和装配关系,对全面了解转向架各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和使用性能要求进而进行干涉检查和可靠性分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生对装配图绘制方法不易接受,把绘制装配图理解为零件视图的简单堆砌、图样不能正确表达零件间装配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联接约束的装配定位判别方法,列举了联接面常用的4种约束方式:配合、贴合、旋合、啮合,指导学生在绘制装配图时,分析零件间联接面的约束方式,使零件在装配体中实现定位,然后把零件视图绘制或插入在装配图的准确位置上。该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装配关系,有效避免了装配图样中结构表达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CATIA二次开发的方式,并通过基于CAA的CATIA二次开发,实现了螺栓、螺母、垫片等标准件的批量装配,大大提高了模型装配效率。装配结果以实体或者曲面两种可选形式存在于装配体模型中,工艺人员可以直观的进行标准件边距和位置的检测,大幅提高了工艺审查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装配体难以分类检索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关键结构的装配体检索方法。利用装配确定性划分装配体,提出联接结构、运动副结构和装配体结构的概念。根据装配体结构可以包含更基本装配体结构,将装配体结构进一步分解为基本装配体结构和装配体结构单元。讨论了装配体结构单元的定义、分类、分解和判别方法。以装配体结构和装配体结构单元作为装配体的关键结构,以装配体装配结构模型作为评价装配体关键结构相似性的特征,借鉴文本信息检索方法建立关键结构的倒排索引,通过关键结构布尔模型检索装配体,提出中心零部件、拓扑分层模型子结构的概念,以及装配体结构、装配体结构单元标引算法,实现了结构单元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和高效标引,并以阀杆组件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ProToolkit工具对Pro/E二次开发了"选择装配"与"自动装配"两项功能。其中,选择装配可被应用在各类标准件上,而自动装配可被应用在某些于建模过程中参照了特定装配体特征的零部件上。这两种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用户装配零部件时的重复操作,同时又能增加装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SofidWorks软件装配体的建模方法,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虚拟装配体设计的基本过程,为学习和应用SofidWorks软件设计机械零部件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淑平 《机械》2013,(1):49-51
在Pro/E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了反井钻机机架的三维设计,旨在寻求更加简便的修改和优化钻机机架的三维设计方法。其主要思路为:首先利用Pro/E的实体建模功能对机架的零部件分别生成三维实体,再通过其装配功能实现机架的三维装配,实现机械结构的直观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