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182例,其中采用腹腔镜下切除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肝癌的CT诊断技术及其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肝癌的CT诊断技术及其评估周康荣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32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高,术后五年生存率亦高于50%。临床生化检测血清AFP阳性仍需影像学配合、定位和行分期诊断,其中以B超和CT...  相似文献   

3.
肝癌术后生存15年二例报告杨仕明,江正辉,周子成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恶性程度很高,Ⅰ至Ⅳ期术后5年生存率平均为20%,生存10年以上者少见。本院1976年普查发现55例肝癌,其中15例经手术治疗,有2例术后已经生存15年以上,现报告如下:病例一,...  相似文献   

4.
1960-1991年896例原发性肝癌作肝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552例(61.6%),左外叶切除114例(12.7%),左半肝切除157例(17.5%),左三叶切除19例(2.1%),右半肝切除50例(5.6%),右三叶切除4例(0.4%)。手术死亡率为4.6%,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5.5%,45.5%,34.4%;其中345例小肝癌则分别为88.8%,73.9%,62.7%,48.6%;135例术后生存年以上,其中40例生存10年以上。对进一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提高远期疗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国内肝移植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肝移植起步于1977年,由于供体缺乏、费用昂贵和预后不佳等多种原因,停滞了较长一段时间。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肝移植工作又重新开始,特别是近几年,肝移植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发展,截止2004年11月,全国累计施行肝移植手术近5000例,肝移植总数超过200例的医院已有10余家。  相似文献   

6.
hTERT基因检测诊断早期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迄今不明,由于肝癌特异性指标如AFP、PZVKAⅡ等在小肝癌中很少表达,传统的血清AFP检测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肿瘤标志物以早期监测肝细胞癌变。1998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应用RTPCR法,检测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6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纪要汤钊猷1996年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于1996年3月5~7日在上海召开,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代表(国外105人)与会,454篇论文参加交流。一、肝癌方面我国南方肝癌危险因素为乙型肝炎感染,家族肝癌史,饮沟塘水...  相似文献   

8.
2000年2月至2003年8月,我院在处理20例肝癌患者肝血管和肿瘤切除麻醉过程中,用硝酸甘油将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4mmHg水平,观察其是否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评价这一技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分析40例手术切除小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中32例随访1-18年(中位数9年)1,3,5,10年生存率,≤5cm(18例)为88.9%,44.4%,22.2%及5.6%,≤3cm(9例)为100%,66.7%,33.3%及22.2%,≤2cm(5例)为80.0%,40.0%,40.0%及20.0%,总体生存率为90.0%,56.3%,28.1%及12.5%,1,3,5年复发率为:≤5cm为22.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腹胀、尿少6年,再发半月,伴意识障碍8小时”于2011年5月26日入院。2005年患者因腹胀、尿少,行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脏肿大,腹腔积液;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及HCVRNA均阴性,予护肝、利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发患者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42.5%。自1994年以来,肝癌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农村的首发癌症,在部分城市仅次于肺癌。肝癌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手术、介入、热疗、酒精注射、冷冻、化疗、分子靶向药物以及放射治疗等。由于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于中晚期,因此仅有15%~30%的肝癌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中小肝癌(直径≤5cm)的疗效。方法:利用RF-2000^TM肿癌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对29例中小肝癌患者34个肿块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冶疗,并用B超及CT检查以了解RFA治疗效果,随访观察其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RFA治疗后93.3%(28/30)的肿块血供消失(另4个直径≤3cm的肿块治疗前即无血供),且94.1%(32/34)的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对有血供的2个肿块再次进行了RFA治疗。随防6月~3年,29例中现存活25例,半年生存率100%。存活的25例中,已有6例生存半年,7例生存1年,7例生存2年,5例生存3年。结论:集束电极RFA治疗中小肝癌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颜健 《山东医药》2009,49(13):33-33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67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进行了临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肝癌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28~82岁;住院天数1—67d,平均42d。  相似文献   

14.
屈元姣 《内科》2007,2(2):271-273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主,据报道我国肝癌的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数的43.7%。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肝癌已上升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至今肝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但由于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发展快速,确诊时能手术切除者仅为10%左右,即使施行手术,仍有许多病例无法完全切除或肿瘤难以避免术后复发。由于肝病背景的存在,单一的肝切除无论多么完美也达不到根治的目的,致使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70%。对于晚期肝癌,多因肝功能不全而无法手术。因此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除提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较为成熟的肝癌非手术局部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93例。对照组应用碘化油加吡柔比星混悬液栓塞实施治疗,研究组应用碘化油加吡柔比星混悬液加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栓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的有效率、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2年存活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FP下降更加明显(P<0.001),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有效率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156)。结论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应用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陈自平 《山东医药》2004,44(29):51-52
弥漫性肝癌为原发性肝癌(PHC)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学检查漏诊率较高。1995年1月~2004年1月我院诊治72例弥漫性肝癌,现将其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起源于上皮细胞的原发性肝癌利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肉瘤,肝脏肉瘤临床上极为少见,容易被误诊。我院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肝脏肉瘤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原发于肝脏者4例,转移者2例。平滑肌肉瘤3例,血管内皮细胞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粘液样肉瘤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右心房心内膜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1995年4月CT发现肝右后叶肝癌。同年曾行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肿瘤缩小明显。1996年1月行肝右叶肿瘤局部切除术和手术切缘无水酒精注射,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凝固性坏死明显。1997年CT随访发现手术切缘附近2个结节复发灶,再次行肝TACE术,复发肿瘤控制良好。 1999年 11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急,内科对症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四肢指端、唇部和头面部青紫,静息时不能好转。患者不能上二楼,需高枕入睡。查体: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和…  相似文献   

19.
局部切除治疗大肝癌58例的体会刘家隽,闵君中,黄映照,冉崇新采用规则切除治疗大肝癌已有40多年历史,但因病程已是中晚期,又多合并肝硬化,不仅切除率低,且术后常因肝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肝衰)而死亡。1973年前我科采用规则切除,探查55例,只切除8例,其...  相似文献   

20.
患,男,40岁,广州市居民,病案号:212964。困意识障碍、上腹痛、纳差6天、发热1天于1996年6月16日入院。缘于1993年6月10日晚9时许在写字时突然昏倒在地,伴大小便失禁,无抽搐、呕吐、口吐白沫及大汗淋漓等。急渗送入市某大医院住院,拟诊为“颅内出血”,曾先后二次行“头颅CT及腰穿检查”,但均来见异常,予“脱水及输葡萄糖”等处理后,第二天神志恢复清楚,但开始出现上腹隐痛,为持续性,无放射痛,与饮食关系不大,伴腹胀,纳差。以后每日昏迷一次,昏迷时问长短不一,多在夜间发作,有时能自行转为清醒,输注葡萄糖效果尚可,6月15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0℃左右,无畏寒、盗汗、咳嗽、胸闷,心慌及腹泻等。既往史;1990年4月曾患“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