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常规化疗不能治愈,为探讨zo-1、id4基因异常甲基化在MM诊断、预后、微小残留病检测及治疗中基因标志作用的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方法检测MM细胞系U266、H929及IM9(B淋巴母细胞,MM患者骨髓来源)中zo-1、id4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应用MS-PCR方法分析20例MM患者及6例健康供者骨髓标本zo-1、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zo-1、id4基因在MM细胞系中均为甲基化阳性(完全甲基化或部分甲基化);zo-1、id4基因在5例健康人标本中均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MM患者骨髓中zo-1、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是50%和85%,二者阳性覆盖率高达95%,二者均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40%,明显高于健康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重链及不同轻链间甲基化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MM患者是否具有B组症状并不影响患者的甲基化阳性率,这可能与标本数量有关。结论:MM患者中zo-1、id4基因甲基化状态发生改变并具有特异性,可能是MM新的基因标记。  相似文献   

2.
Pdcd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pdcd5基因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正常人PDCD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比较pdcd5基因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血浆PDCD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20例健康人和20例治疗有效患者,分别为(16.91±0.28)ng/ml,(19.11±0.29)ng/ml,(17.94±0.154)ng/ml(P均〈0.05)。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pdcd5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64±0.47和1.28±1.21,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表达PDCD5,pdcd5基因可能参与了M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Bmi-1基因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自我更新维持每天血细胞数量,Bmi-1基因属Polycomb(PcG)基因家族成员。最近研究表明,Bmi-1在调控正常和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Bmi-1的结构,功能和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手段,新近研究显示,alloBMT可使MM患者长期生存率达40%,且大多数患者无残留病的证据,尽管骨髓抑制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对于高危MM患者仍应在治疗的早期考虑alloBMT。尽管标准化疗方案如马法兰和强的松对MM有效,但完全缓解(CR)者罕见,所有病人最终因疾病进展而死亡,更强的化疗方案并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后。本文重点就MM髓外复发的发病率和发病机制、髓外骨髓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最近,国外学者发现,大多数的骨髓瘤细胞中有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的易位。通过IgH易位。通过IgH易位,原癌基因部分或全部拼接到IgH位点上而表达失控,最终促使肿瘤的发生。与IgH交互易位的伙伴染色体并不固定,易位所累及的基因近半数已被克隆,还有更多的基因及其功能有待阐明。本文将MMIgH易位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MDR-1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MDR-1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组及非耐药组的MDR-1和Bc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耐药组也高于非耐药组,且二者水平变化呈相关性.结论 MDR-1和Bcl-2基因表达升高是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指标,对判断预后及临床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gH-MMSET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由于t(4;14)所形成的IgH-MMSET融合基因,探讨其在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ER法在25例MM患骨髓标本和MM细胞系NCI-H929中检测IgH-MMSET融合基因,并且通过巢式PCR法提高反应的灵敏度。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GEM-T载体,并用引物M13 Forward测序。将PCR产物的序列与GenBank进行对照,进一步证实发生易位的基因。结果:作为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NCI-H929扩增出一明显条带,长度为438bp,经测序后证实为IgH基因与MMSET基因的融合产物。14号染色体及4号染色体上的断裂点分别位于IgH基因的Cμ区及MMSET基因的第3内含子中。25例MM患的骨髓标本扩增后有3例(12.O%)呈现阳性,经分别测序后证实为IgH-MMSET融合基因,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237bp、239bp和239bp,三第4染色体的断裂方式均与NCI-H929相同,其中l例缺失了MMSET基因的第4外显子的第74位碱基(A)和第75位碱基(T)。结论:MM患IgH-MMSET融合基因是由于t(4;14)所形成,其发生率为12.O%。IgH-MMSET融合基因的出现可能是MM患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阿TG)和c—my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中mG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MM患者PTTG和c—myc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TG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mG和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细胞遗传学在MM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1q21扩增是MM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之一.研究表明,1q21扩增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随着新药的研发、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开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升,MM的缓解深度和生存期明显延长.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并根据患者...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MM)曾长期被认为是以浆细胞浸润骨髓并分泌M蛋白为特征的浆细胞恶性疾病。免疫球蛋白(Ig)轻链表达和细胞免疫表型的研究发现,MM可能起源于比浆细胞更早的B淋巴细胞,提出MM可能是由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引起的。80年代后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MM克隆起源的研究也进入基因水平,同时随方法学的改进而不断深入。每一种Ig基因重排对于某种B细胞是特异的,克隆性的Ig基因重排可作为恶性增殖的B淋巴细胞所特有的克隆标记,并已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短发卡RNA(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骨髓瘤细胞RPMI8226,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DNMT1基因和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转染前后骨髓瘤细胞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后骨髓瘤细胞DNMT1 mRNA表达水平(0.176±0.004)和蛋白表达水平(0.065±0.014)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56±0.033,0.415±0.02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较转染前明显降低。结论:利用shRNA能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表达,并可以有效逆转SOCS-1基因高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常引起骨髓浸润和骨质破坏。X线平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MM的Durie-Salmon分期及危险分层。目前CT、MRI、PET/CT和PET/MRI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MM的诊断和治疗中,为准确分期、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本研究对MM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疫苗具有耐受性较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等优点,近年来迅速发展,部分疫苗已经从动物实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且其有望成为MM新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笔者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现就MM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试验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来源于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常具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位点的易位为早期遗传学异常,引起易位伴随区域的癌基因的失调(11q13区域的cyclin D1,4p16.3区域的FGFR3/MMSET,16q23区域的c-maf和6p21区域的cyclin D3)以及13号染色单体的丢失或肿瘤抑制基因位点13q14的缺失,该缺失提示预后不良。其它的分子学异常包括继发的变化和癌基因的活化(N-RAS和K-RAS的突变,c-Myc的改变等),这通常和疾病的进展相关。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更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人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在骨髓中呈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骨髓微环境,即细胞外基质成分对于骨髓瘤的形成和瘤细胞的增殖、移行、归巢以及预后等行为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Syndecan-1分子(CD138)是粘附分子跨膜粘结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家庭成员,能与多种 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参与了骨髓瘤细胞的生存、生长、粘附、归巢及移行等过程的调节,并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患者 ,郁某 ,男 ,6 1岁。因全身多部位骨痛 2 5年 ,加重伴面色苍白 6个月入院。 1998年 7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型 )。先后经CTX、VDS、马法兰、表阿霉素等共 7个疗程化疗 ,病情控制不佳。X片显示肋骨、胸 4、髂骨、股骨均有骨质破坏并有压缩性骨折。肝肾功能检查 :总蛋白 77g/L、白蛋白 2 2g/L、球蛋白 5 5g/L、A/G =0 4/ 1 0、ALT正常 ;BUN2 8 4mmol/L、Cr36 6 μmol/L ,Glu 3.9mmol/L。免疫学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A 2 8 2 %、α12 0 %、α2 7 0 %、β4 1%、γ 5 8 7% ;IgG 5 1 5g/…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是一种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作为MM的一种治疗策略一直在不断的深入研究中,有效的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M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MM的免疫治疗策略也不断有新的进展,本文将从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及浆样树突状细胞(pDC)等方面对MM近年来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在骨髓中呈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骨髓微环境,即细胞外基质成分对于骨髓瘤的形成和瘤细胞的增殖、移行、归巢以及预后等行为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Syndecan-1分子(CD138)是粘附分子跨膜粘结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家族成员,能与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生长因子结合,参与了骨髓瘤细胞的生存、生长、粘附、归巢及移行等过程的调节,并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以浆细胞恶性增殖、溶骨破坏为特征,表现为M蛋白、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异常.流式细胞术(FCM)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其在辅助诊断、评估预后以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