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对舌根鳞癌患者先行手术切除和重建, 再加术后外照射放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采用华盛 顿大学的生存质量量表(UW QOL)进行本横断面 研究。报道16例采用手术切除、重建加术后放射 治疗的患者,其中死亡2例、未完成问卷2例,完 成评估者为12例,年龄42~73岁,UICC分期为 3、4期,其中11例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 1月接受放射治疗,随访9~56个月。用UW Q…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发音生存质量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通过对中晚期喉癌患者行三种不同术式后的发音生存质量分析,指导喉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30例喉次全切除患者、30例喉全切除未行发音重建患者、30例喉全切除行发音重建患者,采用修改后的美国密执安大学头颈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university of Michican head and neck quality of life,HNQOL)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三种不同术式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质量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结果喉全切除行发音重建组在语言交流、嗅觉情况、社会交往及娱乐工作状态方面与喉次全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未行发音重建组与喉次全切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喉全切除行发音重建可明显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应积极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治疗及社会干预帮助其康复,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喉功能保留与发声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实施保留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喉功能重建;全喉切除后Blom-Singer 1期、2期发声重建术,同时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分别采用胃-咽吻合、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颈前肌皮瓣、喉气管粘膜瓣等方法进行整复。保留全喉8例,保留部分喉喉重建3例,全喉切除后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1期4例,2期1例。结果:16例中除1例术后14d心脏病变发死亡外,均恢复了吞咽功能,13例恢复发声功能,6例恢复了全喉功能,2例恢复了部分喉功能(不能拔管)。5例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者,均发声成功。结论:依据患者病变部位、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切除肿瘤后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喉功能保留及发声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治疗,回顾分析了我科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未控或放射治疗后复发者121例(鼻咽病变41例,颈部病变80例)。术前接受放射治疗量为60~145Gy。方法手术方案:①鼻咽原发灶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包括经硬腭入路病灶切除、鼻侧切开病灶切除、颈侧入路下颌骨升支切除+翼板切除+病灶切除、经口腔入路下颌骨部分切除+病灶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②颈部手术,单个淋巴结转移行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多个淋巴结转移行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20~80Gy不等。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12例)。随诊死亡62例中,远处转移30例(占48%)。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9%、38%。结论①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首次放射治疗失败实施手术解救,术后是否再需放射治疗,视具体情况决定。②足量放射治疗对伤口愈合有影响,但只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消灭死腔,术后加强护理,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③该组死亡病例中远处转移率较高,故在今后治疗中应考虑术后化学治疗或免疫治疗以期控制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咽部鳞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行PD热化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及存活时间.结果12例诱导化疗后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7/9)和66.67%(2/3).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晚期咽部鳞癌患者在诱导化疗后争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能延长存活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环后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环后癌手术治疗的相关技术方法。方法对21例环后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T3NOM0 5例,T3N1M0 1例,13N2M0 2例,T4NOM0 7例,T4N1M0 4例,T4N2M0 1例。T4N3M0 1例。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可利用的正常组织进行咽喉功能重建。共行保留喉功能手术10例,不保留喉功能手术11例,同时行单侧颈清扫术8例,双侧颈清扫术3例,术后行辅助放疗。结果随访时间60~276个月,平均96个月。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61.9%(13/21),5年生存率52.4%(11/21)。随访期间死于颈淋巴结转移4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心肺功能衰竭1例,原因不明2例。喉功能保留病例仅恢复了发音和吞咽保护功能。术后出现咽瘘5例,下咽狭窄3例,严重误吸1例。结论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谨慎选择环后癌手术方法,利用保留下来的正常喉组织进行喉功能重建,从而恢复喉的部分功能是可行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癌手术切除及不同修复重建方法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88-2000手术治疗的颈段食管癌33例临床资料,根据UICC1997标准TNM分析,T1NO2例,T2NO4例,T2N11例,T3NO6例,T3N16例,T4NO7例,T4N17例,均无远处转移;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喉气管瓣、结肠修复;不开胸全食管内翻或外翻切除20例,用胃(17例)或结肠(3例)重建食管。33例均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气管食管旁淋巴结,甲状腺叶切除术25例。2例术前放射治疗量分别为30和40Gy;24例术后放射治疗,剂量50-70Gy。结果 手术治疗率100%。随访4个-10上,T1、2期生存3、5年者分别为2/3例、1/1例,T3、4期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6例和3/8例。26例保留喉功能,术后拔管率80%(20.25)。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包括咽瘘6例次,颈部吻合口狭窄2例次,吻合口瘘2例次,腹壁刀口裂开2例次,胸腔积液、气胸各1例次。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食管癌,可以一期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组织,利用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瓣、胃、结肠重建食管,联合放射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肿瘤的挽救性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未控患者2例、鼻咽部复发病变8例;二程放射治疗后病变复发2例,共1 2例(rT1 4例、rT2 7例、rT3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通过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肿瘤,10例术中用带蒂颌下组织瓣Ⅰ期修复鼻咽部缺损;2例用游离下鼻甲修复鼻咽顶部缺损,7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3例患者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75%(9/12).结论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鼻咽部肿瘤手术视野显露良好;可在直视下切除鼻咽及咽旁肿瘤处理颈内动脉,肿瘤切除后用带蒂颌下组织瓣Ⅰ期修复鼻咽部缺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少,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肿瘤挽救性手术的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8月~2006年8月共进行的9例喉咽和(或)颈段食管肿瘤切除、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食管和(或)喉咽重建术病例。总结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围手术处理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移植游离空肠全部存活,无咽瘘、颈部感染或吻合口狭窄等颈部并发症。2例成功保留喉功能。9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37个月,最短22个月。1例患者术后22个月时发现舌根部肿瘤复发,经放射治疗后好转,术后25个月失访。1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7例存活,无吞咽困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熟练的小血管吻合技术是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治疗晚期喉咽癌、颈段食管癌成功的保证;再次证明,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不仅为肿瘤完全切除并一期重建提供技术保障,还能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癌手术切除及不同修复重建方法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988~ 2 0 0 0年手术治疗的颈段食管癌 33例临床资料 ,根据UICC 1997标准TNM分期 ,T1N0 2例 ,T2N0 4例 ,T2N11例 ,T3N0 6例 ,T3N16例 ,T4N0 7例 ,T4N17例 ,均无远处转移 ;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肿瘤切除及食管重建 :颈段食管切除 13例 ,分别用局部拉拢、胸大肌肌皮瓣或联合裂层皮片、喉气管瓣、结肠修复 ;不开胸全食管内翻或外翻切除 2 0例 ,用胃 (17例 )或结肠 (3例 )重建食管。 33例均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气管食管旁淋巴结 ,甲状腺叶切除术 2 5例。 2例术前放射治疗量分别为 30和 4 0Gy ;2 4例术后放射治疗 ,剂量 5 0~ 70Gy。结果 手术切除率 10 0 %。随访 4个月~10年 ,T1、2期生存 3、5年者分别为 2 / 3例、1/ 1例 ,T3、4期患者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 16例和 3/ 8例。2 6例保留喉功能 ,术后拔管率 80 % (2 0 / 2 5 )。并发症发生率为 33 3% ,包括咽瘘 6例次 ,颈部吻合口狭窄 2例次 ,吻合口瘘 2例次 ,腹壁刀口裂开 2例次 ,胸腔积液、气胸各 1例次。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食管癌 ,可以一期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组织 ,利用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瓣、胃、结肠重建食管 ,联合放射治疗 ,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侧颅底恶性肿瘤侵犯颞骨内段颈内动脉行手术切除后血管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4例侧颅底恶性肿瘤侵犯颈内动脉岩骨段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底MRI、CT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骨管骨质破坏,管壁受肿瘤侵犯,管腔狭窄明显.术中彻底切除侧颅底肿瘤及受侵犯的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后,采用大隐静脉一期重建切除的颈内动脉,同时采用组织瓣覆盖,修复侧颅底缺损,保护重建的颈内动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3例行颞骨扩大全切除术,1例行次全切除术;面神经后移1例,面神经切除后修复3例;受侵乙状窦、颈静脉孔区切除3例;受侵硬脑膜切除并修补3例;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侧颅底缺损3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1例.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局部及颅脑并发症,组织瓣存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4个月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重建的颈内动脉通畅.本组4例患者中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带瘤生存至今,2例无瘤生存超过5年.结论 运用大隐静脉重建颈内动脉岩骨段的技术为彻底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侧颅底恶性肿瘤提供可能,可避免因颈内动脉切除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鼻内镜切除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切除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及辅助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5年9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2例;1例儿童,5例成人,年龄9—68岁;KadishB期2例,C期4例。所有病例随访14—63个月。结果6例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5例肿瘤完全切除,包括1例先开颅手术,1例颅内侵犯经鼻内镜切除肿瘤并进行颅底修复,1例颈淋巴清扫术,1例次全切除。5例首次术后辅助放疗,均无瘤生存,1例未加放疗手术后复发带瘤生存至31个月死亡,中位生存期44.5个月。结论内镜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简便,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的优点。初步结果显示该术式是治疗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必须结合放射治疗方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段气管癌的手术治疗途径与经验。方法 1997年1月~1999年4月手术治疗6例原发性颈段气管癌,手术切除肿瘤后,采用气管端端吻合、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气管缺损。病理类型:腺样囊性癌3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癌1例。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剂量为60Gy。结果 6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3d~3个月拔除气管套管,无术后并发症。随访3年以上,除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其余5例患者呼吸、发音良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复发,气管管腔黏膜光滑。结论 手术治疗颈段气管癌可以一期切除肿瘤,根据缺损不同采用气管端端吻合或自体组织移植如颈前肌皮瓣 胸舌骨肌筋膜瓣、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及胸大肌肌皮瓣重建气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作者对4例晚期下咽癌(T3,T4)患者行近全喉下咽切除、食管内翻剥脱、咽胃吻合发音重建术。术后给予60钴放射治疗。手术由气管切开、咽喉切除、胃的游离、食管剥脱并提胃到颈部、胃咽吻合,将术中保留的喉组织制成最大径1.0~1.2cm发音分路吻合于咽胃吻合的前部。术后随访2年以上,2年生存率75%(3/4),发音功能好,无明显误吸。术式取材方便、手术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对于晚期下咽癌是一种可行的咽胃吻合发音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经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手术后复发的颅面晚期恶性肿瘤往往因病变范围广泛,累及颅脑和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或又因对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不敏感而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为了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致死性并发症,延长其生命而行手术治疗.方法根据6例这类病例的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行非定型手术切除,并酌情进行颅底和脑膜重建和修复,包括使用前额带蒂肌皮瓣、颅骨骨板和阔筋膜等.结果6例这类患者其病变均侵犯眼、脑膜、脑组织、海绵窦、颅底或其它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1例术后半年因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5例存活1年以上,其中3例分别存活4、5和12年.结论对这类晚期复发肿瘤采用非定型手术(nondefinedoperation)切除,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命,为颅面晚期复发肿瘤的治疗取得初步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外耳道完整切除术治疗早期外耳道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早期外耳道癌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介绍外耳道完整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早期外耳道癌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外耳道完整切除、颞骨侧切除和腮腺浅叶切除,随访1~3年。结果:男7例,女5例;年龄28~75岁,其中T1 4例,T2 8例。8例患者术前耳部疼痛或胀痛。6例患者术前有耳流水,其中3例患者有血性分泌物。查体外耳道可见大小不等的新生物,6例患者术前活检而被诊断,另6例以外耳道新生物为主诉,行外耳道肿块切除后病理确诊。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6例,鳞状细胞癌5例,耵聍腺癌1例。腮腺组织和腮腺表面淋巴中未见有肿瘤累及,外切缘足够,向内未突破鼓膜。5例鳞状细胞癌,1例耵聍腺癌和3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无瘤存活。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术侧不完全性面瘫,House—Brackmann评分为3~4级,均在术后1~3个月内完全恢复。12例患者术前平均听阈(500,1000,2000 Hz)为38dB,术后平均听阈(500,1000,2000 Hz)为65dB,均为传导性听力下降。1例患者术后出现腮腺涎漏,经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及时的病理活检是诊断早期外耳道癌的关键。具有安全边缘的外耳道的完整切除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前颅底手术的颅面进路与修复的经验,以提高病人生存率、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共行31例前颅底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并行颅底重建,其中17例筛窦鳞癌、腺癌,5例未分化癌,3例肉瘤,6例嗅母细胞。31例恶性肿瘤中27例辅以放疗。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结果 31例恶性肿瘤中18例存活未见复发,2例复发带瘤生存,11例死于原发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62个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面联合进路手术相对安全、有效,但术者须掌握手术原则,熟悉颅底解剖,具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8.
颅面复发肿瘤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经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手术后复发的颅面晚期恶性肿瘤往往因病变范围广泛,累及颅脑和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或又因对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不敏感而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为了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致死性并发症,延长其生命而行手术治疗。方法:根据6例这类病例的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行非定型手术切除,并酌情进行颅底和脑膜重建和修复,包括使用前额带蒂肌皮瓣,颅骨骨板和阔筋膜等。结果:6例这类患者其病变均侵犯眼,脑膜,脑组织,海绵窦,颅底或其它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1例术后半年因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5例存活1年以上,其中3例分别存活4、5和12年。结论:对这类晚期复发肿瘤采用非定型手术(nondefined operation)切除,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命,为颅面晚期复发肿瘤的治疗取得初步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单侧耳聋患者人工听觉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术后单侧耳聋行人工听觉植入患者8例,其中同侧一期骨桥植入患者6例,二期同侧骨桥植入2例。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手术,肿瘤均完全切除。至随访1年,8例患者均正常使用听觉植入装置。骨桥植入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骨桥可以帮助听神经瘤术后单侧耳聋患者有效地进行听觉功能重建,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为探索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挽求治疗,回顾分析了我科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未控或放射治疗后复发者121例(鼻咽病变41例,颈部病变80例)。术前接受放射治疗量为60-145Gy,方法 手术方案:(1)鼻咽原发灶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选择不术式,包括经硬腭入路病灶切除、鼻侧切开病灶切除、颈侧入路下颌骨升支切除+翼板切除病灶切除、经口腔入路下颌骨部分切除+病灶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