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际勘察中,将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形,为研究电法勘探工作装置的适用性,通过选择3个装置,即温纳装置(α装置)、偶极装置(β装置)、施伦贝尔装置,对同一条地质剖面的勘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装置的优劣势,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斜井防跑车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介绍了煤矿中广泛使用的撞动式防跑车装置、雷达防跑车装置、柔式防跑车装置、电动防跑车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对各种防跑车装置性能进行了比较,对煤矿防跑车装置的选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文艳 《煤矿机械》2015,36(5):45-47
研究了矿用液压起吊装置电液控制系统,开发了起吊装置控制器软件,能够实现起吊装置的单动控制、自动控制、信息显示等功能,实现了起吊装置自动化控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矿井现用机械式风门连锁装置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改进,将风门连锁装置改为风门闭锁装置,介绍了风门闭锁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及优点。风门闭锁装置彻底杜绝了2道风门同时打开现象,提高了通风系统稳定性,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渠迎锋  张彦廷  马江涛  吕秋云 《矿冶》2013,22(3):105-109
为了确定天车升沉补偿装置关键部件补偿缸、液压马达等技术参数,基于Solidworks软件与Adams软件,建立了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的数学模型,对天车升沉补偿装置模型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了天车、摇臂装置、补偿缸的运动特性,验证了天车升沉补偿装置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被动型、半主动型天车升沉补偿装置模型的补偿效率与影响补偿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半主动型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的补偿效率明显比被动型好,在一定范围内,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的补偿效率随着海浪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蓄能器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液压缸密封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液压缸密封装置的分类、密封圈形状、密封材料和密封装置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典型液压缸组合式密封装置的结构形式、所用材料和工作参数 ,指明了组合式密封装置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条件复杂的轨道运输巷道、胶带运输巷道,由于巷道宽度限制,不能够安装架空乘人装置。本文针对复杂巷道研制了一种单向静止上下车架空乘人装置,本文通过机械结构、驱动装置、乘人间距控制装置、张紧装置、吊椅存储装置等研究,并对在柴里煤矿应用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盛春节 《矿冶》2000,9(2):19-22
研究了主井箕斗卸载过程及气动卸载控制装置存在的问题 ,用高效的液压控制装置取代了以前的气动控制装置。文中介绍了这种液压卸载控制装置的组成、特点以及液压系统的参数和元件的选定。改进后的控制装置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工作可靠 ,值得有关矿山采用。  相似文献   

9.
张修峰  周旋旋 《采矿技术》2013,(4):112-113,122
针对井下巷道中风门开启困难的问题,成功研制一种快速、无需人力的平行升降压力传递装置。该装置开发成功改变了以往自动风门控制装置长期依靠光电或红外线感应的历史,实现了风门开关控制装置全机械化,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人员或车辆通过平行升降装置时风门即自动打开,人员或车辆通过风门后通过延时装置延时5~10s实现风门自动关闭。该装置优于光电控制装置和机械杠杆式的开启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煤矿井下以电动机作为驱动装置的移动工程机械电缆收、放过程中存在电缆拖拽磨损、防爆要求严苛、集电滑环昂贵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并根据卷缆收、放工艺技术,开发了无滑环式卷缆装置,研究了卷缆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卷缆装置的传动系统、机械结构和液压控制系统,介绍了卷缆装置功能及特点。通过现场应用表明,无滑环式卷缆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性高,提高了卷缆装置的安全性,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的作用,提高施工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接顶岩层结构对大采高综放采场矿压显现影响较大的特点,基于关键层理论与岩块铰接条件,分析直接顶岩层运动特征及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合理确定方法,以准格尔地区某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为例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直接顶关键层及其上位直接顶形成组合悬臂梁结构,随工作面推进破断回转,与其后方的已破断岩层接触、分离滑落,其重量由后方已破断岩层与液压支架共同承担,其悬臂破断回转、与已断岩层接触、分离滑落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工作面矿压显现。正常回采阶段液压支架仅承受顶煤及下位直接顶的荷载;来压阶段应保证承受顶煤、下位直接顶及组合悬臂梁破断所施加的荷载,才能防止支架压死、活柱急剧下缩等现象;依据其力学特征确定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合理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  相似文献   

12.
特殊条件下层间岩层对上行开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龟兹矿业西井A6-103上行工作面具有的特殊采掘地质条件(即采动影响系数小和层间岩层坚硬)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下部采空区边界处"悬空结构"的力学模型,并推导出该结构二次失稳的形式及其判据,认为"悬空结构"保证了上部煤层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上行工作面的回采,但是该结构在上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下的二次失稳将会给上行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通过相似模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上行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的破断形态,验证了下部采空区边界"悬空结构"的存在及其对上行工作面回采过程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煤层顶底板岩层力学参数为基础结合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工作面直接顶的岩层组成、顶板运动参数,构建合理的顶板结构模型。对顶板结构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定量的计算工作面支架的支护强度。已采81305工作面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直接顶由3层岩层构成,直接顶总厚度为17.2 m,工作面老顶以粗粒砂岩为主,厚度6.7 m,工作面直接顶作用力为0.79 MPa。通过顶板结构模型法+动载系数法和已采工作面类比法,得出新开81504工作面支架合理支护强度为1.38 MPa,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为12 500 kN。  相似文献   

14.
地质构造带区域是工作面瓦斯治理的重点,是工作面瓦斯治理难点,也是易形成抽采盲区的高发区域。地质构造带抽采盲区治理效果与工作面安全回采有直接关系,龙滩煤矿将3124S工作面地质构造带区域瓦斯治理进行研究,通过对3124S工作面地质构造带盲区采取全方位瓦斯治理后,工作面过构造带期间效果显著,有效保证了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有效地对林华煤矿2093回采工作面进行消突效果评价,在选择影响该工作面评价因素(地质构造因素、煤层瓦斯参数因素、煤体结构特征因素和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消突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93回采工作面进行消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93采煤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这与采用残余煤层瓦斯含量和残余煤层瓦斯压力对该工作面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告成矿滑动构造顶板矿压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告成煤矿13191工作面顶板滑动构造成因和构造带岩性对顶板控制的影响, 得出了工作面顶板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为工作面顶板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旋转式除渣机,对其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捞渣篦篦面将大颗粒杂质捞起,通过除渣装置将旋转捞渣篦篦面上大颗粒杂质移除,除渣装置通过与旋转捞渣篦联运的方式动作,设备结构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8.
反射槽波探测是一种新型的井下物探技术,主要用于探测工作面内断层的发育情况。为有效探测凌志达煤矿15207工作面内异常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开展了反射槽波法探测试验,采用反射槽波成像方法对井下槽波数据进行处理,最终获得了15207工作面内多种异常地质构造的成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射槽波能够有效探测断层、陷落柱、挠曲等多种异常地质构造的位置及在工作面内的延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搓和机的研制过程,以及该机型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上湾矿已采12106工作面矿压进行了实测分析,根据该工作面顶板岩层特点,计算并构建了该顶板运动参数及结构模型,为该矿新开12401工作面矿压规律的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