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会融合"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中,通常更多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目前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的普遍思路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的认知,或从城市认同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是否对流入地产生归属感,是否形成了"当地人"的身份认同,进而推断其主观社会融合程度的好坏.尽管有学者提出了流动儿童多元身份认同概念,对城乡二元身份认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突破城市融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2.
青青年新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发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议题,对519名青年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显示,青年新移民在各个维度的社会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经济融入维度青年新移民存在明显优势;在行为适应维度青年新移民与原住民的交往频度和深度不高、社区参与度低;在文化接纳和身份认同维度青年新移民对"上海性"认可度较高,对"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在并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青年新移民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市青年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描述,以社会整合与发展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在对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群体关系及社会互动状况加以比较的基础上,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问题化"倾向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进而探索了我国城市农民工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社会在政治因素、经济政策的影响与发展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增加与非台湾籍通婚的现象,使得台湾在人口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台湾籍配偶及其子女己在台湾地区人口结构上成为了重要的群体,新移民子女教育也成为台湾地区教育中重要环节。从总体看,对于新移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和辅导主要包括语文教育、生活适应辅导和推广多元文化活动三种类型,早期比较偏重课业辅导,教育理念具有同化倾向,伴随着多元文化理念的普及,现今教育活动中加入了学习母语和祖籍文化等多元内容。  相似文献   

5.
职业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对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以及人格特征都有重要影响。职业观念获得独特的道德特征,是清教革命的重要成果。职业观念的这种转变也是和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相联系的。职业道德摆脱了家庭道德的窠臼,职业缘分获得了与家庭缘份同样重要的地位。随着职业的世代传递和稳定发展,职业道德脱去了早期那种个人色彩,一种非个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职业道德已经成熟起来。为了维护职业群体的社会声望,超越地域限制的职业协会普遍地发展起来。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取向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相联系。对人性的预设不同,造成了东西方职业道德的理性化程度的差异和道德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国文化倾向于把法律道德化,而西方则把道德法律化。职业伦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一种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对社会学的呼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包括经济问题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群。移民动迁的动力问题、迁出地与迁入地群体之间交互作用关系问题、移民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转换的适应问题、移民的心理问题,以及改革与社会变迁对移民在动迁中较大期待值的制约问题等,大量的移民问题不仅在近期对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造成了影响,而且还存在着继发社会问题的潜在因素,单纯依靠行政的力量难以解决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它呼唤着社会学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为代表的网络平台的出现,形成了一个蕴含信息传播、人际社交、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有影响的网络新空间,公众由此进入了“微时代”。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城市新移民政治认同的新变化,如何有效增强城市新移民的政治认同,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多维度着力构建微时代城市新移民政治认同的培育机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法国穆斯林第一代移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术,第二代移民又缺少在法国社会中向上晋升的渠道,使他们在住房、教育、就业等领域实际上处于与主体社会"断裂"的状态。而这种"断裂"状态又为伊斯兰思想在移民社区的传播和移民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固化提供了机会。但在本土法国人看来,移民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固化对法国"共同文化"构成威胁,对威胁的感知也催生出法国社会对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歧视。面对歧视,法国穆斯林群体对自身的边缘处境强烈不满,并使少数人走上恐怖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黎相宜  周敏 《社会学研究》2012,(3):182-202,245,24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移民通过文化馈赠这种跨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不同类型的移民群体的跨国实践模式不尽相同。本文借鉴以往国际移民与跨国主义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社会地位补偿"的范式,对分别来自广东五邑开平与海南文昌下辖两个镇的移民群体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移民对于侨乡的文化馈赠不仅受到其个人出国前后社会地位变化的制约,而且还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定的祖籍国和移居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中位置的差异,移民群体在移居地的不同社会境遇以及侨乡的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均对文化馈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这些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社会地位补偿的特殊机制,影响移民跨国实践中的文化馈赠。  相似文献   

10.
职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细化而形成的条件工作门类,而职业共同体作为集体类型,实际是指具有共同特质、其成员对其有归属感,并且维持着形成社会实体的社会联系和互动的群体。它表征着群体成员之间因社会行为取向基础的相同、相似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是群体成员基于认同而行为的状态。对于法律职业群体来说,法  相似文献   

11.
缩小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是建设和谐城市、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如何缩小城市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则成为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本文以上海为例建立了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发现社会资本有助于缩小本地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社会距离,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广泛丰富越有利于消除群体之间的偏见并改变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缩小本地居民和农民工的社会距离;同群效应则可以强化城市农民工和本地居民群体价值判断的趋同性,从而对二者之间的社会距离有双向作用。如同群效应强化群体共同的偏见,则有扩大二者社会距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青年白领移民的社会适应状态是该群体能否在所居城市永久居留的重要表征。城市外来移民居留意愿的选择,历来存在客观因素决定论和主观因素决定论两种研究取向。调查发现,青年白领移民生活压力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性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的平均社会适应水平对青年白领的呈偏低态势,多数的青年白领移民有居留趋向。虽然研究数据一定程度上支持客观因素决定论的研究取向,但决定白领移民是否居留应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所在城市的主观认同和归属是青年白领移民真正植根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3.
李磊 《城市观察》2011,(5):155-163
城市青年新移民指的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当中产生的从农村户籍变为城市户籍的群体,以及户籍虽未变动,但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时间较长,已定居或有强烈定居倾向的青年群体。作为青年新移民城市融合问题的一个具体切入点,从居住的角度,基于“定居是青年新移民城市融合必要步骤”的假设,以中部省会城市舍肥为研究个案,通过访谈式调查,归纳城市青年新移民的定居类型,并就城市青年新移民当前居住状态、定居意愿、定居策略与过程、定居影响因素等调研内容作出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青年白领移民群体的数量和规模逐年递增,其对迁入地社会结构的变更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从当前青年白领移民的成长现状来看,表面光鲜的背后是白领们日益繁重的压力、焦虑与愤懑的社会事实,众多白领身不由己地从白领沦为“白奴”似乎已成常态,由此必会引发青年白领移民群体社会心态的浮动。对1046名白领的研究发现.年龄和收入显著正向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的变化.社会信心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与其拥有社会支持的程度紧密相关;生活压力方面:自购房、自身健康压力及社会信任度显著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社会参与、情感性支持和社交陪伴是显著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的社会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存在,"新移民"在文化上具有"山寨性"、"快餐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他们"扎根城市生活"的生活写照,也显示了他们"永不言弃奋斗精神"之下潜伏着的集体张力。"新移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再次点燃了城市的文化活力。"新移民文化"所拥有的现象特征与内生动力,显现出其所蕴含的城市革新力量与未来发展潜能。他们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一环,乃至成为整个中国未来现代化事业中值得信赖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年人才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且因其具有高成长性和流动性,成为各城市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基于2018年4—6月对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性别、收入等个人特征因素对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影响显著,男性青年人才和高收入水平青年人才倾向具有更高水平的城市根植意愿。城市认同因素中城市市容环境、城市文化认同度,城市归属因素人脉圈子、感知的尊重,发展预期因素中就业机会、职业预期对青年人才的根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认同因素中排外倾向、发展预期因素中生活成本等对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此外,不同收入层级的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影响因素表现出异质性,高收入青年人才群体根植意愿受生活成本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相较于较低收入的青年人才群体,他们受城市文化底蕴、社区文化参与、职业预期等因素影响更为显著。结合研究,本文就着力破解制约青年人才根植意愿的障碍,增强人才与城市的黏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由多族裔移民组成的国家,在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方面,美国经历了"美国化""自由放任"和"选择性限制"三种政策范式的演变。"美国化"式的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政策促成了早期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归化,但它缺乏对其族群个性的尊重。"自由放任"式的社会融合政策赋予了青年移民及其子女个体、社区、民间组织等以自主地位,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性限制"式的融合政策避免以单一化原则来应对所有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但它并未真正实现其"反恐"和确保国土安全的政策初衷。这些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对于当代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学毕业生、外籍青年移民等)的管理与服务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主要体现为对多元文化和青少年移民自主性的尊重、保障弱势青少年移民群体的合法权利、重视吸纳高层次的青年劳动力移民以及充分发挥社区和民间组织在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群体事件频发,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群体认同在群体事件发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社会认同的建构中地域认同、感同身受的感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群体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员工群体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表现出的频繁跳槽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新生代员工不同维度的心理契约破裂、组织认同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规范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显著正向影响其离职倾向;规范型、人际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均显著负向影响其组织认同;组织认同在规范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