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姜文志  郭铁良  王振峰 《地下水》2001,23(4):170-172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由于集中大量开采地下水 ,已形成面积约 2 0 0 km2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地下水供需矛盾突出。本文通过对本区地下水资源量、开采现状及开采潜力分析 ,提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及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常对大多数人来说,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面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亚利桑那州地下水过量开采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实施地下水管理条例。随着亚利桑那州某些地区不断发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发生率的高与低,体现了地质技术和国家政策实施对地下水过置开采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3.
唐书平  王志刚 《河南地质》2000,18(3):211-216
地下水水位的连年持续下降,必将引发地下水水源枯竭、地面学降、水质污染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防患于未然,使地下水资源良性循环是城市供水工作的重点。开发新的水源地,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调减开采地下水,是防治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立强 《地下水》2014,(6):26-27
分析神府矿区马家梁村一带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径流及水位的影响,认为杨伙盘煤矿开采对该村西部地下水量的增减影响甚微。老张沟煤矿开采造成区内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孙营岔一矿开采后对地下水有影响。煤层开采是影响井水、沟流减少不可忽视的因素。爆破采煤将导致原生裂隙、裂纹数量的增加,致部分裂隙穿透上部隔水层,从而造成地下水漏失,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6.
朱德莉  申健  王珊珊 《城市地质》2015,(Z1):244-248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水位下降。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通过对矿山开采金铜矿以来多年间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地下水的变化趋势。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井裘布依公式计算等方法,得出了井下开采不同中段的涌水量及疏干影响半径的计算成果;结合水源水质分析.预测了矿山开采对于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矿区的开采活动对于地下水水位降幅影响较大,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6)
结合地下水动态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地下水,在平原区南部潜水埋藏较浅的区域,气温变化和蒸发作用对潜水动态有一定的影响;该地区潜水水位总的呈现出区域性的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及地区性时段差异,迳流开采型和渗入开采型为目前该地区主要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承压水水位呈现多年持续下降状态,年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地下水流向也由原来的由北向南改变为由北东向西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第八市石河子灌区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开采逐年增长,造成灌区地下水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说明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腾格里沙漠邓马营湖地下水资源评价实例,建立了腾格里沙漠邓马营湖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基于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验证;预报了设计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预报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按允许开采量4 317.61万m~3/a开采,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允许开采量保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志东 《地下水》1993,15(4):179-180
迁安盆地是迁安县富水区,也是全县地下水的集中采区。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了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本文提出利用滦河水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陶虹  丁佳 《地质论评》2014,60(1):231-235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振江  王怀福 《地下水》2009,31(4):30-32,79
德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3 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当地降水量处于相对枯水期,加之客水资源的不足,地下水越来越成为德州市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然而,对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德州市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超采区,这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状况。本文根据德州市地下水开采的现状及动态特征,分析了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开采现状设计了4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开采方案:即维持现状开采、增加补给量、减少开采量以及联合方案。运用已建北京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水均衡量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此确定可能的可持续开发方案。结果表明,维持现状开采必将使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增补和减开单独实施虽能改善现状,但难以实现。只有应用增补和减开的联合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其为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甘肃省灵台县安家庄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建立了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基于Visual MODFLOW对评价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验证;预报了设计开采条件下研究区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水位。预报结果表明:矿坑排水使得煤层所在含水层出现疏干现象,并且疏干范围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在煤矿开采作用下,随着模拟时间的延续,煤系层上覆白垩系洛河组—宜君组含水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及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不断增大,但降落漏斗的范围基本上不超过采空区范围;煤矿开采对白垩系环河组含水层无影响,至矿区开采期结束,未引起含水层水位下降;对上部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也无影响,至矿区开采期结束未引起含水层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陈建峰 《地下水》2009,31(4):48-51,141
长期大量的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井群在平面和空间层位上高度集中,致使山西腹部地区的地下水大面积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以城市供水水源地和井灌区为中心的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产生了地面沉降,泉水流量锐减、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超采区地下水运动特征,开采地下水类型,超采状况分析,依据水资源利用原则,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超采态势,逐步实现采补平衡,改善生太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郑东新区的建设,需水量急剧增加。为缓解郑州市供水紧张状况,调整引黄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比例,确保郑州供水安全,需在黄河岸边开采地下水,水源地开采后,地下水流场范围内水位将下降,地下水流场的改变对黄河堤防稳定性是否产生影响,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浅层地下水,不会对黄河大堤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单井涌不量衰减、地面沉降等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特征及可开采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掌握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可开采潜力,对该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本文选择雄安新区,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及综合研究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对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恢复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的目标,从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尺度,设置现状开采条件、河流补水、工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禁(限)采等不同情景方案,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情景30年后的预测结果,提出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在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基础上,分析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的最大资源量,进而评价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浅层富水性中等,深层富水性较强;地下水位为多年下降状态,近年来,浅、深层地下水整体呈企稳或回升状态,局部地区仍有所下降;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且较为稳定。根据评价结果,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80×10~8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50×10~8m~3/a,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0.30×10~8m~3/a。  相似文献   

20.
沧州市年内不同期浅层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彦霞  韩占成 《地下水》2010,32(2):23-24
根据沧州市区域1980~2007年浅层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埋深,不同时段的埋深变幅和蓄水量的变化规律,表明由于过度开采浅层地下水,使水位多年来呈现严重下降的趋势。通过分析可知,在降水补给和人工开采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一年内出现了两个特征不同的枯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