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癌肉瘤罕见,由恶性上皮和恶性异源性间质成分组成。肉瘤样成分必须为特异性肉瘤,如横纹肌肉瘤、骨肉瘤或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2.
喉癌肉瘤1例     
癌肉瘤是一种由上皮和间质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喉部癌肉瘤罕见,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异源性恶性间皮瘤的报道不多,缺乏诊断标准和预后资料。本作者提示,异源性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应在那些具有恶性异源性成分的肿瘤中使用,尤其是伴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或成人横纹肌细胞瘤成分,而且又具有间皮瘤的免疫组化和临床特征的肿瘤。本研究分析整理了27例病例,并总结了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这些病例中89%起源于胸膜,11%起源于腹膜腔。患者年龄在27~85岁,  相似文献   

4.
<正>卵巢癌肉瘤(ovarian carcinosarcoma,OCS),又名卵巢恶性苗勒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MMMT),为恶性混合性中胚层肿瘤中的一种,组织中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及肉瘤成分,较为罕见。WHO将其划分为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一个亚型[1],但其临床表现较卵巢上皮性癌侵袭性强、进展更快,主要见于绝经后妇女。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原发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病理类型为癌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复习9例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9例中,2例未手术,7例手术。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间叶2种成分构成,相互间有穿插移行或者分界清楚,癌性成分有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等;肉瘤成分由子宫间质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及软骨肉瘤等成分组成。所有癌性成分CK和所有肉瘤成分vimentin均呈(+),肉瘤成分中2例呈CK和vimentin双(+),3例CD10(+),2例desmin(+),2例S-100(+),6例p53(+),CD34呈血管(+)。结论子宫内膜癌肉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尤其能辅助进一步确认肉瘤成分是同源性还是异源性。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其多成分分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多成分分化的报道日渐增多,迄今已有腺性、性索样、平滑机样、横纹肌样、纤维样、黏液样、骨化等多种分化,常常使人陷入困境,时有误诊出现。本文结合子宫内膜间质瘤的典型改变,主要对其伴多种成分分化的组织形态学进行阐述,鉴别诊断包括: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腺肉瘤、癌肉瘤、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瘤及平滑肌瘤、黏液性平滑肌肉瘤和黏液样葡萄状肉瘤等。  相似文献   

7.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mixedmesodermaltumor),罕见,高度恶性,多发于绝经后妇女,组织发生尚不确定,大体观察:肿瘤多为宫腔内息肉状物,切面可见灶性坏死、出血,常浸及肌壁或子宫外组织。镜下特征:(1)上皮成份:可见不同类型之恶性上皮成份,如宫内膜样,粘液性,乳头状,透明细胞样、鳞状上皮等,以宫内膜样最为常见(图1)。(2)间叶成份:同源性成份———平滑肉瘤、间质肉瘤、纤维肉瘤;异源性成分———骨及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图2)。可应用免疫组化帮助鉴别。此肿瘤预后与肿块大小、浸润深度及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女性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肿瘤类型及诊断要点,方法:用普通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观察4例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的形态特点及肿瘤细胞对Vim,Act,CK以及ER、PR、CA125的表达情况,结果:4例中例1为良性中胚叶混合瘤(囊腺纤维瘤),例2为乳头状囊腺纤维瘤,部分交界性,例3为低度恶性腺肉瘤,例4为恶性中胚中混合瘤,免疫组化显示Vim,CK在上皮和间质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同时对ER和PR也有表达,上皮成分尚表达CA125。结论:腹膜原发性中胚叶混合瘤起源于第二苗勒管系统,是一类独立的肿瘤,其类型包括良性腺纤维瘤,交界性以及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组织学特征与生殖系统分化程度相同的同类型肿瘤相一致,诊断时应排除生殖无同类型肿瘤存在。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癌瘤成分是影响愈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癌组织CK阳性,Vimentin阴性,肉瘤样组织CK及Vimentin阳性,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1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化疗、放疗都不太敏感,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多成分分化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Masson特染分析2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12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LGESS、UES两组中性索分化分别为37,5%(9/24)、83,3%(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滑肌分化均为33.3%,纤维分化为29.2%、33.3%,上皮样分化为12.5%、16.7%,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S可伴多成分分化,主要为性索、平滑肌和纤维分化;预后可能与性索成分有关,而与其他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李智敏 《护理研究》2004,18(11):2054-2054
原发性阴道癌较少见,而阴道恶性间质瘤是较罕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指原发于阴道黏膜的苗勒管间质细胞肉瘤,常发生在阴道后壁的上1/3段,多见于绝经后的高龄妇女,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发病的诱因与孕次、产次与家族史的关系不大,5a存活率低。我院于2003年10月收治1例位于阴道下段的阴道恶性间质瘤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例腹膜原发间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腹膜间皮源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对腹膜间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4例为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大部分病例均为为腹膜弥漫、多发病变;1例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累及双侧卵巢及输卵管表面。两者各有1例罕见生长方式即局限于肠壁呈内生性生长并阻塞肠腔,肿瘤主要位于浆膜层,累及肌层、黏膜下层及黏膜层。镜下恶性间皮瘤为上皮样细胞及肉瘤样细胞混合型者2例,2例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2例为肉瘤样细胞为主型;4例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均为高级别。恶性腹膜间皮瘤中上皮样型细胞及肉瘤样型细胞均不同程度的表达Calretinin、AE1/AE3、vimentin、CK5/6、WT-1、HBME-1,两种类型细胞均不表达CD34、Ber-EP4、CEA、CD117、desmin、SMA、DOG1。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细胞表达ER、P16、PAX-8、P53、WT-1,灶状表达CK7,不表达CK20、Desmin、CK5/6、Calretinin、HBME-1、D2-40、CEA、PR、S100、SMA等。结论腹膜恶性间皮瘤、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均起源于腹膜间皮,二者有相似的生长方式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复杂多样且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临床容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且需与有类似生长方式或组织学形态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6例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恶性苗勒管混合瘤镜下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由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构成,相互间有穿插及移行。免疫组化:腺上皮CK(+),间质成分vimentin(+);2例ER(+),1例PR(+);CD34和desmin(-)。结论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学形态,临床主要与不成熟畸胎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Mü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发生于宫颈的Müllerian腺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检查,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上患者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症状。镜下肿瘤由良性腺上皮成分和肉瘤性间质成分组成;腺体常扩张,异型性较明显的间质成分突入腺腔内形成息肉状结构,腺体周围间质成分比较密集,围绕腺体形成"袖套样"结构;核分裂象分布不均(1~15个/10 HPF)。免疫表型没有特异性。结论宫颈原发性Müllerian腺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主要用于确定异源性成分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车辐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短梭形及卵圆形细胞散在于长梭形细胞之间或弥漫成片排列,其中一些卵圆形细胞富含丰富的嗜伊红胞质、核偏位,似横纹肌母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内无腺性成分。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Myo D1和myogenin散在(+)。结论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更为罕见,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和发生于前列腺的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孤立性纤维瘤、胃肠外间质瘤等。  相似文献   

16.
子宫切除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的基本手术 ,子宫疾病、卵巢癌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可能需要施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可经阴道进行 ,也可经腹部进行。两种途径的手术各有其特色和利弊。如何选择术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要求以及医师的经验等全面考虑。1 下列妇产科疾患要行子宫切除术1 1 子宫肿瘤1 2 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为一种中胚叶肿瘤 ,其组织发生来源繁多 ,如肌肉、结缔组织、血管、淋巴及子宫内膜间质等 ,根据组织发生来源分为如下几种 :①子宫平滑肌肉瘤 ;②淋巴管内间质肉瘤 ;③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④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特点为含肉瘤和癌…  相似文献   

17.
伴间质特殊分化的子宫腺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伴间质特殊分化的子宫Mue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单质形态特殊的子宫腺肉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所有肿瘤具有腺肉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2例间质出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均与恶性横纹肌样瘤相似的区域,1例伴性索样成分,3例伴横纹肌肉瘤及1例伴灶性软骨成分。结论 腺肉瘤间质可向横纹肌样分化,可能与间质细胞的多分化  相似文献   

18.
78例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肉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78例子宫肉瘤中癌肉瘤35例(44.9%)、平滑肌肉瘤25例(32.1%)、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6例(20.5%)、腺肉瘤2例(2.6%)。(2)35例癌肉瘤,患者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7.3岁。肿瘤多位于宫腔内(27例,77.1%)。肉瘤成分中含有同源性成分32例(91.4%),含有异源性成分3例(8.6%)。病理分期以I期最多(21例,60%)。(3)2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年龄31-61岁,平均年龄46.2岁,肿瘤位于宫腔9例(36%),肿瘤位于肌壁间7例(28%),病理分期I期最多(17例,68%)。(4)1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48.9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2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2.3岁,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年龄52-58岁,平均年龄54.7岁,6例宫腔内肿瘤伴有肌壁内浸润(37.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理分期I期最多(11例,68.8%)。(5)2例子宫腺肉瘤,1例患者年龄40岁,肿瘤位于子宫腔内,病理分期为I期,另1例患者年龄35岁,肿瘤位于宫颈,病理分期为II期。结论 78例子宫肉瘤中以癌肉瘤最常见,发病年龄较大,其次为子宫平滑肌肉瘤,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流血为最主要的症状,病理分期以I期多见。  相似文献   

19.
51例子宫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文  谢洪哲 《新医学》1996,27(11):583-584
本文对51例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子吕平滑肌肉瘤占64.7%,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7.5%,混合性苗勒肉瘤占7.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贫腔包块、子宫增大、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宫口赘生物、阴道排液为主。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充化疗及放疗,2年存活率为51%。治疗效果与临床分期有关,期别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20.
<正>胆囊原发性癌肉瘤十分罕见,其组织学特点是由上皮性癌成分和间叶性肉瘤成分混合组成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本文对2例胆囊原发性癌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同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学表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