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成分回归-络合滴定法测定混合金属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混合金属离子.以汞膜电极为指示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以标准EDTA溶液滴定混合金属离子溶液.采集-系列指定电位点处滴定剂的体积,并以主成分回归法处理滴定数据.利用本文方法对铜、锌、铅、钻混合溶液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聚(2-丙烯酰胺甲基-6-十二烷基硼酸二乙醇胺酯)(PADB)是一类两亲性聚硼酸酯.本文通过表面张力法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DB水溶液的表面活性;重点研究了PADB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0.5 mol.L-1 NaCl溶液中的相互作用,通过正规溶液理论,计算PADB/SDBS混合体系的胶束化参数,并与单体ADB/SDBS混合溶液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ADB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5×104-3.5×104,随分子量增加,PADB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但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维持在31 mN.m-1左右(298 K);加入PADB后,SDBS溶液表面张力-浓度对数(γ-lgc)曲线出现两处转变点,即c1和c2点,但c1和c2皆小于纯SDB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SDBS),即c1c2cmcSDBS.PADB加入量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低,SDBS溶液的表面活性越强.将聚硼酸酯PADB溶液视为特殊状态的单体ADB溶液,通过近似处理,计算得到PADB/SDBS混合胶束中相互作用参数βm在-2.4到-4.7之间,活度系数f1m1,表明聚硼酸酯PADB与SDBS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当混合体系中PADB的ADB结构单元摩尔分数x1为0.47时,|βm|达到最大.相比于单体ADB/SDBS混合体系,当x10.8时,PADB/SDBS混合体系|βm|值较大,相互作用更强;随x1增大,混合胶束中聚合物PADB的ADB结构单元摩尔分数x1m不断增加,但其值低于ADB/SDBS混合体系.  相似文献   

3.
聚醚砜-羟基磷灰石混合溶液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配制含羟基磷灰石(HAP)的聚醚砜(PES)溶液,研究了PES-HAP-DMAc体系的流变曲线以及HAP的质量分数、混合溶液温度等对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溶液的非牛顿指数(n)随着温度的升高、HAP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4.
取5g乳粉样品,用适量40~45℃水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 mL。分取1 mL,与50μL 1 000mg·L-1(以胆碱-1,1,2,2-d4计)氯化胆碱-1,1,2,2-d4内标溶液和10mL 1mol·L-1盐酸溶液混合,于70℃加热3h。冷却后用500g·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上述溶液酸度至pH(5.0±0.1),用水稀释至100mL。分取上述溶液1mL,用体积比95∶5的乙腈和10mmol·L-1甲酸铵溶液的混合溶液稀释至10mL,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仪分析。在色谱分析时,以ACQUITY UPLC BEH HILIC色谱柱作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10mmol·L-1甲酸铵溶液-甲酸混合溶液(pH 5.0)的混合溶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质谱分析时,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电离,以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胆碱的质量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苯乙烯磺酸钠(Na PSS)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中的流变行为,并与其在AmimCl/H_2O混合溶剂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对比.聚合物浓度单位为每升溶剂中所含链段单元的摩尔数(mol/L).研究发现,Na PSS在AmimCl中表现出与其在无盐、有盐水溶液以及中性聚合物在离子液体(ILs)溶液中不同的流变行为.Na PSS在AmimCl含量不同的AmimCl/H_2O混合溶剂中的流变行为也不相同,随着AmimCl含量的增加,Na PSS在混合溶剂中的特性黏数[η]逐渐降低,表明分子线团逐渐塌缩,溶液的增比黏度随Na PSS浓度变化的标度所表现出的性质由聚电解质无盐水溶液特点逐渐变为中性聚合物溶液在θ状态下特点.当溶剂为纯AmimCl时,0.007~0.8 mol/L的浓度范围在0.29 mol/L处被分成2个浓度区.动态流变行为研究表明c0.29 mol/L浓度区为稀溶液区,溶液的增比黏度和弛豫时间随Na PSS浓度变化的标度关系为:ηsp~c1.4p和τ~c0p,与无盐聚电解质水溶液在缠结区的行为相似;c0.29 mol/L浓度区为溶液的亚浓非缠结区,溶液在该浓度区内增比黏度和弛豫时间随Na PSS浓度变化的标度关系为:ηsp~c3.5p和τ~c1.9p,接近于中性聚合物良溶液在亚浓缠结区的行为.这一特殊现象可能由混合体系中强烈的长程静电耦合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别在合成N-乙基-对-薄荷烷-3-甲酰胺中所得粗品的各组分。试验表明硅胶H(60型)为最佳吸附剂。敷有此吸附剂的薄层层析板经在110℃活化2 h,所用展开剂为以5与1之比混合的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溶剂,展开距离最少为14.00 cm,经展开后粗品中4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展开层用碘铋化钾(KBI4)溶液和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即可清楚地观察到4个色斑,其Rf值依次为0.82,0.67,0.50和0.33,即Rf为0.33的色斑取下作元素分析,所得结果证明此组分即是N-乙基-对-薄荷烷-3-甲酰胺。  相似文献   

7.
3,4,5,6-四氯-2-三氯甲基吡啶在Ag电极上的电还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中3,4,5,6-四氯-2-三氯甲基吡啶于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脱氯反应.实验表明:3,4,5,6-四氯-2-三氯甲基吡啶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是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并有伴随后续化学反应的特征;温度对反应有促进作用.求得3,4,5,6-四氯-2-三氯甲基吡啶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体积比5∶1)中的扩散系数D=3.0×10-5cm2/s.  相似文献   

8.
周梅华  李亚 《化学教育》2020,41(3):102-104
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当碳酸钙沉淀出现后,混合溶液pH是否基本不变?此时的pH是否为7?为此用数字化实验对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pH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对平台段的出现及平台段溶液pH进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将铈β-二酮络合物(Ce(tmhd)4)的氯仿溶液与花生酸(AA)的氯仿溶液以不同摩尔比混合并铺展在纯水亚相上,得到其与AA的混合单分子膜.对混合单分子膜的成膜特性(π-A等温线和体系超额自由能)进行了探讨,发现混合单分子膜的超额自由能为负值,混合过程为热力学自发过程,且在配比为1∶ 2时其绝对值最大,体系最稳定,并进一步讨论了混合单分子膜可能的凝聚态结构.在配比为1∶ 2时,研究了混合单分子膜的静态弹性和动态弹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钇、镧、铈及混合稀土金属对801和31.0合金瞬时拉伸性能、高温持久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及抗硫酸铝溶液腐蚀性能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离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氧化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测定了801合金在硫酸铝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提高310和801合金的持久寿命;明显改善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对室温瞬时性能影响很小。结果还表明,稀土元素使801合金的点蚀倾向增大;降低801合金在硫酸铝溶液中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1.
开小明 《大学化学》2006,21(2):63-64
讨论了强酸和弱酸混合溶液直接滴定的条件,并绘制了混合溶液滴定曲线,为强酸和弱酸混合溶液的滴定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杨晓庆  黄卡玛  贾国柱 《化学学报》2008,66(9):1107-1110
在2.45 GHz下利用微扰谐振腔法测量二甲基亚砜(DMSO)-水(H2O)混合溶液的等效介电常数过程中, 发现混合溶液等效介电常数虚部大于其中任一组分的介电常数虚部的特异现象. 分析表明, 这种特异性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DMSO与H2O混合后溶液的高频摩擦项大于混合前引起的. 因此, 经典混合物介电常数公式需要进行适当修正才能较好地适用于这类特异性问题计算.  相似文献   

13.
碘化钾-乙基紫-水体系固相浮选分离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碘化钾 乙基紫 水体系固相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与常见金属离子分离的最佳条件。试验表明,将碘化钾溶液、乙基紫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稀释,生成稳定的CdI2-4·(EV+)2三元缔合物可很快浮于水相,使Cd(Ⅱ)被定量浮选。控制适当条件,可实现Cd(Ⅱ)与常见金属离子Mn(Ⅱ)、Al(Ⅲ)、Ni(Ⅱ)、Zn(Ⅱ)之间的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糖炭对于乙酸一丙酸、乙酸一丁酸、丙酸一丁酸三种混合溶液的吸附.虽然各酸的吸附量皆比单独存在时的低,但定量的计算结果证明Langmuir式的混合吸附公式对于同系物的混合溶液之吸附也不能适用.对于单独存在时吸附量大的酸,公式的计算值偏低;对于单独存在时吸附量小的酸,公式的计算值偏高.以被顶物与顶替物的相应吸附量作图,皆得斜率为负的直线.因直线的负斜率皆随被顶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皆小子1,因此我们支持这种说法:在混合溶液中吸附量之减少主要是因为溶质甲顶替了表面上的溶剂,因而使溶质乙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马茶  徐景坤  周卫强  杜玉扣 《化学学报》2006,64(18):1929-1932
乙酸和三氟化硼乙醚(BFEE)本身离子电导率很低, 向乙酸中加入少量BFEE可以形成良好的混合质子电解质溶液. 随着乙酸中BFEE浓度的变化, 混合电解质溶液的离子电导率迅速上升, 当BFEE摩尔分数为65%时具有最大值, 达5800 μS/cm. 红外光谱和1H NMR研究表明混合电解质中的主要导电离子为CH3COOH2和CH3COOBF3.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共混膜.用SEM、FT-IR、DSC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膜的性能、交联速率和凝胶分数.结果表明:共混膜组分之间相容性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比单一组分有所提高.利用磷酸和氯化钙溶液可以有效地对共混膜进行交联,使其在醇水混合溶液中稳定存在;且交联过程未引入有毒物质,这种共混膜材料有望用作软骨修复材料的基体.  相似文献   

17.
冷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镉。大米样品经硝酸-高氯酸(5+1)混合酸消解后,在盐酸(5+95)溶液中加入溶于8 g·L-1氢氧化钠的25 g·L-1硼氢化钠溶液使与溶液中镉离子反应生成镉气态原子。分析中采用载气流量为0.8 L·min-1。试样溶液中加入硝酸镍和硫脲混合溶液作为增敏剂。于仪器中引入试样溶液,按选定的工作条件进行测定。镉的质量浓度在0.02~20.0μ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0.005μg·L-1。应用此法对大米样品进行分析,测得镉的回收率在96.7%~103.7%之间。  相似文献   

18.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棒-球转变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的棒-球转变模型,认为在溶液浓度较高时,随浓度进一步增大,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经历了一个长棒变短、短棒变为球状的转变过程,并通过混合胶团溶液的相行为、光散射及流变性质测定等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AgNO3溶液中的Cl^-、NO2^-和SO4^2-,以5.0mmol/L Na2CO3-5.0mmol/L NaHCO3混合溶液作淋洗液,采用离子交换法将AgNO3转换成KNO3,以除去Ag ^ 。讨论了NO3^-对Cl^-、NO2^-和SO4^2-测定的影响。AgNO3溶液中Cl^-、NO2^-和SO4^2-的回收率分别为93.3%、108%和94%。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KBr、KSC N、KClO_4和KI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1,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的电导测定值、溶剂的粘度和溶液的密度,按Pitts,Fuoss1978和Lee-Wheaton电导方程拟合实验数据得出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A_o,离子缔合常数K_α和正负离子间的距离参数R。对三个方程的适用性和溶液中离子-离子-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