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LASE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何阳 《眼科学报》2006,22(4):214-217
目的:对比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估2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行LASEK治疗的39例75只眼和同期行LASIK治疗的41例79只眼高度近视分别进行6个月以上的临床观察。结果:LASEK组术后1周至1个月达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部分出现视力回退,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5.83%,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及Haze形成;LASI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4.35%,主要并发症为屈光回退,角膜上皮内生或角膜瓣皱折等。结论:LASIK与LASEK均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估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Epi-LASIK组31例(59眼)和同期LASEK39例(75眼),Epi-K微型角膜上皮刀(平推型)进行EpiLASIK术(Moria Epi刀须负压45 s才达到规定指标).LASEK采用20%乙醇浸润20~30 s,临床观察两者术后症状、视力、角膜上皮瓣愈合特点及视觉质量等.结果 Epi-LASI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2.35%,LASE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3.83%.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部分少许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及继发高眼压.两组术后对比敏感度提高,出现眩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EpiLASIK及LASEK术均可安全,有效的矫治中高度近视.两者的长期疗效有待观察.(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365~36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在术前和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分别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接受LASEK治疗的对照组和MMC组近视患者各150只眼的眼内压。结果术前MMC组和对照组NCT眼压值分别为(15.77±1.90)mmHg和(15.60±2.11)mmHg;术前MMC组和对照组GAT眼压值分别为(16.21±1.90)mmHg和(15.90±2.11)mmHg。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MMC组和对照组NCT眼压值分别下降至(14.44±1.60)mmHg、(14.62±1.47)mmHg、(14.51±1.87)mmHg和(14.62±1.47)mmHg、(14.94±1.34)mmHg、(14.66±1.54)mmHg;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MMC组和对照组GAT眼压值分别下降至(14.35±1.58)mmHg、(14.42±1.38)mmHg、(14.75±1.80)mmHg和(14.76±1.47)mmHg、(14.84±1.32)mmHg、(14.55±1.4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MMC组术前和术后第1、4周及第12周NCT和GAT眼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压平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值偏低,按传统正常值衡量眼压测量结果可能延误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MMC对LASEK术后眼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虹膜夹持型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在本中心接受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眼共12例(21只眼)。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瞳孔形态、角膜内皮计数、晶状体在前房的位置形态、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远视球镜度为(-17.28±2.95)D,散光度(-1.90±1.02)D,植入度数平均为(-14.53±9.47)D。平均随访时间(13.2±2.1)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到17只眼,其中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1行5只眼(29.41%),提高2行4只眼(23.53%),提高3行3只眼(17.65%),提高4行2只眼(11.76%);手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1行4只眼(23.53%),提高2行2只眼(11.76%),提高3行2只眼(11.76%),提高4行2只眼(11.76%),提高5行以上5只眼(29.41%)。术前眼压(17.25±2.92)mmHg(1mmHg=0.133kPa),术后6个月眼压为(17.14±2.52)mmHg,12个月为(17.16±2.5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计数(2627.89±229.36)个/mm^2,术后6个月为(2605.28±239.22)个/mm^2,术后12个月为(2603.17±237.1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夹持型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187只眼)近视患者接受LASEK手术。术前等效球镜度平均为(-6.01±2.61)D(-0.50~-13.75 D);围手术期应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术后应用小牛血取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手术中20%乙醇溶液浸泡时间平均8 s,三步法制作角膜上皮瓣。术后1、5 d观察眼部反应情况,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Haze、眼压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均上皮瓣制作成功,其中3.21%上皮瓣剥离较为困难。术后第1天和5天眼部反应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60.43%、25.13%、14.44%和97.86%、2.14%、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UCVA平均分别为0.89±0.17、1.03±0.21、1.12±0.22;术后各时间点UCVA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Haze情况:依据Fants分级法,术后3个月:0.5级10只眼(5.34%)、1级0只眼。术后1~3个月发生高眼压者12只眼,占6.42%。结论改良LASE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合理的围手术期用药有利于LASEK术后减轻刺激反应、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兵  廉井财 《眼科》2004,13(1):33-3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疗效。方法 :对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 11例 (2 0只眼 )施行LASEK。结果 :术后 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趋于稳定 ,术后 3个月角膜Haze 0级者 15只眼 ,0 5级者 4只眼 ,1级者 1只眼。术后 6个月 ,裸眼视力≥ 0 6、≥ 1 0者分别为 2 0只眼 (10 0 % )、14只眼 (70 % )。屈光度≤± 1 0 0D者为 19只眼 (95 % )。结论 :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 ,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低度近视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德国ZeissMEL80准分子激光器对<-6.00D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02例200眼施行LASEK术,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17±0.13(0.02~0.6),平均等值球镜-3.87±1.57D。前瞻性地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症状、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显然屈光度、眼压、角膜愈合程度和并发症。结果LASEK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6者占100%,裸眼视力≥1.0者占96%。术后平均裸眼视力1.08±0.23,平均等值球镜-0.35±0.41D。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天。术后10眼(5%)出现haze,0.5级8眼,1.0级2眼。1例患者出现眩光。结论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低度近视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矫正较高曲率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雷赛公司LSX5.2准分子设备对52例(99眼)曲率较高的近视(角膜曲率大于46D)施行LASEK联合0.02%的MMC治疗。观察术后症状、裸眼视力、显然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出现情况。结果术后5d内角膜上皮基本愈合。裸眼视力与屈光度均存术后6个月内趋于稳定。其中92眼(92.93%)等于或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平均为(+0,11±0.75)D。角膜地形图检查图形对称性良好,无明显偏心切削或不规则切削。术后有7眼(7.07%)出现haze,按照Fantes(1990)分级标准≤2级,无其他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LASEK联合MMC矫正较高曲率近视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激光切削深度选择0.01%丝裂霉素C(MMC)作用时间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20例(240只眼)行LASEK,术中用0.01%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上,切削深度75~100μm浸润10 s,101~130μm浸润15 s1,31~160μm浸润20 s1,61μm以上者浸润25 s。观察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20只眼出现0.5级Haze6,只眼出现Ⅰ级Haze,术后3个月16只眼出现0.5级Haze,4只眼出现Ⅰ级Haze,至术后6个月6只眼0.5级Haze,未见Ⅱ级以上Haze出现。不同的切削深度经MMC处理后Haze的出现在各组间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EK术中应用0.01%MMC并根据切削深度选择作用时间能有效地抑制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LASEK、PRK和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碰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LASEK组58例(112眼)随访3-9月,PRK、LASIK组各120眼随访1a以上,观察分析术后疼痛症状,裸眼视力及角膜混浊情况。结果术后1d出现疼痛症状:LASEK组:81眼(72.3%),PRK组120 眼(100.0%),LASIK组13眼(10.8%);术后3d裸眼视力≥0.8:LASEK组24眼(21.4%),PRK组27眼(22.5%),LASIK组113 眼(94.2%);术后3月存在角膜Haze:LASEK组31眼(27.6%)、PRK组94眼(78.3%),LASIK组0眼。结论LASEK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疗效优于PRK;LASEK与LASIK相比没有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早期视力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40例(79眼)行LASEK,屈光度-3.50D~-15.00D,平均-8.50D;随访6个月,观察早期眼部症状、视力、眼压、屈光状态、雾状角膜浑浊(haze)程度及屈光回退等情况。结果LASEK术后早期眼部刺激症状较重;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7d,平均为5d;术后2周裸眼视力(UCVA)〉0.5者71眼(89.87%),术后6个月UCVA等于或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74眼(93.67%);术后6个月发生(haze):0级76眼(96.20%);0.5级2眼(2.53%);2级1眼(1.27%);无1级及2级以上haze。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有一定的疗效,但手术后早期跟部刺激症状重,视力恢复慢,haze和屈光回退有待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134例(227眼)近视患者行LASEK治疗,术后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滴眼,观察术后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记录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并观察术后第3周、第4周的眼压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195眼(85.90%)可自然睁眼;32眼(14.10%)结膜充血,有异物感伴流泪,均于2~3d后消退;29眼(12.78%)自诉有视物易疲劳、酸胀感、眩光、夜视力下降等不适.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226眼,0.8及以上者164眼.术后第3周haze总发生率为18.94%(43眼),第4周为25.11%(57眼),均为1级或以下,经增加局部激素用量及延长用药时间,3个月后haze均消退.术后第3周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为0.88%(2眼),第4周为1.76%(4眼),随着激素滴眼次数减少及局部滴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均降至14mmHg(1kPa=7.5mmHg)以下.结论 LASEK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其融合了PRK、LASIK的优点,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高渗盐水(5%氯化钠)剥离法与乙醇(20%乙醇)剥离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异同。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46例(92眼)接受LASEK的近视患者,一眼应用5%氯化钠浸泡剥离上皮作为试验组,对侧眼常规应用20%乙醇浸泡剥离上皮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盐水组上皮愈合时间为(3.74±0.57)d,乙醇组为(4.45±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疼痛指数盐水组为1.11±0.60,乙醇组为1.5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视力、屈光度及术后Haze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渗盐水(5%氯化钠)剥离法的LASEK手术治疗近视术后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及视力恢复快且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中分别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52例(104只眼)行LASEK的高度近视患者,分成A、B、C三组,三组术中分别使用0.005%、0.01%、0.02%浓度的MMC棉片覆盖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观察术后裸眼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 )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术后裸眼视力和Haze形成方面:A组与B组、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方面:C组与A组、B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LASEK术中采用0.01%MMC可以有效抑制Haze的形成,恢复术后良好视力,且不会明显延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72眼)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平均眼压为(56.2±12.0)mmHg(36~71mmHg,1kPa=7.5mmHg),术后随访6个月~5a,观察眼部自觉症状、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最后1次随访的平均眼压为(17.3±5.9)mmHg(13~32mmHg),降压成功率为94.4%.2眼发生眼球萎缩。视力提高7眼,视力无变化55眼,视力下降10眼。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Lasik,BSL)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BSL和LASEK治疗近视度>-8.00D,角膜厚度471~546μm的患者.BSL组45例51只眼,近视球镜度数为-8.25~-13.25D,平均-9.71D.LASEK组39例67只眼,近视球镜度数-8.25~-12.75D,平均-926D.分别于术后10d、1、3、6、12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和角膜雾样混浊(Haze)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BSL组术后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10d、1、3、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BSL组分别为为72.55%、80.39%、84.31%1.31%、78.43%和68.63%,LASEK组分别为47.76%、65.67%、71.64%、70.15%和61.19%,未出现矫正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者.两组屈光度均由手术早期的过矫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欠矫,LASEK组发生Haze的比例明显高于B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为0.5~1级Haze,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与LASEK相比,其角膜雾样混浊发生率更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临界角膜厚度近视患者激光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通过临床研究摸索出适合该人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行近视眼激光手术的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76例(149只眼),随机分为两组,组1使用MoriaM290一次性刀头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45例(88只眼);组2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31例(61只眼)。术后1d、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症状、裸眼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底镜、眼压、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第7天,组1无一眼出现角膜刺激症(0%)。组2仍有5只眼出现(8.2%)。术后第1天,所有术眼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Haze:组1:无一眼出现,组2:所有术眼仅见轻微Haze,多数眼表现为0或1级的Haze,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角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riaM2型90刀头在LASIK治疗高度近视和薄角膜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性,可成为屈光度数高、角膜相对薄患者的首选的安全稳定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按屈光度分为2组:组Ⅰ74只眼(等效球镜-2.375~-6 D)及组Ⅱ65只眼(等效球镜-6.25 D~-11.75 D),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日本NIDEK公司ARK-10000对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合综合验光结果、眼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9.28%,裸眼视力≥1.0者占95.62%。组Ⅰ和组Ⅱ中分别有4只眼(5.4%)、6只眼(9.2%)的术后裸眼视力(UCVA)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而组Ⅱ中仅有1只眼(1.5%)下降2行,组Ⅰ和组Ⅱ视力改善无显著差异(χ2=1.37,P〉0.05)。LASEK术后眼压稳定,而模拟角膜镜读数(S im 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 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均较术前变化显著(P〈0.05)。结论 LASEK是手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日本产。NIDEK 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78眼不同程度近视(-1.50-12.00D)行LASEK治疗,术后3-12个月对视力、屈光度及角膜雾样混浊(Haze)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12个月96.2%裸眼视力均达到0.5以上,≥1.0者达92.3%,78眼最后一次复查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为74眼,Ⅱ级Haze者为4眼。结论:LASEK是治疗近视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尚需临床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视LASEK术后Haze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LASEK)手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2眼LASEK术前的有关因素(眼别、性别、年龄、眼压值、等效球镜度数、中央角膜厚度、隐形眼镜配戴史),检查结果量化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半年到1年(平均0.9年),随访结果示6个月时1级以上(包括1级)Haze发生率为10%,等效球镜度数与Haze发生相关。屈光度数越高,发生率越高。眼别、性别、年龄、眼压值、中央角膜厚度、是否有隐形眼镜配戴史1年以上等均未显示与Haze发生相关。结论 屈光度数高近视者易于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