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方法的改进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气雾剂吸入方法在哮喘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哮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改进气雾剂吸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雾剂吸入法,在前3次用药时进行示范教授并比较两者每次使用合格率,分别在用药前后检测肺功能。结果经过1次教授后,实验组气雾剂使用合格病例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次、3次教授后实验组合格病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3次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进的气雾剂吸入方法比传统法易于操作,可显著提高患者使用合格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咳喘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实验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消咳喘胶囊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哮鸣音消失及胸闷、气短、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EV_1、FEV_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联合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消咳喘胶囊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肺功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素英 《当代护士》2009,(11):92-9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80例住院治疗确诊哮喘的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实验组38例,实验组接受吸入治疗改良后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传统健康指导。采用吸入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对2组患儿及家属入院前,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进行气雾剂吸入治疗依从性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儿家属出院6个月后进行哮喘防治知识测试成绩比较,实验组(85.5±5.1)分,对照组(55.4±4.3)分,实验组哮喘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出院后气雾剂吸入治疗依从性均比入院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及家属提供系统的改良后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气雾剂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设为哮喘组,给予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喘康速(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症状缓解后停用喘康速。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8、IFN-γ水平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并与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哮喘组治疗前IL-4、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水平和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IL-8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和FEV1%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2组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急性症状发作次数/月,包括日间喘息发作次数、夜间喘息发作次数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C-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症状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Ig E、IL-4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g E、IL-4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二者协同作用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白介素-17、CD8+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提高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7.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复方制剂与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成人中重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80例18~70岁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复方制剂每吸160μg/4.5彬吸,2吸,每天2次)和对照组(37例,吸入布地奈德200μg/吸,2吸,每天2次+沙丁胺醇100μg/吸,2吸,每天4次),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物都可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和减少按需使用缓解药物的情况,但试验组改善更快(P〈0.05)。肺功能方面,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都有所提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对晨间呼气峰流速(PEFam)、夜间呼气峰流速(PEFpm)提高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复方制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用于治疗持续性支气管哮喘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复方制剂改善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效果更快、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枪二次使用在牙科手机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口腔科共有手机140支,从中随机抽取40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支,两组均采用专用手机层架,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无润滑油模式清洗,实验组将手机清洗后二次使用气枪吹干内腔管路,用喷雾式注油法注油0.01mL;对照组清洗后70℃烘箱烘干,用喷雾式注油法注油0.01mL。比较两组油包现象,并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监测方法判定灭菌合格率。结果实验组高速运转机与低速运转机水分清除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机不同转速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机锈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油包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化学监测合格中化学指示卡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理监测合格率及生物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科手机清洗消毒的干燥环节中使用气枪二次吹干,有助于减少油包现象,保证灭菌合格,可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爱全乐合必可酮气雾剂吸入治疗4周以后,患者症状、体征及FEV1、PEF的改善情况。方法:以51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25例使用爱全乐气雾剂吸入,每次2喷,4次/d,每4小时1次;同时合用必可酮气雾剂吸入,每次2喷,2次/d。对照组26例口服氨茶碱缓释片,每次0.1g,2次/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0%,对照组有效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FEV1、PEF总改善率均为96.0%,对照组FEV1总改善率76.9%,PEF总改善率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多因素参与的气道炎症反应,笔者通过使用爱全乐合必可酮气雾剂联合吸入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FEV1、PEF总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疗法治疗效果好,缓解症状快,作用持久,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测结果、总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