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颅底外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于2005年4月22-25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全国鼻科中青年专家论坛,会议包括两部分内容:专家讲座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鼻科领域的诊疗水平,紧跟国际鼻内镜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中青年同仁在鼻科学专业中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影响力,力争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2006年修订1997年海口制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做准备。召开中青年专家论坛这是第一次尝试,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后将再次召开相关专科或其他专题的中青年论坛,充分发挥中青年学者作为学科中坚力量、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发展。本论坛讨论的4个重点专题是:①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准入制度和培训体系;②鼻内镜颅底外科及额窦外科;③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处理;④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病理机制、分类及治疗原则。与会专家就以上4个专题展开广泛讨论,发言热烈,各抒己见,有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临床经验,与会者受益颇多。虽然我国鼻内镜手术开展已10多年,手术的规模、范围和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提高了鼻科疾病的整体治愈率,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如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粗暴、忽视围手术期处理和鼻内镜手术中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存在和处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手术效果,甚至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并发症。与会者同意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建立鼻内镜手术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争取制订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者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应用解剖学、病理学特点等),重视相关疾病(如变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等)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可能使鼻内镜外科技术取得优良效果,逐步达到功能性微创外科的目的。此次论坛的部分内容已在本刊2005年第7期上刊出。现将论坛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按4个专题归纳整理后刊出,以供大家学习、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言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是论坛的共识,更不代表编委会的意见。本刊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是本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外科技术为颅底病变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是因为与其他同类手术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优点:①可迅速到达手术区域;②视野好,有助于显露深部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③可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④缩短了手术时间;⑤体现微创手术特征[1]。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鼻内镜颅底外科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颅底外科的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其在儿童鼻颅底病变的治疗上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鉴于儿童解剖特点及手术的难度,此类手术并不普及。本文对儿童鼻颅底外科的发展现状、相关解剖及鼻内镜鼻颅底手术重建的方法和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儿童鼻颅底病变的诊疗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7.
8.
追溯鼻科学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位有资料可查的鼻科医师是埃及人Ni-Ankh–Sekhmet(公元前2487~2475年),他曾经治好过国王的鼻子。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古埃及人最早施行了经鼻的颅底和颅内手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他们应用特制的、带有倒钩的钩子从前鼻孔插入,穿破筛骨水平  相似文献   

9.
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在实践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到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大多数外科医生联想到的是其微创的特点和有限的适应证.如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1]、视神经减压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以其微创、安全、疗效好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和眼科专家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鼻眼、鼻颅底外科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我国近10年来对鼻内镜鼻眼、鼻 颅底外科技术的探索和进展。重点叙述了手术的可控范 围、适应证、主要术式、手术进路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鼻眼、鼻颅底外科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源 《耳鼻咽喉》2004,11(1):33-35
本文概述我国近10年来对鼻内镜鼻眼、鼻颅底外科技术的探索和进展。重点叙述了手术的可控范围、适应证、主要术式、手术进路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在颅底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2009-02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侵犯前颅底占位性病变行内镜经鼻手术患者,其中脊索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5例,鳞状细胞癌4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蝶筛窦腺癌2例。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全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患者随访24~108个月,死亡5例,复发4例。术后出现1例脑膜炎,2例脑脊液鼻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鼻内镜手术修补成功)。结论:内镜经鼻治疗颅底肿瘤切实可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治疗方法,但要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14.
鼻及鼻颅底肿瘤的病理类型繁多,可分为上皮源性和间质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和神经外胚层肿瘤,如神经纤维瘤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等。间质源性肿瘤包括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骨化纤维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及淋巴瘤等。目前,手术是鼻及鼻颅底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如何选择切除肿瘤的最佳手术径路是该区域肿瘤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目前国内外各大行业领域研究的热门,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共同引导科技前沿。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娱乐,包括游戏、购物、家居、电影方面,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取得广泛研究及应用。但因医学专业性较强,对于此技术的要求较其他专业更高,所以VR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鼻内镜颅底外科经过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鼻内镜手术已成为全球主流的颅内肿瘤切除术的首选术式。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将VR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包括颅内、侧颅底、斜坡等区域。因此,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鼻内镜颅底外科来说,VR无疑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颅底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代鼻科学的发展历程,经鼻内镜颅底手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20世纪60年代,Guiot等率先采用经蝶窦进路用内镜检查鞍区;70年代,Bushe和Halves开始建议应用内镜开展脑垂体手术。1990年有学者就鼻颅底外科领域的诸多问题和鼻内镜技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作了系统地阐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鼻内镜外科技术诊疗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Jankowski首先报道采用内镜经蝶进路治疗3例垂体瘤。此后,  相似文献   

17.
1 手术入路选择 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线腹侧始干一个世纪以前,当初仅局限于垂体窝的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局部解剖的充分了解,该手术入路现已扩展至蝶鞍以外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颅底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内镜鼻颅底外科技术不断进步,手术领域日益拓展,发展前景令人瞩目。目前限制内镜鼻颅底外科在神经外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神经外科术者鼻颅底内镜学习曲线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和颅神经功能损害等手术并发症。因此,加强内镜操作训练,熟悉鼻颅底内镜解剖,重视颅底重建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和颅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强调多学科合作治疗颅底肿瘤都是进一步安全有效发展内镜鼻颅底外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新器械和设备的研发,对内镜颅底解剖的深入认识,以及手术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是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得以飞跃发展的三大基石[1-2].随着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内镜视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虽然内镜成像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多镜片摄像技术,高清技术.但是和开放以及显微镜下获得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影像相比,目前的标准内镜系统仍然只能提供缺乏立体感的2D影像.有经验的术者可以通过视觉以及空间线索来判断复杂的颅底解剖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2D成像是目前内镜系统无法回避的缺陷[3].国外开始了3D显示技术的开发,以及在颅底外科的相关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本文简述3D显示技术的概况,并总结该技术在颅底外科领域的实验室以及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颅底外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裸眼切除颅底肿瘤时代"发展至第二阶段的"显微颅底外科时代",进而开始步入第三个阶段--"影像辅助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时代".在此阶段,微创理念渗透到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