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2例完全复位,5例复位90%以上;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植物并发症,2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级B级、2例ASIA评级C级及2例A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E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功能恢复和X线片骨折愈合、复位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20例患者拍X线片示颈椎骨折脱位愈合复位良好,16例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未受损伤,可自主行走,4例患者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3级恢复,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应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降低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获得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得到早期稳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无脊髓损伤性颈椎骨折是指在发生颈椎骨折或颈椎骨折脱位的同时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或仅伴有脊髓休克状态。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和临床护理是确保病人免受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以及彻底康复的关键。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这类病人共56例,其中单纯颈椎骨折21例,颈椎骨折伴脱位35例。治疗方法多采用颅骨牵引复位或颌枕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或颈外围固定3个月。其中仅有5例骨折脱位并伴关节突交锁者行手术复位。现将其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急救处理1.1搬运搬运此类病人切不可使头颈部过分伸展,禁止背、抱或不正确地抬动病人,以免颈椎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整理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固定减压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手术效果并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2.4)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证实颈椎完全复位27例,复位不完全1例,完全复位率96.43%;术后JOY评分改善率69.43%.结论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椎体脱位复位,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在治疗颈椎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随机采用两种方法治疗,65例行头环牵引外固定(头环组);58例行颅骨牵引(颅骨组)。结果:头环组与颅骨组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头环组要明显好于颅骨组。治疗后离床时间头环组要短于颅骨组。结论: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改善复位功能,对颈椎的牵引固定作用较颅骨牵引更为坚强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颈部损伤中较为常见,易引起脊髓神经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持续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或石膏外固定,应用棘突钢板及Lugue棒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固定不牢靠或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我科采用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开明  张耀暄 《淮海医药》2002,20(5):377-378
目的 探讨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手术的有效途径,观察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对7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采用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5年取得良好的效果,8例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大都有2级以上功能恢复,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大都有1级以上功能改善。结论 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术,可一次性解决脊髓前后及周围所有压迫,同时可行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是治疗脊髓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19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颈椎外伤患者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5~51岁,平均40岁。其中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10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5例,陈旧性颈椎脱位4例;损伤节段为C4~C54例,C5~C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单侧新鲜闭合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2例,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时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82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7~14周,平均8周。骨折对位对线满意,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标准评定,治愈54例,好转28例,治愈率为67%。结论手法复位后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好、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应作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首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其中7例加做前路植骨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脱位椎体皆完全复位,5例见棘突间或前路植骨处已愈合,不全瘫者肌力恢复平均1级,脊髓完全损伤者脱位椎体上位神经根有1-2级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固定颈椎骨折脱位较传统的棘突间钢丝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同时行前路植骨固定,则颈椎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6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交锁患者急诊手术,先前路手术减压复位,如撬拨不能复位,再改俯卧位咬除交锁关节突,前路或前后路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例出现呛咳,1例神经障碍加重。结论急诊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完全复位31例,复位90%以上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胡伟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0):765-766
<正> 寰枢椎骨折脱位、横韧带断裂所致寰枢椎不稳,颈后路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横韧带断裂所致寰枢椎不稳的一种良好方法。寰枢椎不稳定使上部颈髓处于危险状态,可渐进出现颈髓压迫,也可出现外力作用下急性颈髓损伤,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应用寰枢椎牵引复位,解除颈髓压迫并行内固定及融合术,以维持上颈椎的稳定。本组采用后路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顺宁  董卫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90-1791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后透视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可行性,评价其对骨折修复的作用及后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12例Bennett骨折患者在X线透视下两助手牵引复位,用2枚克氏针固定大多角骨及第一、二掌骨,维持骨折块的解剖复位,观察疗效.结果:术中骨折均解剖复位,石膏外固定4~6周后去除内固定,12例患者随访9个月,骨折无错位,一期愈合,露在皮外克氏针未发生感染,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闭合整复透视下2枚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