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松茸子实体为DNA参照样品,对疑似松茸菌株Z-s、R-b、H-c进行亲菌鉴定。运用RAPD-PCR技术,采用筛选的5个随机引物对1个供试松茸子实体及3个疑似松茸菌株Z-s、R-b、H-c进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PCR鉴定,获得DNA指纹图讲;分析菌株Z-s、R-b、H-c间及其与松茸子实体间DNA同源性及遗传相似度,以鉴定疑似松茸菌株Z-s、R-b、H-c是否是目的松茸菌株。实验结果其相似系效分别为:Ssz 35.7%;Sbz 74.1%;Scz 76.9%,可以看出疑似菌株Z-s与松茸子实体DNA指纹图谱差异比较明显,相似系数只有Ssz 35.7%,而疑似菌株R-b和H-c则和松茸子实体的DNA指纹图谱比较相近,相似系数分别为Sbz 74.1%,Scz 76.9%。在分离菌株的形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表型鉴别的基础上,初步判定疑似菌株R-b和H-c-很可能是目的松茸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产地松茸子实体的营养和功能成分差异,以6个不同地区的野生松茸子实体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高效色谱法分别对松茸子实体的营养成分与功能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松茸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与粗多糖含量均有一定差异。松茸子实体中氨基酸成分十分丰富,其中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0%与20%左右。来自四川的松茸子实体中糖醇种类相较其他产地更为丰富。共检出10种核苷类物质,其中四川小金松茸中的核苷成分显著高于其他产地,为4.42 mg·g-1。不同松茸子实体中的多糖均含有3个峰,分子量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其中低分子量组分的峰面积占比最高,表明松茸多糖中主要成分为分子量为1.52×105~4.00×105的低分子量多糖。研究发现,6个产地野生松茸中营养与功能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营养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姬松茸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爱英 《食用菌》2002,24(4):7-7
对姬松茸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对两者的粗多糖含量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菌丝体所含的粗蛋白质、粗多糖含量均略高于子实体,菌丝体的氨基酸组成均与子实体的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电泳,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12个栽培菌株的菌丝体和其中9个菌株的子实体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并对金针菇子实体发育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株间酯酶同工酶谱变化较大,且在子实体阶段比菌丝体阶段表现更为明显;同一菌株在于实体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酶带数量稳定,但显色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子实体伸长期和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酶带显色最深.  相似文献   

6.
松茸子实体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从西南地区采集的 4个松茸子实体为材料 ,测定了其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1.984 %、6 .74 4%、3.0 0 9%和 6 .94 0 %。矿质元素中K、Ca、Mg含量较高 ,1号、2号和 4号样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3.1× 10 4mg kg、1.6 2× 10 3 mg kg和 5 .5 8× 10 2 mg kg。产于云南昌隆的松茸子实体中 ,Fe、Mn含量最高 ,分别为 6 2 .2 82mg kg和 6 .0 6 4mg kg ;产于重庆的松茸子实体中 ,Cu含量最高 ,为 5 2 .84 5mg kg ;Zn含量在 4个子实体中差异不大。 4个松茸子实体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2 10mg 10 0g和 3.6 6 5mg 10 0 g。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菌落形态和产质量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一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同一子实体上不同菌落形态的单的为材料,研究双孢蘑菇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菌落形态和子实体产质量性状间关系,探讨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同一子实体上菌落形态不同的单孢分离物间及其与出发菌株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落形态和了实体产质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双孢蘑菇菌种的遗传改良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珍稀共生食用真菌松茸DNA指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RAPD分析技术他中国主产区野生松茸的DNAE指纹图谱。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6个扩增效果好、重复性稳定的引物以介导不同来源的20个松茸子实体DNA的扩增,均得到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分隔数据分析表明供试松茸在72%相似水平上聚成一大类,支持关于云南、四川、吉林的松茸是一个相同物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棉籽壳为主料,以硒代蛋氨酸(Se-Met)为硒源,采用传统栽培方式获得了富硒黄白侧耳(Pleurotus geesteranus)子实体,测定了Se-Met对其子实体产量、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添加量的Se-Met不利于子实体产量的提高;子实体中的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的Se-Met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当培养料中Se-Met的添加量为0.8 g·kg~(-1)时,子实体中硒含量最高,达到11.43μg·g~(-1);低添加量的Se-Met有利于子实体中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与培养料中的Se-Met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对富硒黄白侧耳子实体可溶性蛋白和粗多糖中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富硒黄白侧耳子实体中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占总硒含量的53.02%~57.39%,硒多糖中的硒占总硒含量的23.26%~24.98%。  相似文献   

10.
蘑菇分离物的DNA指纹鉴别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按照植物理学原理,蘑菇分离物应依据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回接,在一定条件下,人工诱用蘑菇)难以人工诱发子实体,即使能形成子实体也费时费力,本文介绍DNA指纹鉴别技术,即运用RAPD-PCR技术制成分离物及对应子实体指纹图谱,分析它们间DNA同源性及遗传相似度以鉴别分离物真的,探求快速,简便,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让云南出口型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云南松茸近十年的出口国家、出口数量、出口总额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的出口类型和目标市场、越来越严格的贸易壁垒、物流水平低、大型出口企业缺失,是云南松茸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提出了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规范生产和销售,同时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增强松茸相关科研力度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ITS、mt SSU rDNA的V4和V9区对采自西藏、吉林和云南3个省份30个地区的59个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并运用IGS1-RFLP和RAP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均为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松口蘑ITS序列存在明显的地域性;IGS1-RFLP分析表明,吉林样本属于A型,西藏和云南样本是2种新类型;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02水平时将供试样本分为3大类群;我国松口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地域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云南保山地区松茸主要病虫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保山、楚雄、昆明、丽江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松茸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12.2%,由此推算,云南年损失松茸约126.88t,造成的年经济损失约为523万美元,初步查明,云南常见的松茸病虫害共5种,其中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90%,病害造成的损失占10%。本文介绍了每种病虫害的症状,危害状况及病理或虫种,提出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防治对策,并以海棠村试验结果为依据,证明了其防治效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茸生长的林地里,以不同的腐殖质厚度、郁闭度、菌种处理为因子,开展正交实验,比较松茸子实体的数量、产量、菌塘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每50m^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个开伞菌、使松茸林地的郁闭度在0.6、腐殖质厚度在3-5cm最有利于松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基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PDA为基础,分别加入松口蘑土、松枝、松针、糙皮侧耳菌丝和Fu浸汁,制备成琼脂培养基,对照PDA和浜田氏培养基培养松口蘑纯菌丝。结果表明糙皮侧耳菌丝麦Fu汁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包括浜田氏培养基在内的其它配方,松口蘑土培养基也有良好表现。松口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也不尽相同。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几种不同真菌菌丝为原料制成的菌丝麦Fu汁培养基上,松口蘑菌经线生长速度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消解-直角加速飞行质谱仪(ICP-oTOFMS)对云南省不同地区松茸子实体、菌柄和菌盖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茸中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8 mg.kg-1~0.795 mg.kg-1、0.087 mg.kg-1~0.209 mg.kg-1、0.015 mg.kg-1~0.038 mg.kg-1、0.144 mg.kg-1~0.486 mg.kg-1;菌盖中As、Cd含量均高于菌柄,有显著差异;菌柄和菌盖中Hg、Pb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消费者可以获取具有安全保障的松茸,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冷链物流配送情况进行研究,仔细分析了松茸配送的特殊性。在松茸冷链物流配送的过程中,要对其安全可靠度进行高度的重视,才能使松茸冷链物流配送的理论模式得到不断地优化和升级。在松茸冷链物流配送中确保其安全可靠性非常困难,其原因就是投入的经济成本很高,且信息闭塞、软硬件设施又较为缺失,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松茸冷链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期望使共同配送模式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使冷链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可靠度也得到不断地提高,并对冷链配送网点进行合理的布局,最终使松茸冷链物流配送得到不断地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8.
收集19个出口松茸主产地的97个样本,使用逆转录因子的DNA分子标签对样本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为尽可能区分原产地,对某些产地的样本增加先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基因组DNA,再次使用逆转录分子标签的步骤。采用全自动DNA分析系统获得一系列DNA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同一地理居群共有的DNA指纹图谱特征以及酶切前后的图谱差异。这些指纹图谱特征与松茸原产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20.
柑橘褪绿矮化相关病毒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科宏  陈洪明  周彦  宋震  李中安 《园艺学报》2017,44(5):999-1004
根据GenBank登录的柑橘褪绿矮化相关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的移动蛋白(M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经体系优化,建立了CCDaV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扩增CCDaV,与其他5种柑橘病原物(柑橘衰退病毒、柑橘碎叶病毒、柑橘裂皮病类病毒、温州蜜柑萎缩病毒和柑橘黄龙病菌)不发生反应;灵敏度为PCR的100倍,与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相同。用LAMP方法对5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与PCR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可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该LAMP检测方法可特异、灵敏、快速地对CCDaV样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