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缬沙坦干预的反应。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 (CHF组 )和健康体检者 4 0例 (对照组 )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浓度 ;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缬沙坦组各 4 0例 ,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CHF组 3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F越重 ,细胞因子的浓度越高 (P <0 .0 1) ;不同病种所致同级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缬沙坦能改善心功能 ,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 <0 .0 1)。结论 :细胞因子在重度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基础病无关 ;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雷米普利(ramipril)、地高辛、利尿剂合用与地高辛、利尿剂合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胸比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分别接受雷米普利、地高辛、利尿剂(简称雷米普利组)及地高辛加利尿剂(简称对照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雷米普利组治疗12周与治疗1周相比、心率减慢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显著(P>0.05);雷米普利组治疗12周后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LVEF提高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米普利、地高辛、利尿剂联用对CHF患者心率减慢、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以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缬沙坦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损害加重而升高,sFas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0.57;P<0.01),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缬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下降似更明显,但无统计差异。结论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CHF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雷米普利(ramipril)、地高辛、利尿剂合用与地高辛、利尿剂合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胸比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分别接受雷米普利、地高辛、利尿剂(简称雷米普利组)及地高辛加利尿剂(简称对照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雷米普利组治疗12周与治疗1周相比、心率减慢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显著(P>0.05);雷米普利组治疗12周后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LVEF提高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米普利、地高辛、利尿剂联用对CHF患者心率减慢、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在中重度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受缬沙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中重度心力衰竭 (CHF)中变化的触发机制及其受药物干预的反应。  方法 :选择CHF观察组 5 0例和对照组 3 0例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浓度 ;将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2 5例和加用缬沙坦 (valsartan) 2 5例 ,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  结果 :观察组 3种细胞因子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CHF越重 ,3种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越高 (P均 <0 0 0 1) ;不同病种所致同级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缬沙坦能改善心功能 ,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0 0 0 1)。  结论 :细胞因子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基础病无关 ;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6.
苯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苯那普利和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患者 30例 ,并与单用苯那普利治疗 2 0例进行比较。以探讨苯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用以及单用苯那普利对慢性 CHF患者临床症状及左室功能的改善情况。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根据 NYHA心功能分级 ,选择住院或门诊心功能 2~ 3级慢性 CHF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 0例 ,年龄32~ 72 ( 55.84± 8.3)岁。对照组 2 0例 ,男 1 3例 ,女7例 ,年龄 35~ 74( 56.79± 9.6)岁。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CHF患者 82例 ,平均年龄 (5 2± 9)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应用缬沙坦 4 0~ 80 m g/d加依那普利 10 mg/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治疗观察共 8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 (IL - 6 )和白介素 2 (IL - 2 )的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均降低 (P<0 .0 1) ,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 (P<0 .0 1)。结论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降低 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 ,可能与其改善心功能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两药合用对控制 CHF的发生发展可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氯沙坦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治疗12周后测定上述指标,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CHF心功能Ⅳ级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Ⅱ级患者(P0.01);(2)氯沙坦组治疗后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明显升高,尿酸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氯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具有降低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HF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LVEF、CO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可靠,治疗总有效率高,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协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与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协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与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8例DCM并发CHF患者随机分为ARNI组和缬沙坦组,缬沙坦组49例予以缬沙坦治疗,ARNI组49例予以ARN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结果 ARNI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缬沙坦组(77.55%)(P<0.05);ARNI组LVEDD、LVESD、NT-proBNP水平低于缬沙坦组,ARNI组LVEF高于缬沙坦组(P<0.05);ARNI组IL-6、TNF-α、hs-CRP、WBC水平低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ARNI治疗DCM并发CHF患者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爱红  高艳玲 《山东医药》2002,42(10):15-16
缬沙坦是新一代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 (Ang ) 型受体 (AT1 )拮抗剂。自 2 0 0 1年以来 ,我们应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衰 (CHF)患者 46例 ,并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 CHF患者 69例 ,男 3 8例 ,女 3 1例 ;年龄 3 4~ 75岁 ,平均为 5 8.2 9± 1 0 .6岁。其中冠心病 3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 6例 ,扩张型心肌病 1 4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内科学》[1 ]充血性心衰诊断标准。心功能 (NYHA分级 ) ~ 级。按照患者就诊顺序 ,随机单盲分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组 (大剂量组 )、常规剂量组 (常规组 )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单用依那普利的疗效对比.方法 CHF患者60例,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每组30例.联合组口服缬沙坦(80~320) mg/d与依那普利(5~20) mg/d;单用组仅口服依那普利(5~20) mg/d.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行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LA、LVDD、LVSD、LVEF心功能均有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与单用依那普利无明显差异.在治疗CHF时,首选单用ACEI,当患者由于干咳,或者其他副反应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时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不推荐ACEI与ARB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高辛联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HF伴慢性AF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地高辛治疗组(54例)和美托洛尔+地高辛组(52例),观察两组1月疗效并随访1年期间因心脏原因的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治疗1月后,与地高辛组相比,美托洛尔+地高辛组静息心室率[(91.6±8.5)次/min比(72.8±9.7)次/min]和运动前后即刻心室率差值显著降低[(23.1±4.2)次/min比(12.3±4.7)次/min],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256.4±90.4)m比(299.8±94.1)m],P均<0.05;随访1年,与地高辛组相比,美托洛尔+地高辛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42.6%比19.2%)、死亡率(20.4%比11.5%)明显降低,NYHA分级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地高辛联用美托洛尔的1月疗效与1年后疗效都明显优于单用地高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心功能评价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208例,参照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级50例(1组);心功能Ⅱ级51例(2组);心功能Ⅲ级55例(3组);心功能Ⅳ级52例(4组)。血浆BNP水平测定用放射免疫法;LVEF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仪测定。结果 1~4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78.05±1 2.86)ng/L、(235.38±36.65)ng/L、(587.98±75.78)ng/L、(1203.87±189.96)ng/L,与1组比较,2、3、4组患者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级别的递增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4组患者随着BNP水平的升高,LVEF、6 min步行距离逐渐下降,随着CHF程度的加重,年住院次数增加;随访2、3、4组患者5年病死率分别为0,18.18%,44.23%;5年死亡风险随BNP水平的升高或治疗后下降幅度不明显而增大(P<0.01);BNP对LVEF<50%的CHF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35%、75.4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结论血浆BNP对CHF患者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是CHF患者死亡风险较准确的评价指标之一;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6 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试药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常规口服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试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EPO 100 U/kg,每周1次,治疗6个月。结果:试药组EPO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测定LVEF、6分钟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峰值、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贫血组较非贫血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EPO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且与贫血状态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依那普利等联用与依那普利与常规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84 例住院或门诊CHF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洋地黄等用药及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46例, 在常规治疗(包括依那普利)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八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疗效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 0.01),无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依那普利等常规用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valsartan)治疗组(缬沙坦80 mg/d 口服 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不服用缬沙坦)。治疗前,治疗后第10d 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 (D-dimer)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LVEDd,血浆 Fg、D-dimer 水平均显著降低(P 分别<0.01,<0.01,<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LVEDd,血浆 Fg、D—dimer 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 分别<0.01,<0.01,< 0.05)。结论:ARB 通过减轻内皮系统的损伤,对 CHF 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 1 998年 7月~ 2 0 0 2年 5月检测一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浓度 ,观察老年CHF患者胰岛抵抗 (IR)现象及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住院CHF患者 49例 ,男 30例 ,女 1 9例 ,年龄60~ 85 ( 68.7± 1 1 .2 )岁。按NYHA标准心功能Ⅲ级者 2 8例 ,Ⅳ级者 2 1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诊断标准 ,并除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2 4例 ,男 1 5例 ,女 9例 ,年龄 60~ 84( 68.6±1 0 .9)岁。心功能Ⅲ级 1 4例 ,Ⅳ级 1 0例。予以利尿(呋噻米 1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