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以外治法为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文献,将方剂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17.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剂169条,涉及中药201味;发现中药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牛膝、伸筋草、红花等。药物性味中四气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寒、热、凉。五味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辛、苦、甘、咸、酸,药物归经占比最高的为肝,其次为脾、肺,归经以五脏为主。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乳香和没药,演化得到新方组合2组。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用药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国家专利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以"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医药(中药组方、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为干预手段的研究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V1.1),采用aprop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无监督数据挖掘,对其用药频次、归经、四气、五味、组方规律、新方组合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组方共172首,238味中药,统计出频次≥10次的中药有31味,频次位于前5位的有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频次20次的药物组合有21组,核心组合20组,新方5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以活血(养血)化瘀、补气行气为治则,根据疾病的不同,兼顾平肝潜阳、开窍醒神、化痰除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米烈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米烈汉教授门诊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规范化录入,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等。结果:通过对30首方剂,122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核心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关联性,衍生新方4首。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米烈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干燥综合征(燥痹)诊疗方案制定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防治人工关节置换(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AJR)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D)的内服中药处方并总结其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统计从建库至2020年2月6日防治AJR后PD的中药内服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提取分析中药的运用频数、五味、四气、归类、归经、各内服中药之间关联规则等。结果: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有当归、人参、麦冬、生地黄、桔梗、五味子、天冬等。中药四气分布依次为温、平、凉、寒;五味之分布依次为甘、苦、辛;归经分布为心经、肺经、肝经、脾经、肾经。中药归类之分布依次是伞形科、百合科、五加科等。当归、人参、麦冬、生地黄、桔梗、五味子、天冬等均为临床治疗AJR后PD最常用的中药。得到防治AJR后PD的核心药物组合3个,新处方3首。结论:中药防治AJR后PD的治法以益气生津滋阴为主,辅以活血豁痰,常用处方为天王补心丹,处方用药应以"化瘀豁痰醒神志,补气阴血濡脑脉"为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的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的所有信息,应用Excel统计中药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和功效分类频数,SPSS modeler 18.0对所有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2.0对使用频率排名前25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统计。[结果] 共纳入1 373个中药处方,12 123味中药,使用频数>100次的有30味,如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等;药性以温、平、寒为多,药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分类以补虚润肠通便为首。关联规则统计8条药对,聚类分5类。[结论] 治疗便秘的核心药物为当归、火麻仁、大黄等,常用配伍大黄-枳实-厚朴、生地黄-玄参-麦冬等,治则以润肠通便为本,兼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搜索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方剂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整理出163首方剂,涉及156味药物,通过分析,发现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处方中的药物药性偏寒,药味偏苦,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依次是苦参、黄柏、蛇床子,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演化得到新处方14首。研究表明,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方剂以清热燥湿,止痒杀虫为主。客观呈现了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药的处方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膝痹的相关文献进行挖掘分析,探索膝痹用药及组方规律,为膝痹的临床治疗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膝痹的中药方剂,经数据筛选处理后,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关联关系等分析。结果 对筛选出的107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14味,功效多以强筋骨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中辛味最多,归经多见脾经、肝经、肾经,高频次组合为防风配伍牛膝,甘草配伍川芎、当归。结论 在膝痹的中药治疗中,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同时要兼顾祛风除湿、逐瘀通经等,标本同治,虚实兼顾。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1月—2022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以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中药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文献,建立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经过数据整理及筛选后,将方剂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方剂38首,涉及中药104味,药物总出现频次为415次;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药物四气主要分布为温、寒、平;五味分布主要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主要以肝、脾、肾、心、肺;药物类别中主要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关联规则较强的有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独活、黄柏、防风;层次聚类分析中归为6大类。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常用药有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治法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散寒止痛为主,此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中文数据库1998年至2017年发表的中药治疗慢性再障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数据库,利用Access数据库、SPSS 19.0、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4篇,包括处方94首、中药103味。中药类别14类,使用频数前4位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总频率78.05%。中药使用频数前10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芪、补骨脂、当归、淫羊藿、熟地黄、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女贞子。温性及辛味药物使用频数最高。归经前3位为脾经、肾经、肝经。结论:慢性再障用药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活血、止血。用药以温、寒、甘、辛为主,主归脾、肾、肝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熏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2年1月—2022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药熏洗加速创面愈合的文献,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进行药物的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统计;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文献共125篇,涉及处方102首,中药152味,高频中药28味,高频药主要为黄柏、苦参、五倍子、芒硝等,以苦味、寒性的清热除湿类药物为主;归经以肝、胃、大肠经为主;二阶药对关联规则较高的组合为黄柏-苦参,三阶关联规则为黄柏-芒硝-苦参;聚类分析共获取5个处方。结论 中药熏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用药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则,辅以活血化瘀、收涩补虚、凉血止血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中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运用SPSS 20.0与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治疗PSD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探索脑卒中后抑郁的用药规律。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剂80首,治疗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解郁、祛痰开窍、养心安神、健脾宁心、宁神益志、养血柔肝、补血活血、除烦安神等功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四气以温性居首,五味以苦味为要,归经以肝经、心经为主,关联规则挖掘出药对16个、药队13个。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物的使用"四气"与"五味"以温、苦类中药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于肝经与心经,说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与两脏有关,亦可反推出本病病位与肝、心两脏密切相关;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的潜在药物组合多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机,阐明"补肾疏肝、活血化痰、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本病的根本治疗大法,且临床上病情变化多端,故须精准辨证,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才能切中主题,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和分析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出349首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并利用该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茯苓,其后依次为菟丝子、首乌藤、紫河车、枸杞子、当归、熟地黄等;所用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平”性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味次之;归经以归肝经、肾经为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个,新方组合3个。结论 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以补肾益精、补血养血为主;擅用茯苓健脾利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内服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以中医药治疗NAION的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统一化处理后,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文献69篇,包含方剂121个,涉及中药122味。四气以平性最多(28味,22.9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49味,40.16%),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49味,40.16%)。(2)高频中药用药频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20味,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当归(84次,68.85%)、川芎(62次,50.82%)、赤芍(58次,47.54%)、茯苓(57次,46.72%)、红花(49次,40.16%)。(3)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关联度较高的3组组合分别为川芎-当归;红花-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当归。(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4类组方,功效分别为活血化瘀、疏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古代治疗腹痛的常用药物以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收集古代治疗腹痛的方剂,运用Excel 2019进行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429首,涉及药物239味,共有甘草、肉桂、干姜、当归、木香等55味高频用药,排在前三位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别是温、平、热,辛、苦、甘和脾、胃、肝,总结了18个药对药组关联结果以及10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结论:古人治疗腹痛以辛温、辛热之药温中散寒止痛为主;以苦温、辛温之药理气活血、疏调气机为常;兼以甘温、甘平之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辨证选用苦寒之药泻火清热、泄下攻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中的选方用药,探索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0年至2019年中英文数据库内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分析软件对中药频数、功效分类的高频药物、敷溶介质等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并深度分析得出外治痛风的用药规律。应用SPSS25.0数据软件对频数大于2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挖掘潜在药物组方。结果共纳入215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总频数1725次。中药频数前5位是大黄、黄柏、冰片、苍术、白芷;最常用功效前三类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并对药物功效细化。敷溶介质常用且有效的为蜂蜜、醋、凡士林。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0对。聚类分析出5个药物组方。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总治则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兼有解表散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名医类案》中“固本培元”法治疗咳嗽的组方规律和诊疗特色。方法:以咳嗽、咳痰、气喘、发热、鼻塞等符合咳嗽诊断标准的主症作为筛选依据,收集《名医类案》中记载的所有相关医案处方记录,使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纳入中药的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关联度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纳入符合研究方剂145首,涉及中药142味,中药累计频数为1 294。其中,使用频数≥18的中药共20种,频数最高的药物依次是人参(79%)、白术(70%)、炙甘草(59%)、陈皮(54%)、茯苓(49%)等;药物“四气”使用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微温、平、微寒、寒、热、凉;“五味”依次为甘、辛、苦、酸、咸;归经依次为脾、肺、胃、心、肾、肝等;补虚药、解表药、化痰药、清热药在功效分类中最为常见;关联规则显示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以补虚药为主;聚类分析结果共分为六类,主成分分析结果共提取公因子14项。结论:《名医类案》治疗咳嗽病以培补脾肺肾为本,以温补为主,兼行气养血、寒温并用、培土生金;其组方规律与固本培元思想之培补元气、温补脾肾的核心思想相符,两者交叉互融。  相似文献   

18.
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关系.以文献和专著中报道的肝毒性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性理论内容为主要依据,统计分析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及归经方面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①肝毒性中药和一般中药在四气归属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寒、温、平、凉和热性.二者在四气归属上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中药肝毒性与四气归属无相关性;②肝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方面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为苦、辛、甘、酸、涩、咸和淡味;一般中药在五味归属方面亦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为苦、甘、辛、咸、涩、酸和淡味.中药肝毒性与五味归属有一定相关性(P <0.05,rp=0.137).③肝毒性中药和一般中药在归经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均为肝、肺、胃、脾、肾、心、大肠、膀胱、胆、小肠、心包和三焦经.二者在归经上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中药肝毒性与归经无相关性.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归属和归经方面有明显差别,但与一般中药比较,中药肝毒性与四气归属和归经无相关性,与五味归属则有一定相关性,但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文献,筛选相关处方,将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组方规律.结果:纳入71首有效处方,包含114味中药.高频药物排前8位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IBS-C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中药治疗IBS-C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19表格分析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药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IBS-C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文献111篇,涉及处方117首。外方中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苦、辛、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主归脾、胃、肺、肝、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24对关联强度高的药对,常用药对有白芍-甘草、白芍-白术-柴胡等。结论 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归为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