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中收录的以针刺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归纳、分析其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64篇以针灸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腧穴依次是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气海、足三里、肾俞、天枢、归来、中脘。结论: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穴多选取脾经、胃经、任脉和膀胱经上的穴位,以腹部和下肢部穴位使用频繁,选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为募穴、下合穴、交会穴和背俞穴。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肥胖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紊乱更加严重,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痰湿血瘀内生,痰瘀胶结日久发为窠囊,阻滞冲任胞宫而为病。穴位埋线是针刺治疗的延伸和发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可以对辨证选取的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经验方补肾消窠方能温肾化湿,涤痰活血,联合穴位埋线能增强化痰瘀、消窠囊之功效,可以成为切实有效的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影响女性生育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针灸多从冲脉、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治疗。近期研究更强调该病存在长期复杂的代谢紊乱,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带脉从经脉循行、主治病候及穴位主治上均与腹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相符,提示带脉枢机不利可能是其主要病机,通调带脉、助他经气血津液循行以治疗此类疾病是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医经典理论进行探讨,认为痰湿内盛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病机,痰湿体质是本病胰岛素抵抗(IR)和代谢紊乱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病痰湿证患者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中医药从痰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取得的疗效,也印证了本病"痰壅胞宫"之病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针灸治疗现状、取穴规律,得到结果显示,纳入的52篇文献中,目前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11条经脉以及经外奇穴共61个穴位,总频次584,所取穴位经脉归属前3位的依次为膀胱经、胃经、任脉。说明目前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取穴组方虽繁纷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从而可以指导临床总结出最为合理的取穴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文献中关于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穴,并探究其用穴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应用EXCEL对文献中所涉及的穴位分别进行频次、与十四经的关联所属和分布部位的分析整理。结果:纳入文献72篇,共涉及62个穴位,分析发现所选腧穴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关元(63次)、三阴交(43次)、气海(41次)。穴位与十四条经脉关联所属最密切的三条经脉依次是任脉(189次)、足阳明胃经(143次)、足太阴脾经(89次)。按不同部位穴位分布的频率排序前三位分别是下腹部(273次)、下肢(173次)、上腹部(67次)。结论: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穴位为关元,应用最多的经脉为任脉,穴位选取的主要部位为下腹部。  相似文献   

7.
“血不利则为水”是张仲景关于津血病理关系的重要理论。现代医家认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痰瘀等有形实邪阻滞冲任胞宫,血行不畅,进而导致气、血、水相互为病,缠绵难愈,故活血利水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根本大法,即血水同治、标本兼顾。基于此,艾师从临床与古籍出发,探索“血不利则为水”对针灸治疗肥胖型PCOS的临床指导意义,并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疑难杂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机复杂,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以虚为本,因虚生痰、因虚致瘀,又与肝、脾、肾等脏腑联系紧密,肾不藏精、肝失疏泄、脾不运化,气、血、精、液不能正常流转布散,化成痰、瘀等病理产物滞于冲任胞宫,从而促进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现从虚、痰、瘀三个方面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病因病机,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总结施茵教授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施教授认为育龄期PCOS患者以肥胖型居多,且常伴不孕,病位多在肾、脾,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阻络为标,临证取冲脉、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为主,循证施治,方穴术相应,以达补肾健脾益气、化痰祛湿行瘀、活血调经助孕之效。其提出的"辨证为根本,穴性同药性,选穴如组方,手法定补泻"的理论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更将穴位及针灸手法的治疗作用充分发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田淑霄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发生多因脾肾两虚、水湿内困、聚湿成痰、痰阻冲任、瘀阻胞宫、胞脉闭阻不通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痰壅胞宫,胞脉闭阻。治疗以补肾填精为关键,并佐以健脾透壁之品以促进卵泡破裂,卵子排出。  相似文献   

11.
易修珍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为脾肾虚亏,痰瘀壅胞,正虚邪盛,属本虚标实之疑难病症。治疗上主张用补弱蠲余法,提出蠲余化痰瘀启窍闭、畅肝清瘀毒驱脂溢、补弱调月经以助孕的三大治则,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近几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热点难点问题,在青春期及育龄妇女中均可发生,魏绍斌教授认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核心病机是肾虚痰湿夹瘀,肾虚为本,痰瘀为标,标本互为因果,反复缠绵难愈,因此从肾虚痰湿夹瘀论治,自拟"寿胎薏苡汤"补泻兼施,标本兼顾,并根据治疗目的分型加减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R软件分析文献中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穴位的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及PubMed、EmBase与Cochrane Library文献中治疗视神经萎缩所使用的穴位处方,使用R语言、R-studio软件和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透视的关联规则挖掘,分析穴位频次、穴位组合以及核心穴组的配伍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92篇,设置支持度为15%,按照支持度降序排列并展示前30的频繁项集,按照提升度降序排列并展示排列前30的穴位规则,得到63条关联规则,其中29条规则为提升度≥1的有效关联规则,其中7条规则提升度≥2,其中9条规则置信度为1,并绘制规则散点图,最后按照"睛明-球后""睛明-风池""球后-风池""睛明-攒竹""睛明-承泣"的核心穴位组合进行网络图展示。结论: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核心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核心组穴为睛明、球后及风池,配以攒竹、承泣、太阳、上明及光明等穴,其取穴规律以局部取穴以及邻近取穴直达病所为主,远端取穴以足三里、肝俞等辅以调理气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推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期刊等文献库,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证型及针灸推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经脉、穴位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78篇,纳入病例1 093例,其中肾虚型占26.6%,痰湿型占16.6%,肾虚痰湿型占13.7%;常用主穴66个,累计使用频率6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5个穴位是三阴交(10.2%)、关元(9.4%)、子宫(7.1%)、气海(6.0%)、中极(5.5%);常用主穴归属经脉主要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0个穴位分为4个聚类群: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足三里-天枢-中脘-肾俞,太冲-膈俞-大赫-水道-带脉-太溪-血海-归来-脾俞-肝俞-丰隆。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为:肾虚型、痰湿型、肾虚痰湿型,针灸推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三阴交、关元、子宫、气海、中极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分析口腔溃疡针灸治疗的取穴规律。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中文检索数据库2003~2017年针灸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文献,收集整理具有治疗效果的针灸处方,利用Excel表通过频率、频次分析其取穴特点、分部取穴及手法补泻。结果:本研究统计51篇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文献,共72个处方、79个穴位、375个频次,其中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使用频次较高;口腔溃疡针灸治疗时腧穴选用频率最高的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下肢部和上肢部。结论:目前,文献报道的针灸治疗口腔溃疡取穴处方体现了"从心脾论治、循脾胃经取穴、局部取穴、远近结合""调整脏腑虚实、辨证取穴、上下结合"的选穴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的选穴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资料来源,选取2008年至2018年的文献,以"慢性盆腔痛""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采用电子表格对入选文献选穴、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8篇文献中穴位频次前六位为中极、三阴交、关元、气海、足三里、子宫,腧穴总频次出现最高的部位为胸腹部,尤以腹部为主,腧穴归经则多集中在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取穴选经有规律,腧穴多分布于腹部并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属于"不孕""癥瘕""血隔""闭经"等范畴。肝肾郁滞,脾失健运,痰脂瘀阻滞冲任为该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临床将其分为肝脾郁滞、痰脂瘀阻络、肝郁化火、脾肾阳虚4个证型,分别给予疏肝解郁、理气运脾、疏畅气机之自拟调肝种玉汤;健脾祛痰消脂、行气活血祛瘀之自拟启宫荡胞丸;清肝泻火、解郁理气、凉血散瘀之自拟化肝逐瘀汤加味;温运脾阳、培肾固本、暖宫助孕之自拟内补二天汤加味等治则方药,以疏肝益肾、祛痰消脂、行气祛瘀、顺畅胞脉胞络、任通冲盛、经调卵排有嗣。  相似文献   

18.
排卵障碍中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者,属中医的肥胖不孕。古今文献及临床以痰湿辨治多,以痰热辨治少,与临床不尽相符,病机、病位差异大。其病因有四: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多逸少劳,肝郁气滞。其病位在冲任(相当于卵巢)而不在胞宫。其病机为痰阻冲任,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肝肾阴虚为本,痰热郁火为标。其证型应辨别痰热兼瘀型和痰湿型。临床注意"三多":实证多、痰热多、兼瘀象多。其治则化痰为先,随证以清热、行气、消癥、补肾治之。  相似文献   

19.
陈彦乐  王旭 《中医杂志》2012,53(19):1635-1637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位在胞宫,涉及肾、脾、肝.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痰瘀互结.临证治疗当从本图治,以健脾益肾,化痰祛瘀为大法.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侯丽辉教授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痰瘀胞宫"的中医病机理论,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以肾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为标;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崩漏的治疗基本原则是:急则治标、塞流止血,急性期以止血预防或纠正贫血为主;缓则治本、澄源复旧,血止后应根据病因调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