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接受胰腺、胰肾联合移植术 (Combinedpancreatic renaltrans plantation)的病人常合并有全身多系统 (特别是心脑血管 )的损害 ,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就我院在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1月所施行的 1例胰腺移植术和 4例胰肾联合移植术的麻醉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 41~ 5 1岁 ,体重 5 6~ 67kg ,糖尿病病史 10~ 2 0年 ,Ⅰ型 3例 ,Ⅱ型 2例。术前胰岛素每日用量 3 0~ 40U。术前血糖波动范围 8.6~ 5 4.5mmol/L。除胰腺移植者外 ,均有严重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 ,治疗最佳方法是手术切除 ,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达30 %~ 5 0 % [1]。我们自 2 0 0 0 - 0 3~ 2 0 0 1 - 0 2 ,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6例 ( 2 9眼 )中 ,男 1 1例 ( 1 2眼 ) ,女 1 5例 ( 1 7眼 ) ;右眼 1 6例 ,左眼 1 3例。年龄 32~ 69岁 ,平均5 1岁。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小于 2 mm者 6例 ( 7眼 ) ,侵入角膜内 2~ 4mm者 1 8例 ( 2 0眼 ) ,接近瞳孔缘者 2例 ( 2眼 )。术后随访 6~ 8mo,平均 1 4mo。手术方法 :0 .5 %地卡因表面麻醉后 ,2 %利多卡…  相似文献   

3.
王消防  刘磊  杨博  朱军辉 《安徽医学》2019,40(8):902-905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NCAB)、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短期预后。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125例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ONCAB患者78例,OPCAB患者4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搭桥数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心房纤颤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内动、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OPCAB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少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远端桥血管吻合口数量,房颤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资料表明,OPCAB与ONCAB组患者在乳内动脉桥血管、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PCAB围术期效果优于ONCAB,术后近期桥血管通畅率,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率无差别。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左主干病变、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适宜选用OPCAB。  相似文献   

4.
杨敏  刘中民  刘泳  卢蓉  郭建华 《上海医学》2001,24(12):757-759
辅助循环技术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离心泵或人工心肺机转子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 (ECMO)等方法 ,是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措施 ,使其存活率达到 30 %~ 5 0 % [1 4 ] 。本院自 1997年 8月~2 0 0 0年 8月共完成 9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其中 8例因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CPB)或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采用辅助循环治疗 ,3例存活。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4~ 72岁 ,平均 (6 3.6±9.5 8)岁。心功能 (NYHA)Ⅱ级 1例 ,Ⅲ级 3例 ,Ⅳ级 4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附1 50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 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1 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30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 198例(79.5%).二次旁路移植术18例(1.2%).急诊手术144例(9.5%).合并瓣膜替换或成形术18例、室间隔穿孔手术5例、室壁瘤切除术39例、其他手术5例.1.7%的OPCAB手术需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合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264例(17.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3例(5.5%).结果住院死亡32例,总死亡率为2.1%,其中OPCAB手术死亡14例(1.2%).其他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0.5%)、急性左心衰竭(0.3%)、严重心律失常(1.2%)、呼吸系统并发症(2.1%)、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5%)、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1.1%)、出血二次开胸(1.0%)、胸骨愈合不良(0.6%).结论不同方式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可靠,而OPCAB具备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正隆  梅举 《华夏医学》2007,20(6):1414-1416
介绍非体外循环(OPCA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手术适应证以及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认为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术后脑功能意识障碍、记忆力降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肾功能损伤减少,全身系统的炎症反应轻,术后出血减少,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中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1 历史与现状肺移植动物实验开始于40年代末。十几年后,1963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Hardy等报告了首例人类单肺移植。此后世界各地竟相开展。至70年代末全世界已做40余例。由于肺与外界相通等特殊性及医学发展条件所限,此期广泛开展的临床肺移植均以失败告终。在80年代初,新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CsA)问世,及以Cooper为首的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肺移植组的杰出贡献,使肺移植出现转机鉴于以前的肺移植几乎均为梗阻性肺病,肺脏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导致术后出现明显的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失衡,而自体肺又是潜在的感染源,所以Cooper把肺移植受体严格限定在弥漫性肺纤维化这一间质性肺病。他们用大网膜包绕支气管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BHCABG)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观察组)与20例体外循环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红细胞输注量、血浆冷沉淀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IABP置入率、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较少,住院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餐后血压和心率,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8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6例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OCABG组),75例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ABG组)。结果显示,与CABG组比较,OCABG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82.67% vs 95.28%); 与餐前相比,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在餐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果说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餐后血压及心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单支血管病变2例,两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17例(合并左主干狭窄1例)。采用大隐静脉(SV)及左内乳动脉(LIMA)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术中共搭桥50根,应用LIMA10根,搭桥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术中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手术后死亡3例;存活18例,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llen's实验和超声检查在桡动脉(R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经Allen's实验筛选50例桡动脉CABG病例,分组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果.结果 5例桡动脉病理报告为内膜轻度增生,其余病例病理检查均正常.CDFI检查11例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CDFI检查动脉内膜增厚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26.90±7.88)cm/s,舒张末期流速(EDV) (2.75±2.08)cm/s,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6.27±3.43)cm/s,搏动指数(PI)7.19±6.00;动脉内膜无增厚组:PSV(35.5±18.5)cm/s,EDV(4.30±2.24)cm/s(P<0.05),TAPV(10.90±7.11)cm/s(P<0.05),PI 3.78±1.73(P<0.01).桡动脉直径(DRA):男性>女性(P<0.05),大体重组>小体重组(P<0.05),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P<0.05).高血脂组: EDV(2.71±1.84)cm/s,TAPV(6.95±1.36)cm/s.无高血脂组: EDV(4.51±3.20)cm/s (P<0.05),TAPV(11.20±7.83)cm/s (P<0.05).性别、体重、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凝血状态对RA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 Allen's实验结合CDFI检查可有效地筛选RA.CDFI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RA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5例,在OPCABG期间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血量(CO)的变化。记录心脏固定器释放前吻合各支血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管吻合前(基础值)和全部吻合完毕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4±8.5)岁,平均搭桥(2.8±0.9)支。吻合各支远端时,MAP、CO和 SvO_2与各自基础组比较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CVP显著性上升(P<0.05或P<0.01);在吻合右冠状动脉(RCA)和左旋支(CX)期MPAP显著性下降(P<0.05);吻合近端时,除MAP外,其他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PCABG时,暴露和吻合远端血管,将引起心脏的移位和压迫致显著的血流动力学衰减,尤其见于CX和RCA.采取适当的措施,所有患者能很好地耐受这些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康复10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军兰 《医学争鸣》2005,26(10):933-933
1临床资料 1997-01/2004-12我院共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1018(男888,女130)例,60岁以上582例(57.1%),70岁以上217例(21.3%),最大年龄86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51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50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52例,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784例(77.1%),高血压病500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8年在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8例,现将麻醉处理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辉  金新新  万峰 《北京医学》2004,26(5):330-33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12月完成的OPCAB手术患者259例,其中术前合并脑卒中35例(A组);非脑卒中患者224例(B组)分析A、B两组术前合并症、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病变支数、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OPCAB手术,A/B组比较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08±0.62)个/(2.9±0.78)个;移植物乳内动脉31/198支,桡动脉14/106支;机械通气时间(12.0±8.2)h/(13.0±6.6)h;第1天引流液(534±225)ml/(511±211)ml;监护时间(51±22)h/(56±19)h;输血16/86例.A组低心排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亡,可逆性精神症状1例,无新的脑卒中发生,B组住院死亡3例,可逆性精神症状3例,发生脑梗死2例.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A组5例,B组50例.结论OPCAB不增加脑卒中患者冠状动脉搭桥的脑部并发症和死亡率,其手术安全可行,而且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78例冠心病手术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情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提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对于减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杨梅红 《求医问药》2014,(17):252-253
目的 :探讨分析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人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有患眼82只。将其随机分为A组(28只患眼)、B组(28只患眼)和C组(26只患眼),为A组患者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为B组患者进行人羊膜移植术,为C组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人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71%,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14%,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mon后,C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明显优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人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15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30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198例(79.5%)。二次旁路移植术18例(1.2%)。急诊手术144例(9.5%)。合并瓣膜替换或成形术18例、室间隔穿孔手术5例、室壁瘤切除术39例、其他手术5例。1.7%的OPCAB手术需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合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264例(17.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3例(5.5%)。结果 住院死亡32例,总死亡率为2.1%,其中OPCAB手术死亡14例(1.2%)。其他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0.5%)、急性左心衰竭(0.3%)、严重心律失常(1.2%)、呼吸系统并发症(2.1%)、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5%)、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1.1%)、出血二次开胸(1.0%)、胸骨愈合不良(0.6%)。结论 不同方式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可靠,而OPCAB具备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5月有5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OCTTOPUS心脏表面固定器等行OPCABG。结果: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