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西安地矿所徐培苍副研究员与长春地质学院张树业教授经深入研究,发现华东地区古老变质岩系中存在有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填补了我国在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超高压的标志矿物——柯石英,1960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随后,法、日等国在金伯利岩和区域变质岩中相继发现。1988年以来,长春地质学院张树业教授和一些中外专家学者在研究安徽、江苏、山东地区的高压  相似文献   

3.
1991年3月30日新华社通过中央台播发了关于“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我国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带”的消息。该巨大的碰撞带是由蓝片岩带、白片岩带和榴辉岩带所构成的高压变质带,它西起四川,横跨陕西、河南、安徽、山东诸省,进入黄海。专家们认为,这条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古老高压变质带的发现,是岩石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该项成果是我院张树业教授所领导的教学科研集体在地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相似文献   

4.
从都兰北带榴辉岩的片麻岩围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柯石英包裹体和石墨包裹体,说明该超高压带的峰期变质作用已达柯石英稳定区间(>2.8GPa)但小于金刚石的稳定区间(<3.5GPa),从而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陆-陆碰撞作用,为中国中部存在一条横贯东西的早古生代(大致500-400Ma)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推断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  相似文献   

5.
华中高压变质柯石英的拉曼谱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学显微镜、X衍射仪和拉曼分子探针对华中皖西南榴辉岩中的柯石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配位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中国自己的实验室中首次测定了自然柯石英的拉曼散射谱并获得下列结论:①通常高压变质柯石英是不可能结晶成大的颗粒,其大小为几个微米至几十微米。②根据因子群分析理论确定石英的465cm~(-1)峰为对称伸缩振动A_1,柯石英的521cm~(-1)峰为反对称伸缩振动Bg。③利用拉曼分子微探针鉴定SiO_2多形具有独特的效果,研究表明在α-方石英(CR)石英(QZ)和柯石英(CS)中Si-O键长基本不变,但是[SiO_4]配位体密度从CR、QZ至CS是递增的,并导致矿物密度及[SiO_4]架状结构振动频率的增加,这为研究分子结构与地质体温度、压力之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导了在宿松地区经多种测试查证,有经受高压变质作用的黄玉、天蓝石,及石榴子石、角闪石、蓝晶石中柯石英的存在,并将以黄玉为标志的富铝泥质岩(Schreyer称其为广义白片岩),参照蓝片岩、绿片岩的命名原则,易名为黄片岩。深入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是一条有充分矿物学依据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7.
8.
安徽太湖、宿松一带白片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在宿松、太湖一带首次发现了具有蓝晶石—滑石组合的白片岩。并对其岩性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别山地区的柯石英榴辉岩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确定了柯石英榴辉岩的变质条件,识别出了榴辉岩化前的矿物包体及其角闪岩化、绿帘角闪岩化和绿片岩化3期退变质作用,进而再塑了一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复杂P-T-t轨迹。由此讨论了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机制和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部河南省榴辉岩中柯石英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儒媛  刘忠光 《岩石学报》1993,9(2):186-191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构造变质带作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主要缝合线,其地质现象复杂,为青藏高原以及其邻区地质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主要从该构造变质带中的罗布莎蛇绿岩带高压-超高压矿物群、卡堆蓝片岩以及南迦巴瓦榴辉岩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西藏雅鲁藏布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地质演化的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苏鲁三清阁榴辉岩中柯石英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鲁三清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包体,该榴辉岩与超高压含菱镁矿大理岩共生。石榴石中存在的柯石英残晶和多晶石英假相包体表明榴辉岩的变质压力超过2.8 GPa。运用石榴石–单斜辉石Fe2+–Mg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估算结果表明,矿物核部的平衡压力为3.1~3.5 GPa(T =650~689℃),边部的平衡压力为2.9~3.3 GPa(T=652~671℃)。与石榴石伴生的绿辉石普遍发育石英出溶结构。在磷灰石中观察到金属硫化物出溶体。磷灰石富含OH,F,Cl和S等挥发份,这些挥发性组分的深循环对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磷灰石,苏鲁—大别俯冲带能够将大量(~80 000 Mt)OH,F和Cl携带到地幔深处。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高压变质带分布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西起红脊山.经片石山、蓝岭、角木查尕日、纳若.到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长约500km。向东已经延伸到巴青以北和昌都的吉塘地区,再向南进入滇西与澜沧江蓝片岩带共同构成一条断续延伸近2000km的高压变质带。羌塘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和榴辉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3-215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43-217Ma。估算蓝片岩的变质温度为410-460℃,变质压力为0.67-0.75GPa: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度不超过5000C,压力为1.56-2.35GPa。羌塘高压变质岩定年研究结果确定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最终碰撞闭合发生在晚三叠世早期。羌塘高压变质带是冈瓦纳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14.
黄玉的高压变质成因和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惠分 《矿床地质》1996,15(Z2):71-73
  相似文献   

15.
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岩石学报》2008,24(6):1288-1296
依据时南大别超高压带腹地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南大别腹地--牛凸岭地区榴辉岩属于低温高压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地区榴辉岩的共生围岩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石榴石多为自形-半自形,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包体,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T=360~520℃;P=1.3~2.4GPa.对比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形成的变质条件,两者压力差可达0.7GPa,约20km厚的地壳深度缺失.结合构造分析牛凸岭单元更类似于桐城-源潭铺高压块体,推测其属于构造上层部位岩片.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潘国强  荆延仁 《地质论评》1990,36(4):359-363,T001
大别山区的榴辉岩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已在第Ⅲ类和第Ⅰ类中分别发现了柯石英及其假像。柯石英除鉴定其光学特征外,还经显微拉曼光谱证实。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条件为T600°—710℃,P>2.8GPa,表明其形成于上地幔。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少数几处非金伯利岩型高压变质岩之一。它的形成可能与三叠纪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东部高压变质柯石英矿物物理学研究”取得新进展本刊曾在1992年第13卷第2期上刊登过有关该课题研究工作获得的重大成果——在国内自己的拉曼实验室内首次获得变质柯石英的拉曼谱。在12月6—7日举行的”西安地矿所1994科技进展汇报会上”获悉,由徐...  相似文献   

18.
曹毅  宋述光 《岩石学报》2009,25(9):2235-2246
北祁连造山带是早古生代大洋板块"冷"俯冲的典型地区,形成了一系列高压低温变质的岩石组合.基性榴辉岩是俯冲洋壳变质的产物,根据其结构构造特征可以划分为(1)粒状榴辉岩,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Grt+Omp+Phn+Rut±Lws,硬柱石呈包裹体和假象分布于石榴石内,变质温压条件T=465~508℃,P=2.30~2.60GPa.(2)片状榴辉岩,岩石具片状构造,其共生矿物组合Omp+Czo/Ep+Phn+Gln构成透入性面理S1和线理L1,以及宏观和显微同斜褶皱F1.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66~510℃,P=1.9~2.2GPa.(3)蓝片岩相退化变质榴辉岩,蓝片岩相变质矿物Gln+Ep+Phn±Ab强烈交代榴辉岩相矿物,并发生强烈D2期变形作用,岩石形成明显的透入性面理S2和线理L2,以及同斜剪切褶皱F2.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线理的统计揭示D2期变形以斜向走滑剪切为主,与D1期变形的榴辉岩的运动学特征大体相似.D2同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422~487℃,P=1.15~1.37GPa.高压变质带晚期的绿片岩相叠加和D3期变形,形成透入性面理S3和线理L3,其运动特征为近于垂直构造线的逆冲剪切.结合榴辉岩变形特征,变质温压条件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我们认为退变质的强弱与变形程度有密切关系.峰期变质后的榴辉岩经过早期绿帘石榴辉岩相到蓝片岩相斜向走滑剪切,和晚期绿片岩相逆冲,在泥盆纪早期快速折返的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9.
苏北高压变质带及其与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苏北超高压变质带以南存在一条与之平行的高压变质带。带内由东南向西北可进一步划分出蓝闪石-黑硬绿泥石带,石榴石-绿帘石带和蓝晶石-黄玉带三个变质亚带。从蓝门石-黑硬绿泥石带到蓝晶石-黄玉带变质温压逐渐升高,其峰期地热梯度为15±3℃/km,属于高压变质相系。北侧超高压变质带的典型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金红石,地热梯度为9±2℃/km。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与北侧超高压带峰期变质的地热梯度明显不同,而与超高压变质体的退变质地热梯度相吻合。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本文指出本区的高压变质作用与北侧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不是同时发生,而是与超高压变质体的退变质作用同时发生于中生代的印支期。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峰期变质早于印支期,并经两次抬升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20.
丁晓坤  孟大维 《地学前缘》2003,10(3):127-128
天然柯石英的退变质过程和路径对于描绘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 p T t轨迹具有重要意义。样品采自安徽石马地区的含柯石英榴辉岩 ,显微镜观察 ,柯石英包裹体分为柯石英层、退变质石英层和石榴石基质层 ,退变石英聚集在柯石英周围呈均匀的成核结晶状 ,石榴石的径向断裂也沿四周均匀分布 ,由此可推测柯石英晶粒外缘的石英结晶生长条件是基本相同的 ,故取退变前的柯石英模型为一均匀球体 ,石榴石为一个包裹柯石英球的球壳 (Nishiyama ,1998) ,以此建立一个 3层复合球模型。根据显微镜观察的统计结果 ,模型中分别将柯石英球、石英球、石榴石球的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