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兴虎付广伟  毕卫红 《红外》2006,27(2):33-37,48
简单概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用于果蔬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NIRS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春梅  李宁  赵学玒  汪曣 《激光与红外》2009,39(11):1137-1141
文中对近红外光谱在水果和蔬菜内部品质检测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光谱检测和光谱信号处理中新颖技术的应用及便携式检测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内部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动态在线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分析效率高、速度快、重现性好,适于现场检测和在线分析等特点,并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改善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水果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原理和方式及动态在线检测装置的组成,并介绍了在线检测的控制过程及在线检测分析软件。总结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Han Donghai  王加华 《中国激光》2008,35(8):1123-1131
近红外(NIR)光谱分级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果的产后加工和质量评判中.介绍了水果内部品质光学特性检测原理;分析了规则反射、透射和漫反射3种光特性测量方法在水果内部品质不同需求检测中的适用性;化学计量学方法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一些新的预处理方法和回归算法作了介绍;探讨了水果状态对光谱影响及修正方法,如温度补偿、大小修正等;并阐述了水果的糖度、酸度、硬度等定量检测和褐变、黑心、水心、损伤等定性判别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近红外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和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外技术》2015,(9):793-79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许多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简要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种子硬实测定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种子硬实率的方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毕卫红  许峰  吕超 《红外技术》2007,29(11):678-680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水果含糖量检测系统,在特定特征波长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校验,结果比较理想.该检测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水果含糖量的快速分析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仓储害虫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在仓储害虫识别应用中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国内外仓储害虫识别中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在仓储害虫识别中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与图像处理识别技术结合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发展及在农产品、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多学科的交叉产物,它的发展既取决于光谱分析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又取决于计算方法和设备的更新。光学和电子学器件的每一次进步对近红外分析仪的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描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发展历史。并对其在农产品、水果和蔬菜、畜产品及饮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茶多酚作为茶叶品质检测中五项常规检测成分之一,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目前茶多酚含量的近红外检测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茶叶提取物及其制品.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采用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NLPLS)原理,结合不同的光谱区间组合建立了最佳的茶多酚含量近红外分析模型,相关系数为0.967,均方根误差为2.001%,模型具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物质检测的实际情况,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与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以2.4 GHz射频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为核心的近红外智能光谱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多无线通信协议的STM32WB55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2.4 GHz射频通信技术进行近距离数据传输,通过GPRS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远距离传输和系统的控制。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扩展、高可靠性及灵敏度高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水果、农产品等的无损检测和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彩色番茄”果色新颖、风味甜美,是西餐中颇为流行的水果蔬菜之一.具有果汁少、果肉厚、耐贮运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但其果色形成原因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果肉质体进行观察,发现彩色番茄果实中有条纹部分和无条纹部分的果肉细胞质体发育不同步.有条纹部分的质体(主要为叶绿体向有色体的转变)在发育时间上迟于无条纹部分的质体.从解剖学角度初步认为这可能是形成彩色番茄条纹的原因,为番茄果色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桃种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以及ABP1在种皮中的亚细胞水平分布特点,本试验以“大久保”桃种皮为实验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种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内源ABP1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种皮细胞结构具有明显的发育时期特异性。 ABP1信号主要出现在细胞核、内质网、质膜、细胞壁、线粒体和液泡上,而较强的信号分布于内质网和质膜上。本试验结果为ABP1在桃种皮细胞中的具体分布及其变化提供直观的形态学证据,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发育期黄果肉桃果实质体发育情况,以黄肉桃‘23-40’为研究对象,对发育期桃果实,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变化,冷冻切片法观察质体的形态,Mini?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不同区域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1)随着果实发育,光合色素组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含量、Chl. a/b和Chl.(a+b)/Car.(类胡萝卜素)均下降,而类胡萝卜素(Car.)和花青素(Ant.)含量上升。(2)盛花后65天,桃果实表皮下第4~12层果肉细胞分布大量叶绿体,且叶绿体数量由外向内逐渐减少;随着发育,叶绿体体积缩小,数量下降,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使质体由绿色向黄色转变,果实成熟后,质体类囊体解体,叶绿体转化为有色体。(3)随着果实发育,桃中果皮捕光能力和光合潜力逐渐减弱,叶绿体的光能利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且果实中果皮外侧的荧光活性比内侧强,成熟桃果实中果皮基本不具备光合能力。这些结果暗示黄肉桃发育过程中色素成分含量、质体形态分布和光合能力具有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发育过程中的冬枣果实韧皮部及周围薄壁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存在少量胞间连丝,发育中期胞间连丝数量有所增加,筛分子和伴胞间及韧皮薄壁细胞问存在丰富的胞间连丝,显示了从筛管伴胞复合体卸出到周围薄壁细胞的同化物的卸载路径可能发生了变化。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伴胞胞质致密,富含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液泡化程度不等;果实发育前期,筛分子伴胞复合体与邻近的薄壁细胞质膜存在囊泡结构,果实韧皮部薄壁细胞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多泡体和小囊泡,到后期线粒体开始降解,显示了伴随果实发育薄壁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和运转功能经历了由活跃到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传统采摘工具极易破坏果树、对人体产生伤害,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多用水果采摘器。该水果采摘结构由鸢尾形旋转刀头,齿轮,电机,存果筒,伸缩式杆体,月牙形驱动组件等构成。文章基于三维建模以及运动学仿真技术,设计并验证结构合理性和动态性,从而有效确保采摘过程对水果完整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Fruit flies are pests of major economic importance in agriculture. Among these pests it is possible to highlight some species of genus Anastrepha, which attack a wide range of fruits, an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American tropics and subtropics. Researchers seek to identify fruit fli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grams as well as quarantine restrictions. However, fruit fly identification is manually performed by scarce specialists through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esonotum, wing, and aculeus. Our objective is to find solid knowledge that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ounding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Anastrepha fraterculus group, which is of high economic importance in Brazil. Wing and aculeus images datasets from three specimens have been used in this work. The experiments using a classifier multimodal fusion approach shows promising effectiveness result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fruit flies, with more than 98%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 remarkable result for this difficult problem.  相似文献   

17.
曹晓曼  林森  方火能 《电子科技》2012,25(3):117-120
大容量、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和灵活性一直是星上记录设备信息存储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追求目标。文中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AND型Flash的高速大容量固态存储系统,成果为实际研制应用于星的基于闪存的大容量存储器奠定了基础,具体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亚辉  王琢  刘佳鑫 《红外技术》2021,43(7):709-715
传统的水果分级与损伤检测大多采用感官评定的方法,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检测分级技术发展迅速。研究中针对解决水果损伤部位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水果热成像损伤部位进行检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采用Laplacian of Gaussian(LoG)算法对损伤部位进行检测,使用高斯卷积模板抑制噪声,通过设置不同的卷积核尺寸以及σ值获得不同的卷积滤波结果,加强了图像中损伤部位的色彩程度,进而更好地利用边缘检测技术获取损伤部位的边缘信息。采用具有局部损伤的苹果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有参考和无参考等5种评价方法,分析卷积过程对于损伤部位边缘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果热成像中LoG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水果的损伤部位,卷积核尺寸对于水果损伤部位边缘检测结果的影响远大于σ值,通过增大卷积核尺寸可以有效地加深损坏部分的边缘信息,研究为水果损伤区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