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叔丁醇、丙烯酰胺和SiC粉及烧结助剂组成固相含量为10%(体积分数)的陶瓷浆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和无压烧结工艺制备多孔SiC陶瓷,研究Al2O3和Al2O3+SiO2这两种烧结助剂体系对多孔SiC陶瓷的气孔率、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SiO2复合烧结助剂明显改善SiC陶瓷的烧结性能,与采用单一的Al2O3烧结助剂相比,SiC样品的烧结温度和莫来石的生成温度均降低50℃左右;两种不同的烧结助剂制成的试样中的气孔均呈很窄的单峰分布,中位孔径为2μm左右;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压缩强度增大,而气孔率变化不大;以Al2O3+SiO2为烧结助剂、在1 400℃烧结的试样的气孔率和强度分别达到70.57%和17.74 MPa。  相似文献   

2.
研究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羟基磷灰石微球孔隙特征的影响,分别用比表面积-孔隙率分析仪,扫描电镜对其孔隙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增加,羟基磷灰石微球的孔径尺寸逐渐增加,但孔体积逐渐降低;当煅烧温度为500℃时,孔径尺寸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孔体积则有降低趋势,但是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锂辉石浮选尾矿(SFT)、高岭土和低熔点玻璃粉(LPG)为原料,通过过氧化氢(H2O2)发泡法制备多孔陶瓷.添加LPG以降低多孔陶瓷的烧结温度,添加高岭土使多孔陶瓷对亚甲基蓝具有吸附性.多孔陶瓷平均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显气孔率、吸水率和亚甲基蓝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60 MPa、4.66 MPa、52.27%、44.3...  相似文献   

4.
基于包混和复合添加工艺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混工艺合成核-壳结构的硅-树脂先驱体粉体,引入Al2O3-SiO2-Y2O3复合添加剂,通过成型、炭化和烧结工艺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分析多孔碳化硅陶瓷样品的物相、形貌、孔隙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添加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得多孔碳化硅陶瓷;陶瓷样品的晶粒较小,明显增强了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导热性能;复合添加提高了碳化硅陶瓷的抗热震性能,添加Al2O3-SiO2-Y2O3并且在1650℃下烧结制备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经过30次热震后的抗弯强度损失率为6.5%;陶瓷样品的孔壁更加光滑,孔分布更均匀;复合添加对多孔碳化硅陶瓷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的钇铝石榴石(YAG)粉体真空烧结制备多孔陶瓷,通过分析讨论表明,YAG前驱体中绝大部分吸附水蒸发以及绝大部分Al(OH)3和Y(OH)3的分解分别转变成Al2O3和Y2O3失去离子水而产生的失重出现在600℃以下完成。YAG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后,大量YAG晶相已经形成,而且具有完整的晶型。升高煅烧温度对晶粒尺寸和晶粒形貌的影响显著,也说明YAG粉体颗粒粒径和形貌对最终煅烧温度非常敏感。采用真空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孔结构均匀规整,大部分微孔径处于5μm左右,且外形保持良好的YAG多孔陶瓷,综合考虑性价比,确定YAG多孔陶瓷的烧结温度为150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多孔陶瓷膜的结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弧氧化处理技术和电解液成分的优化设计,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含钙磷的多孔复合陶瓷膜,并考察了陶瓷膜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化学成分、物相构成、生物活性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后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多孔陶瓷膜,整个膜层分为表层疏松层、中间过渡层和内部致密层三个区域,总厚度为25~40μm,膜层与基体的界面呈"锯齿状"紧密结合。膜层主要由金红石相TiO2和锐钛矿相TiO2构成;膜层中含有Ca,P,O,Ti四种元素,其钙磷比ω(Ca)∶ω(P)为1.528;膜层中的Ti,Ca,P元素呈梯度分布,由表及里Ti含量逐渐增多,Ca和P含量逐渐减少,O元素分布比较均匀。含钙磷多孔复合陶瓷膜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样品经碱液处理后再在快速钙化溶液(FCS)中浸泡4d即有羟基磷灰石(HA)形成;膜层与基体具有高的结合强度,在450V和600Hz时膜层的临界载荷值高达29.5N。  相似文献   

7.
利用火焰干燥法将3种不同性质的羟基磷灰石(HA)料浆分别制得不同结构的微球。通过透射电镜(TEM)、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别研究不同磷灰石料浆中颗粒的微观结构、所得HA微球的相组成及其表面形貌,进而分析料浆性质及干燥工艺参数对所得HA微球结构的影响。TEM结果表明,随着磷灰石料浆反应陈化时间的延长,其中的纳米颗粒形貌由球状的非晶态转变为针状的纳米晶态;低温条件下HA料浆的结晶程度明显降低。XRD结果表明:火焰干燥所得3种HA微球的结晶程度和其对应料浆的结晶程度一致。SEM结果显示:去氨水后的纯HA料浆经火焰干燥所得微球的球形度最好,含有氨水的HA料浆所得微球具有表面开口的空心结构,而冰水混合物料浆所得HA微球球形度最差。  相似文献   

8.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 hydroxyapatite so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no hydroxyapatite has special biological effects when it interacts with cells. The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nano hydroxyapatite crystals in water and the stability of hydroxyapatite sol are reported. Nanometer sized hydroxyapatite 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precipitation with monocalcium phosphate and calcium hydroxide. The size of the crystals is 30 - 50 nm as determined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shape of the crystals particles is either sphere or rod-shaped.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BSRF) micro-prob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TEM analysis reveal that hydroxyapatite crystals can pass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membrane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添加剂对钛酸铝陶瓷的体积密度、物相组成、机械强度以及抗热震性的影响。用反应烧结法制备钛酸铝陶瓷,其中添加剂为MgO、SiO2、Fe2O3及其复合添加剂。通过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陶瓷的体积密度及气孔率,采用三点弯曲方法测试陶瓷强度,并利用热循环实验测定陶瓷抗热震性。结果表明:MgO、SiO2、Fe2O3及其复合添加剂有利于减少气孔率,提高钛酸铝陶瓷强度,增强陶瓷抗热震性。添加剂能促进烧结,形成新相,并且可以提高钛酸铝的晶格常数c。  相似文献   

10.
Neodymium doped YAG transparent 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vacuum reactive sintering method using commercial α-Al2O3, Y2O3 and Nd2O3 powders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with both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and MgO as sintering aids. Th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powders and Nd:YAG transparent ceramics were investigated. Fully dense Nd:YAG ceramics with average grain size of ∼10 μm were obtained by vacuum sintering at 1780 °C for 8 h. No pores and grain-boundary phases were observed. The in-line transmittance of the ceramic was 83.8% at 1064 nm.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制备多种淀粉含量不同的浆料,研究了淀粉含量对浆料固化过程、坯体强度、烧结后试样气孔率以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引发时间随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坯体强度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烧后试样气孔较好的保留了坯体中淀粉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分布。同时,由于淀粉原位固化制备多孔陶瓷工艺具有环境友好、原料成本低廉等优点,因而是一种有潜力的多孔陶瓷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燃烧合成法制备的Al2O3基多孔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l2O3-TiC和Al2O3-TiB2两个体系的多孔陶瓷的制备过程,分析和讨论了产物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成型性以及影响多孔陶瓷性能,如孔径大小、耐腐蚀性能和压缩强度的诸多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布料时有序地改变反应物料的化学组成,可以在产物中不同区域产生不同尺寸的孔洞,形成梯度多孔陶瓷.利用燃烧合成法,可制备出孔径尺寸为1~500μm、酸碱腐蚀质量损失率小于2%、压缩强度为10 MPa左右的多孔陶瓷.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氮化硅为基体,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纳米碳粉等添加剂,成功的制备出了具有高强度和较高气孔率的氮化硅多孔陶瓷。采用阿摹米得法、一点弯曲法测试了材料的密度、气孔率及强度;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相组成及断口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的纳米碳粉同在Si3N4表面的SiO2或者同Si3N4颗粒本身反应,生成了极细的SiC颗粒,钉扎在β型氮化硅的晶界,可以有效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在含碳量为5%(质量分数),1780℃下保温60min,可以制得强度大于100MPa,气孔率大于40%的氮化硅多孔陶瓷。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具有适合人体组织长入孔径的多孔钛,并对其进行生物活化处理.利用EPMA、SEM、XRD等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浸泡时间对多孔钛表面羟基磷灰石(HA)的形貌及形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钛的表面以及孔的内表面上均有纳米晶TiO2生成,预钙化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多孔钛表面生成羟基磷灰石的速率,促进HA的形核长大,预钙化后磷含量增加明显,验证了Na2HPO4在预处理中对多孔钛的活化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以碳化硅为原料,通过调整骨料粒径等级,并添加造孔剂和粘结剂,制备了孔隙率在35%-45%,平均孔径为40~60μm,具有狭窄的孔径分布(PSD)和很高强度的用于无机分离膜的微米级多孔陶瓷材料。在一定的烧成温度下,多孔陶瓷的平均气孔孔径与平均骨料粒径成正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气孔孔径趋向均一;平均孔径增大,PSD变窄。增加粘结剂用量有利于促进PSD的集中趋势。多孔陶瓷的强度取决于骨料颗粒间的颈部连接强度,并随粘结剂用量的增加和烧成温度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冷冻浇注法制备具有层状多孔结构的氧化铝陶瓷。通过添加乙醇和正丙醇两种类型的醇类来改变水的凝固点,研究醇类的添加量及浆料的固态含量对水基氧化铝浆料的黏度、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浆料中乙醇和正丙醇含量的增加,浆料的黏度增加,氧化铝陶瓷的孔隙度降低;醇类的加入会使片层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从而增加多孔氧化铝陶瓷的抗压强度;当乙醇或正丙醇的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时,对应的孔隙度最低,分别为68.52%和73.72%,而抗压强度最高,分别为18.2 MPa和15.0 MPa。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用陶瓷粉的制备方法。陶瓷粉体通过凝胶溶胶形式制备。  相似文献   

18.
渗流法制备高孔隙率多孔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负压渗流铸造法,通过控制铝熔体浇铸量,制备了高孔隙率(70%~90%)、高通孔度(25%~50%)的多孔铝;研究了渗流驱动压力、铝熔体浇铸温度及模具预热温度对渗流过程的影响;测试了多孔铝的渗透系数,并分析了孔结构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实验选择渗流参数,可以降低多孔铝在渗流方向上的孔隙率梯度;多孔铝的渗透系数与其孔结构密切相关:对于相同孔径的多孔铝,渗透系数随孔隙率增大而提高;在孔隙率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孔径增大,表面积减小,摩擦阻力减小,渗透系数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单的氨水水热法制备得到了多孔g-C3N4光催化材料。利用 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氨水对多孔g-C3N4结构的影响。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分解物考察了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多孔g-C3N4具有由2D 纳米片和相互连通的孔道组成的多孔纳米结构。多孔g-C3N4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提升,原因在于相较于普通g-C3N4,多孔g-C3N4能够提供更多的光催化反应活性位点,并且具有更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及迁移效率。  相似文献   

20.
羟基磷灰石溶胶及其对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Ca(OH)2 饱和溶液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备出稳定的羟基磷灰石溶胶( HAPsol) 。X 射线衍射, TEM 和电子衍射测试表明溶胶中的HAP 由针状微晶组成。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发现HAPsol 对W256 癌肉瘤细胞和艾氏腹水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HAPsol 与上述瘤细胞接触24 h 后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89 mg/L 和21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