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云和畲族服饰的现状调研入手,以浙江云和地区的传统畲族服饰为主要对象,通过社会学研究中的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对其服饰特征和现状进行了传承保护的相关研究分析,得出云和畲族服饰处在动态变化和模糊成长中的结论,认为云和县畲族传统服饰传承保护存在原生态服饰文化环境缺失的困境,并提出了从文化宣传、制度建设、深化研究、教育传承和活化使用五个层面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民族服饰的现状,分析了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情况,从文化的提取、创新和整合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民族文化在服装中的设计运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其保护和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服饰生产技艺等存在独特性,重视服饰文化的开发,并对服饰生产技艺等进行保护,这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技艺等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基于此,文章以瑶族服饰技艺为例,立足活态传承视域,对其生产性保护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为例,对洛南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当下影响制约麦秆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活态传承的理念促进非遗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尝试将其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构建"互联网+非遗传承"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巴渝民间石刻艺术是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文章通过对巴渝民间石刻艺术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分析,阐述其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活态传承的原则与策略,提出创新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凝聚着土家族特定时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特征。文章通过追溯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阐述其纹样特征和工艺流程,分析土家织锦的传承与生存问题,以期有效保护和传承土家织锦,推动非遗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梳理烟台手工棒槌花边的技艺与文化艺术传承现状,借助活态保护理念以烟台本土地缘环境特色、观光旅游资源、本土民间工艺美术技法、非遗乡村振兴与非遗职业教育策略为基本元素,对烟台手工棒槌花边进行再造展开思考。得出导致烟台手工棒槌花边非遗传承和生产经营处于渐趋困境局面的根由,并提出利于其困境破局的合理对策。认为文创化转型、打造"非遗小岛"、规范教育培养后备力量并使其与现代文化产业复合,是促进烟台手工棒槌花边制作技法与文化艺术内涵良性存续和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服饰作为畲族文化主要构成部分,蕴含深刻的传承与发展价值,江西畲族民族服饰中的"凤凰装与凤冠"是典型代表.分析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意义,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9.
畲族彩带在畲族服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图案内容和表达功能上都体现出了较明显的特征。现今,畲族彩带在传承上已出现了缺环之势,急需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在分析畲族彩带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彩带传承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田野 《江苏纺织》2022,(3):113-115
中华民族服饰图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主要剖析中华民族服饰图案的特征,根据民族服饰的基本装饰形态,通过图案造型、颜色、材质的结合,创新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在绘画教学模式上实行多样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以泰山民间传统吉祥纹样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和挖掘其艺术形式、审美价值、文化渊源与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当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发展,通过茶服设计实践,使泰山民间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应用并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2.
漳缎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针对漳缎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工作较为艰难及应用较少的现状,将其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漳缎的绚烂风貌得以传承和发展。首先介绍了漳缎的起源、工艺特点和图案特点,分析其传承方式。其次在传统漳缎的基础上进行图案选择、色彩运用、刺绣等创新设计,将创新后的漳缎以新的方式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漳缎艺术,给漳缎注入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达到传承和再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为漳缎的传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洁 《丝绸》2020,(5):88-95
察哈尔传统服饰是蒙古族28个部落传统服饰中的一支,具有突出的形制之简、色彩之素、头饰之繁、佩饰之多的艺术特征,在众多的蒙古族服饰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察哈尔蒙古族现主要居住地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地区的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调研,运用艺术学和民俗学的视角,概括其独特的简繁艺术特点,探讨该族群如何通过适简与从繁的服饰礼仪功能来构建民俗生活。研究表明,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简与繁不仅是一种艺术特征,也是族群历史记忆的载体和身份建构的工具,其形成原因受到历史中军事职能、宫廷文化和游牧生活三者的共同塑造,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虚拟展示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并不全面,实际成功应用案例较少.畲族是我国东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服饰文化有千年历史.本文将现代虚拟展示方式创新运用在畲族服饰文化中,运用Marvelous Designer 9完成畲族服饰创新款式,并将畲族服饰色彩及纹样等传统元素巧妙地转化应用于虚拟服装布料中,结合C4...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畲族服饰在民族迁徙影响下呈现出的脉络性传承特征,首先针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多样性外观将其归纳为5种典型分支样式,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后的比较分析,对图文资料进行复原制图,进而将畲族在浙闽地区的历史迁徙路线和这些样式的分布特征进行对照,最终发现从服饰的形制外观到装饰的繁简变化畲族服饰都具有一定的脉络相承关系。结合畲族的迁徙历史来看,这种脉络相承关系与民族迁徙路径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对应性。综合民族特性和服饰发展状况分析认为,这种服饰传承脉络的主要成因是文化认同与民族归属感带来的同一性和民族迁移与民族融合带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畲族服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敬玉 《丝绸》2013,50(2):63-67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浙闽地区畲族村寨的走访,分析了当地畲族服饰的现状,描述了畲族服饰的式样和当地独特的彩带编织工艺,在探析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民族服饰是文化濡化和涵化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实现民族服饰及其手工技艺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调查研究发现浙闽两地的畲族服饰既存在对盘瓠文化和凤凰崇拜的共同文化基因,也存在地区差异带来的细节差异.畲族的民俗、服饰、民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不仅有利于经济开发和服饰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的共生和良性互动,而且可以为设计应用提供灵感来源和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创新表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虽然其民族性和传统性日益模糊,但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并没有被消灭,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增强。现代服装设计需要用现代服饰的“形”来表现传统服饰的“意”,用传统服饰的“意”来充实现代服饰的“形”,做到世界性和本土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兽皮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也是现今绝无仅有的艺术形式之一。冰雪旅游服饰不仅是具有文化意义的纪念品,还是可以销售的商品。通过兽皮画艺术在冰雪旅游服饰中的创新研究,可以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丰富旅游产品种类,通过材料、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生产出更多经济效益,有助于拉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雯  陈璐  杜佳灿 《丝绸》2022,59(2):77-86
四川凉山地区作为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因其经济、社会及环境多种因素,凉山彝族服饰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关于凉山彝族服饰的研究概述居多而实证偏少,地域分类为主而时代特征区分不足。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收藏的实物服装为样本,通过考据、测绘和结构分解,并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凉山彝族女衫的形制与结构特征,对民族传统服装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研究出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活菌检测的灵敏度和最低检出线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方法 将羊奶粉作为基质,根据GB4789.40-2016中第一法中规定的增菌方法,一组加入10cfu阪崎肠杆菌,另一组加入等量的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普通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培养时间分别设置为15h和18h,将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物分别取1ml进行RNA提取,以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 增菌培养18h后,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结果显示扩增曲线良好,Ct值稳定。结论 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活菌检测,增菌培养18h后,采用实时荧光RT-PCR,最低可检出10cfu的阪崎肠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