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澎湃  杨久宇 《黑龙江医学》2007,31(6):417-417,445
目的 对肺栓塞(PE)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评价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1999—03~2005—03,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36例。对16例患者采取溶栓或导管介入治疗。结果 36例肺栓塞的患者初诊总误诊率为41.7%,总死亡率为22.2%;溶栓或介入治疗有效率为81.3%。结论 肺栓塞的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提高早期诊断意识和水平,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是临床医生当务之急。溶栓和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是有效、安全的措施之一,尤其介入治疗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抗感染,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中31例经过以上综合治疗3d~7d,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诊5个月~5年,未发现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DVT的诊断一旦明确,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规范化溶栓、抗凝等治疗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Graves病 (简称GD) ,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Basedow病 ,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 (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甲状腺肿大、高代谢症候群及突眼等症状。目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控制 ,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切除 3种手段。其中药物治疗应用最广 ,但仅能获得 4 0 %~ 6 0 %的治愈率 ,其余两者均为创伤性措施 ,治愈率虽较高 ,但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影像和导向技术对病变部位导入特定器械进行定位下的治疗 ,它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为一体 ,应用范围日趋扩大。通过介…  相似文献   

4.
急性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如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常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我院自1993年来经介入方法治疗44例急性出血性疾病,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术中并发肺动脉栓塞猝死2例宋振瑞,李刚,张红斌,祝立源,赵晓兰(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250021山东煤矿局总院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医院)1病例报告例1,男,39岁.车祸致右股骨下端骨折3d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前肌注鲁米那纳0.1g.取L2...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75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胸痛15 h"于2010年12月13日收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右膝关节反复疼痛病史。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min,血压103/63  相似文献   

7.
胆道大出血往往出血量大,病情紧急,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危及生命,而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采用肝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胆道大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院1999~2005年对7例胆道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入院时及溶栓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6例(93%),正常2例(7%).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例 1 男性 ,42岁 ,工人。主因“头痛、恶心、呕吐 ,伴右侧肢体活动受限 4h”于 2 0 0 2年 4月 2 3日 2 0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 0余年 ,否认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经头颅CT诊为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压、止血、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病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有时出现胸闷、喘憋症状 ,但查心电图未见异常 ,给予吸氧、镇静对症治疗后 ,症状缓解 ,临床未予重视。于 5月 7日再次出现胸闷、喘憋、上腹痛、腹胀、低热。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室肥厚、扩张 ?与入院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改…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是发生于人体血管及其附属组织的一类良性肿瘤,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对于手术高风险或难以切除的血管瘤,介入栓塞为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这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巨大血管瘤栓塞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续54例经B型超声诊断为下肢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两组:A组17例患者检出漂浮血栓,B组37例为非漂浮(附壁)血栓。A组5例(29.4%)和B组4例(10.8%)(P=0.12)在超声检查前已诊断肺栓塞。另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经肺扫描证实的肺栓塞。肺栓塞发生率在A组中为42.9%(3/7例),B组中为4.8%(1/21例)(P=0.04),其中3例A组患者静脉超声显象表明原漂浮血栓游离段均已消失。本文证实:(1)静脉漂浮血栓时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增加。(2)在密切超声随访过程中,漂浮血栓游离段的突然消失强烈提示肺栓塞。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急性髂股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术后刀口未愈”情况下,急性髂动血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方法:盆腔及骶尾部肿瘤手术后24h内,经彩超确诊的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者5例。经对侧股动脉插管造影证实后,于碎栓前向血栓远端血管内注入罂粟碱30mg止痛,扩血管,于碎栓后采用局部“抗凝+物理冲刷+药物溶栓”并用的“三联”方法行接触溶栓治疗。同时在严密监测下经上肢静脉滴注止血药,以对抗身体其他部位过多的肝素。结果:所有新鲜血栓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 ,观察抗凝溶栓等方法对急性肺栓塞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3月确诊的 38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 18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并抗凝治疗 ,另有 18例单纯抗凝治疗 ,1例行介入治疗 ,1例转外科治疗。根据症状、血气分析及心脏超声 (UCG)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易患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首位。溶栓治疗 2 4小时后动脉氧分压 (Pa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一周后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单纯抗凝组以上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 ,减少误诊率 ;积极去除可变的易患因素 ,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14.
CT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复查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26例病人行CTPA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复查1~4次,观察肺动脉栓塞的数目及类型变化。结果 CTPA检查示,发病10 d内给予溶栓治疗病人治疗2周后,肺动脉复通率为55.8%;发病10 d以上给予溶栓治疗病人治疗2周后,肺动脉复通率为1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27,P<0.01)。溶栓、抗凝治疗1 d、2周、1个月、3个月后,肺动脉复通率分别为30.2%、46.7%、72.2%、92.6%,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4.93,P<0.01)。各级支气管动脉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检查是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横断面CT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显示血栓栓子的形态.结果 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及栓子形态.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49支,叶动脉栓塞105支,段动脉栓塞318支,亚段动脉栓塞292支,能确定的亚亚段肺动脉栓塞为63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及其形态,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的方法和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溶栓前先经右侧股静脉 ( 1 7例 )和右颈内静脉 ( 3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后用尿激酶 1 0 0 - 1 5 0万u进行溶栓介入治疗。结果滤器置入全部成功 ,经右侧股静脉溶栓的 1 7例成功率达 4 7% ,右颈静脉溶栓 3例 ,均成功达 1 0 0 %。全部病例无一例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导管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溶栓治疗的根本保证 ,对防止肺栓塞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以及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关系。结果100例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45%(45/100)发生肺动脉栓塞,4%(2/45)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如出现在右侧下肢或年青患者时,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动脉栓塞高发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引起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栓塞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  1 997年 1月— 2 0 0 3年 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 37例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特异 ,表现为呼吸困难 (84% )、胸痛 (59% )、咯血 (35 % )、咳嗽 (32 % )、惊恐 (41 % )、晕厥 (2 2 % )、心悸 (2 4 % )。影像学特点呈多样性表现 ,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误诊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 ,无创性检查在确诊中占重要地位 ,及时溶栓抗凝等治疗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肺栓塞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已确诊急性肺栓塞20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9例,占45%;ST-T改变8例,占40%;房性早搏2例,占10%;心房颤动1例,占5%。其中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肢导低电压4例,顺钟向转位3例,肺性P波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中4例发现直接征象,即肺动脉管腔内被血栓实性低回声充填;13例表现为肺源性心脏病与肺动脉高压的间接征象;3例结果正常。下肢静脉检查中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静脉血流淤滞。结论:常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能提高肺栓塞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在介入治疗后24h内出现T波倒置,将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45例,未倒置组20例,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Q—T离散度及预后。结果T波倒置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减低、达酶峰时间提前、QTd及QTcd显著缩短,随访6个月,T波倒置组较未倒置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结论Q—T间期离散度变化和介入治疗后是否早期T波倒置均为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的简易临床指标,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