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污泥性状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方法 试验以自配的高质量浓度有机废水(COD,500~1 100 mg/L)为研究对象,间歇曝气连续运行,检测不同条件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试验表明,污泥浓度随进水COD的升高快速增长,当进水COD在1 100 mg/L时,污泥质量浓度可高达1 300 mg/L,出水COD值在55 mg/L以下;MBR中污泥负荷低,但容积负荷高;轻微的污泥膨胀使膜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提高了出水水质;试验过程中,当污泥容积指数保持在80mg/L以下时.MBR运行稳定.结论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出水水质可达工业回用水标准;MBR中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互不影响;短期的轻微污泥膨胀会使膜表面形成生物膜,使膜具有接触氧化特性,提高MBR对废水处理效率;低污泥容积指数可使MBR运行稳定.膜使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浅谈MBR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MBR的分类,技术优势,MBR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状况.MBR在国外研究和应用状况.MBR在我国研究和应用状况.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对MBR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表明:MBR在污水处理中对污水的COD、氨氮、SS和浊度等都能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工艺条件及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具有良好反硝化性能的电极生物膜,以活性污泥为出发菌株,分别以连续和间歇培养方式在石墨电极上生长电极生物膜,研究碳氮比、电流强度、pH等工艺条件对电极生物膜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氮比小于3.0时,体系的反硝化速率与碳氮比成正比;而在3.0以后,反硝化速率的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电流强度为20mA时,硝酸盐去除效率达到最大值9.26mg/(L.h),继续加大电流,硝酸盐的去除率降低;当pH等于7时,硝酸盐氮的去除负荷最大,为7.89mg/(g.h),而pH小于或大于7时,生物膜的反硝化性能均有所降低.对单纯电极法、单纯生物膜法和电极生物膜法进行比较研究,证明电极生物膜法对硝酸盐的去除是电与生物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缺氧-好氧MBR系统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负荷(分别为315.8、407.5、507.7g·m-3·d-1,以COD计)对缺氧-好氧MBR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脱氮能力的影响,并借助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16SrD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负荷的提高使整个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从65.9%提高到85.95%,总氮去除率从18.5%提高到69.5%;但是有机负荷对氨氮去除的影响不大.缺氧-好氧MBR系统在实现低有机碳源下总氮的去除和污泥减量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进水有机负荷对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结构有较大影响,在中等有机负荷(400g·m-3·d-1)下MBR的Shannon指数达到最大值(0.95),此时脱氮菌成为优势菌种,系统运行稳定且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MBR和MSBR两种工艺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MBR工艺系统运行稳定,脱氮效果明显,氨氮去除率为89%~98%,TN去除率为58%~68%;出水氨氮和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氨氮和TN的去除主要在MBR生化池完成,膜池去除效果不明显.MSBR工艺脱氮效率低于MBR工艺,相同进水条件下的氨氮去除率为84%~98%,TN去除率为54%~63%.  相似文献   

6.
采用稳定运行的环状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s annularreactor,BAR)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净化过程,研究臭氧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与生物净水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生物膜中异养菌数量迅速降低,氨氧化菌达到100%灭活,臭氧在水中分解生成氧气有利于生物膜更新,使生物膜迅速恢复.臭氧冲击明显降低了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臭氧自身的氧化能力也使氨氮略有增加,臭氧质量浓度为0.7、1.5、3.2 mg/L的反应器对氨氮去除率由对照组的81.85%分别降至38.49%、17.60%和-5.50%,并出现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生物膜对氨氮去除效能的恢复较亚硝酸盐氮快,分别在第5天和第8天恢复;臭氧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导致出水总有机碳高于进水,运行6 d之后生物膜恢复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是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不仅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还影响膜组件的产水量.考察了 MBR 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污泥浓度的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初始阶段,MLVSS 与 MLSS 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试验进行第30 d 以后,MLVSS 值基本稳定在6200 mg/L 左右,而 MISS 则继续增加,MLVSS/MLSS 值逐渐下降,由85%下降到63%.在不同 MLSS 下,对 COD、NH_3-N、TN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在一定范围内,MLSS 的增加,有利于提高 COD 和 NH_3-N 的去除效果;当 MLSS 过高时,反而会影响 COD 和 NH_3-N 的去除效果;而 TN 的去除效果随 MISS 的增加而增加.文中最后考察了膜的产水量与 MLSS 浓度大小的关系,得出二者为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比较了好氧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与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值、氮负荷和COD/TN值出现较大变化时,间歇式MBR可以通过灵活改变操作条件获得较高的脱氯效果,表现出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TN去除方面,间歇式MBR明显优于好氧式MBR,二者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9%和15.34%;在NH3-N去除方面,间歇式MBR平均去除率为87.4%,而好氧式MBR则需要通过外加碱性物质,才能获得较高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78.7%.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MBR和MSBR两种工艺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MBR工艺系统运行稳定,脱氮效果明显,氨氮去除率为89%~98%,TN去除率为58%~68%;出水氨氮和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氨氮和TN的去除主要在MBR生化池完成,膜池去除效果不明显。MSBR工艺脱氮效率低于MBR工艺,相同进水条件下的氨氮去除率为84%~98%,TN去除率为54%~63%。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通过膜强化生化反应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率低的优点.分析了影响MBR处理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新型复合生物动态膜(HDMBR)生物反应器.同时论述了其所具有的特点,说明了HDMBR运用于回用水处理是一种高效、低耗、资源化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improve membrane reactor ( MBR ) performance for micro?polluted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in start?up phase, removals of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s especially synthetic organic matters by M...  相似文献   

12.
在平行运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单独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以及BAC+MBR联用工艺应对饮用水源氨氮冲击负荷的效能.结果表明,单独的MBR具有优异的应对水源突发性氨氮污染的能力:ρ(NH3-N)在原水中为8~10 mg/L的情况下,出水中仅为(0.36±0.15)mg/L,而且出水中仅在进水ρ(NH3-N)高达9.74 mg/L时产生了短暂的NO2--N积累现象.BAC由于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有限,并且出水中始终存在NO2--N积累.而BAC+MBR联用工艺也能在氨氮冲击负荷时较好去除NH3-N,ρ(NH3-N)在原水中为8~10 mg/L时可在出水中降至(0.39±0.19)mg/L,但是出水中产生NO2--N积累的时间明显长于单独的MBR.然而,BAC+MBR联用工艺能通过两级生物屏障更好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因此建议根据原水水质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IMBR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介绍了采用一体式国产中空纤维聚偏氟乙烯膜生物反应器 (I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方法 ,研究了COD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 :在冬季低温及冲击负荷条件下 ,反应器对COD仍然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率 75 %~ 90 % .污泥质量浓度 (MLSS)是系统运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保证系统稳定的运行 ,污泥质量浓度 (MLSS)应不低于 4 0 0 0mg/L,但是 ,污泥质量浓度太高(>130 0 0mg/L) ,可能会产生有机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 (SMP)的积累 ,从而影响反应器上清液水质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考察了短水力停留时间情况下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NH3-N在初始困难阶段(20 d)之后,系统的自然启动可以在9 d内完成;之后MBR一直保持着稳定的NH3-N去除效率(89.4%).而在亚硝化细菌的成熟过程中MBR出水中出现了NO-2-N的积累,硝化细菌的成熟滞后了6 d.对于机污染物,由于反应器内PAC吸附和生物降解的综合作用,系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异养菌落成熟的标志.整个试验期间,MBR对TOC、CODMn、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4%、30.7%、20.4%和21.7%.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立式A/O-MBR系统,该系统在A段与O段体积比为0.7时,TN去除效果较为理想.运行期间,对COD、NH3-N、TN的去除效率均较高.而立式A/O-MBR所需占地面积小于其他工艺,具备将其投入工程应用的潜质.试验中对比了由尼龙筛网形成的DMBR与MBR在运行状况与出水水质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DMBR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克服MBR成本高、易污染等缺点,且出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NH3 N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启动阶段及冲击负荷条件下,系统对NH3 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32 43%.在稳定运行阶段,系统出水的NH3 N的质量浓度很低,去除率在95%以上.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出水NH3 N的质量浓度略低于上清液NH3 N的质量浓度,而当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较低,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时,则会出现NH3 N值的质量浓度略高于上清液NH3 N的质量浓度的现象.生物对NH3 N的去除起主要作用,膜本身对NH3 N的去除作用不大.温度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对NH3 N去除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进行驯化,低温下仍然能够获得理想的NH3 N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是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不仅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还影响膜组件的产水量。考察了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污泥浓度的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初始阶段,MLVSS与MLSS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试验进行第30d以后,MLVSS值基本稳定在6200mg/L在右,而MLSS则继续增加,MLVSS/MLSS值逐渐下降,由85%下降到63%。在不同MLSS下,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在一定范围内,MLSS的增加,有利于提高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当MLSS过高时,反而会影响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而TN匠去除效果随MLSS的增加而增加。文中最后考察了膜的产水量与MLSS浓度大小的关系,得出二者为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针对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且含毒性物质的抗生素混合废水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抗生素混合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新型MBR的温度始终维持在22℃以上,采用厌氧池出水,通过预处理,使pH值保持在6~8.5之间,新型MBR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1%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1%以上,总氮的去除率在70%以上.本试验的进水TP浓度分布在1.2~8.3 mg/L范围内,经处理后出水TP在0.8~3.5 mg/L范围内波动,出水TP去除率为50%~70%,并对不同pH值条件下各处理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最适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混凝法控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以减轻反应器的膜污染,降低运行成本.方法 向反应器中投加混凝剂,经活性污泥30min静沉试验,检测污泥的沉降性能,并测量反应器出水COD、NH3-N值,通过改变投加混凝剂的种类和剂量,测试不同条件下混凝剂对污泥沉降性能和反应器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投加氯化铁混凝剂,能够有效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已经发生膨胀的反应器中,连续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则效果更好.并且,混凝法控制反应器污泥膨胀的同时,可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中有机物的能力,COD去除率提高11.68%.结论 通过对发生污泥膨胀的膜生物反应器投加混凝剂,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活性污泥的膨胀,而且能够强化处理效果.其中投加氯化铁的效果最佳,并且提高了MBR中处理有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