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南宁地区妇女子宫颈HPV感染型别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妇女子宫颈HPV感染类型,研究其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1250名门诊机会性筛查的妇女按自愿原则采用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DNA检测阳性者占31.36%(392/1250)。HPV-DNA亚型以低危型感染为主,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为6、11、43型;高危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为16、58、52、18。HPV高危亚型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其次为单一低危亚型感染。在多重感染中以低危和高危型别的二重混合感染为主;而三重、四重感染少见。感染者年龄≤25岁者占42.35%,其次为25~34岁。结论HPV感染亚型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该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以确定感染型别,有利于预测病变转归,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魏葆珺  李学祥  齐军 《中国肿瘤》2013,22(11):885-887
[目的]了解防癌筛查妇女中HP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点,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ybriMax技术对5880例防癌筛查妇女进行HPV感染检测。[结果 ]5880例防癌筛查妇女中HPV阳性1105例,阳性率为18.80%,21种型别均被检测出。高危型以HPV16、HPV52和HPV58最常见,低危型最常见的为HPV53和HPVcp8304。阳性感染者中228例为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为3.88%(228/5880),占阳性例数的20.63%,其中二重感染最多见。[结论]HPV亚型感染分布以HPV16、HPV52和HPV58为主,其分布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陕西省延安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年龄分布,为本地区女性宫颈癌防治和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择2011-01-01-2015-07-3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体检(478例)、"两癌"筛查、机会性筛查(2 250例)及就诊(814例)的3 542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HPV感染率为40.54%(1 436/3 54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38.42%(1 361/3 542);低危型HPV感染率3.78%(134/3 542);感染年龄分布以≥61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51~60岁年龄组.各年龄组HPV感染率和高危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组统计,高危亚型检出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3位,≤30岁年龄组为HPV16、HPV58和HPV39,其余各组均为HPV16、HPV58和HPV52.低危感染以HPV6和HPV11为主.单一型别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74.72%(1 073/1 436),其中单一高危感染占69.56%(999/1 436),单一低危占5.15%(74/1 436).多重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25.27%(363/1 436),最高检出四重感染.单一感染率、单一高危感染率最高的为41~50岁年龄组,多重高危感染率和高低危混合多重感染率最高的是≥61岁年龄组,各年龄组高低危混合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感染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陕西省延安地区HPV感染年龄分布以≥61岁年龄组较高,主要亚型为HPV16、HPV58和HPV52,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提示HPV亚型的分析对疫苗的研发和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东省江门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基因分型和年龄分布特征,确定本地区的优势型别及高风险人群,为该地区HPV 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对30 889名2009年3月-2015年8月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江门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为24.69%(7 625/30 88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32%(6 584/30 88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3.37%(1 041/30 889),感染率最高基因型是HPV16型,其次为52、58、18、53和CP8304型.不同年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妇女阳性率最高.结论:江门地区妇女HPV感染率高,且以高危型单一基因亚型感染为主;感染基因型别主要以HPV-16、52、58、18、53和CP8304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52及58型感染率高,对于疫苗的研制和开发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陕西省商洛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和亚型分布,为 HPV 分子流行病学和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商洛中心医院体检、门诊就诊的937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 DNA 芯片技术进行 HPV 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 检出率937例标本中 HPV 感染566例,总感染率为60.41%(566/937),其中高危型感染病例总检出率为51.44%(482/937);低危型感染总检出率26.47%(248/937);感染年龄分布以>61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88.89%,其次是≤20岁年龄段(67.86%),51~60岁年龄段(62.90%),41~50岁年龄段(60.29%),各个年龄组的感染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23种 HPV 基因亚型中,高危感染中以16型最高,占26.58%(277/1042),其次是58型,占8.93%(93/1024),66型,占6.53%(68/1024),低危感染中以6型最高,占12.38%(129/1024),其次是43型,占4.32%(45/1024),42型,占4.22%(44/1024)。单一型别占总感染例数的50.53%(286/566),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最多,占总感染例数的12.92%(158/566)。结论:陕西省商洛地区 HPV 感染率高,主要亚型为 HPV16、HPV58、HPV66,提示 HPV 亚型的分析对疫苗的研发和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一羽  原荣  李军  南星  尹悦 《现代肿瘤医学》2017,(18):2954-2958
目的:对陕西省陕北地区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妇女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来自延安市3 459例和来自榆林市的2 256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延安市妇女人群总感染率为40.76%(1 410/3 459),高危感染率为38.65%(1 337/3 459),低危感染率为3.85%(133/3 459);陕西省榆林市总感染率为30.36%(685/2 256),高危感染率为29.03%(655/2 256),低危感染率为3.06%(69/2 256);延安市HPV感染率、高危感染率均高于榆林市(P<0.05),低危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地的感染率的年龄分布一致,均为≥61岁年龄段最高,其次是51~60岁、≤30岁和31~40岁,41~50岁最低.高危感染延安市≥61岁年龄段也为最高,其次从高到低依次是51~60岁、31~40岁、41~50岁、≤30岁;榆林市51~60岁年龄段为最高,其次从高到低依次是≤30岁、≥61岁、31~40岁、41~50岁.低危感染延安市和榆林市分布基本一致,从高到底依次是≥61岁、≤30岁、31~40岁、51~60岁、41~50岁.延安市各年龄段的感染率、高危感染率和低危感染率均高于榆林市(P<0.05),低危感染除≤30岁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年龄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安市高危感染中以16型最高,其次是58、52、18、53、39;榆林市也以HPV16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52、58、53、51、18型.低危感染中两地均以6型最高,其次是11型和43型.两地妇女人群单一感染均最为常见,其次为二重感染,延安市的单一感染率、二重感染率均高于榆林市,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安市的单一低危感染率、单一高危感染率、二重高危感染率、三重及三重以上高危感染率、三重及三重以上混合感染率均高于榆林市(P<0.05).榆林市二重混合感染率高于延安市(P<0.05).结论:延安市和榆林市妇女HPV感染状况各有其特点,研究各地HPV感染状况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陕西省宝鸡地区妇女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HPV进行分型检测.结果:宝鸡地区妇女人群HPV总感染率为35.92%,高危、低危、高低危感染率分别为24.27%、9.21%和2.44%.单一、高危单一和高危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8.54%20.51%和3.76%.在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段均有较高感染率.高危型感染率在大于60岁年龄段最高.单一感染常见亚型为16、6、58、11、53、52型;多重感染常见亚型为16、11、6、58、51、53型;总体感染常见亚型为16、6、58、11、53、52型;分别占本组感染71.58%、60.47%和66.86%.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常见亚型,≤20岁为58、6、39、11、16、56型,21~30岁为6、16、11、52、58、39型,31~40岁为16、6、58、11、52、53型,41~50岁为16、6、58、11、52、51型,51~60岁为16、6、53、11、58、42型,>60岁为16、6、58、11、53、56型;分别占本组感染76.86%、74.12%、71.33%、65.65%、60.92%和73.57%.在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多见(5.67%),占多重感染的76.89%.单一、多重和总体HPV16亚型分别占24.34%、13.06%和20.04%.结论:陕西省宝鸡地区妇女人群HPV感染率较高,其常见高危亚型为16、58、53、52、39、56型,低危型为6和11型.不同年龄段亚型分布各有不同.总体、高危、低危和高低危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735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735例妇女人群中共检出HPV阳性者220例,总感染阳性率为29.93%(220/735),其中高危型感染阳性率为25.85%(190/735,包括多重高危感染),低危感染阳性率为2.31%(17/735);高低危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77%(13/735)。在被检测的16个高危HPV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16、58、53、52、18和51型,未检测出45型;在被检测的3种低危HPV亚型中依次为6、11、43型。HPV阳性者中单一基因型感染率23.67%(174/735),占HPV感染79.09%(174/220);单一高危型感染率为21.36%(157/735),占HPV感染71.36%(157/220),占单一感染90.23%(157/174)。多重感染率为6.26%(46/735),占HPV感染20.91%(46/220);在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常见达4.35%(32/735),占HPV总感染14.55%(32/220)。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HPV感染率分别为29.41%、31.92%、31.33%、28.40%、32.65%和41.66%,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榆林地区妇女人群宫颈HPV感染率较高,在单一感染中以16、52、58、33、51和11比较常见;在多重感染中以16、58、53、52、18和51型比较常见,综合统计则以16、52、58、53、51和18型感染比较常见。各年龄段妇女人群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元地区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6月17日间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260名患宫颈疾病患者。采集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HybriMax)对其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分型。分析广元地区宫颈疾病感染HPV的概率、高危型HPV(HR-HPV)的感染率,以及比邻地区HPV亚型的分布现状。结果宫颈疾病HPV感染率为36.6%,重叠感染率为13.4%,高危型(HR-HPV)感染率为47.5%,低危型(LR-HPV)感染率为27.9%,HR-HPV感染率高于LR-HPV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感染型为HPV-58、52、16、53、33;人群HPV年龄段总感染率在≤24岁组出现高峰,而后又在35~39岁组出现高峰,45~49岁组出现低谷,≥60岁出现升高,≥6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宫颈炎症患者感染HPV类型谱以高危型HPV-16、58及低危型HPV 11为主,宫颈不典型增生患者感染HPV类型谱以高危型HPV-16、52、58为主,宫颈癌患者HPV类型谱以高危型HPV-16为主。结论广元地地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高感染率和高重叠感染率,HPV的亚型不同,且不同地区HPV亚型的分布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在女性感染者中的分布特征,评估HPV-DNA分型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560例。采集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对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TCT阳性者行阴道镜取活检病理检测。结果 2560例妇女中共检测出HPV-DNA阳性者711例(27.8%),其中高危型265例(10.4%),低危型446例(17.4%)。不同分级宫颈病变中HPV类型感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高危型感染以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患者HPV-DNA高危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3,P=0.339)。HPV-DNA高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患者10例(3.8%),低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者2例(0.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的敏感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特异度和假阳性率低于HPV-DNA分型检测,假阴性率低于二者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测的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was concerned with objective criteria for identification of actual carcinogenic hazards. It u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data on morphologic structures of tumors induced in 12565 albino noninbred rats in the course of carcinogenicity evaluation of 112 chemical agents. The totality of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versus morphologic parameters of tumors and carcinogenicity of the agents. Spontaneous tumors turned to be the cause of death in animals treated with noncarcinogenic or slightly carcinogenic agents wherea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pectrum of tumors were responsible for lethality in those receiving potent carcinogens. It was inferred that increased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tumor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maximum tolerable doses can not be used as a criterion of actual blastogenicity of an age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