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21例小肾癌中实性18例,囊实性2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15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幅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其中5例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5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强化或边缘强化,1例呈明显边缘强化。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术前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动态增强CT表现,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密度、边缘、强化方式,测量病变平扫及CT动态增强各期的CT值.结果 CT平扫: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平均CT值35HU,3例密度均匀,1例病灶内见瘢痕样低密度影,2例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灶.动态增强CT:6例病灶实质部分CT值在皮质期平均94HU、实质期平均110HU;1例病灶的中心瘢痕呈轻微强化,CT值30HU,1例多发小囊状低密度灶分隔呈持续强化;1例增强扫描呈“节段性强化逆转”,3例包膜轻度延迟强化.结论 CT检查是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增强CT肿瘤实质部分明显持续性强化、肿瘤内星状瘢痕并延迟强化、部分病灶可显示完整并延迟强化的包膜等典型征象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术前诊断并与肾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类癌1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不清,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与周缘组织分界较清,见假包膜,瘤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周缘见少量不规则强化血管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4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模糊,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结合临床资料、发病率及影像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和CT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8例患者共9个病灶中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灶,其中7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边缘稍模糊,较大的病灶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2个病灶无明显强化,7个病灶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扫描8个病灶呈渐进性持续强化,较小的病灶甚至可呈等密度。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在CT动态增强扫描时具有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和延迟强化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临床及CT资料,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有无包膜及强化幅度与方式等。结果 10例全部单侧发病,6例位于左肾,4例位于右肾,最大径3.5~12.5cm,平均6.4cm,均呈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密度均低于肾实质或类似于肾实质,6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4例病灶内囊变、坏死,边缘及边界均清晰;7例有包膜;10例均未见钙化,肾盂肾盏均呈受压推挤改变。增强皮质期均明显强化,髓质期实质成分均成持续强化,4例囊变区不强化,3例强化病灶内可见"纤维瘢痕征",周围包膜结构显示更加明显。术前CT检查全部误诊,误诊为嫌色细胞癌7例,透明细胞癌3例。结论肾嗜酸性细胞腺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肾实质内孤立性肿块,密度稍低于肾实质,且密度常均匀一致,可见假包膜,边缘及边界清晰,增强呈渐进性明显强化,体积较大者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增强部分病灶内可见"纤维瘢痕征",而对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CP扫描。结果:8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5例肿瘤表现为胰头颈部较大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胰尾部囊实性肿块,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脏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 4例病灶均位于右肾,肾内部分呈“楔”形,病灶内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区.局部肾实质切迹3例.病变累及肾实质与肾周间隙3例,局限于肾包膜下1例.多期增强扫描4例病灶缓慢强化,其中皮质期1例呈环形强化,所有病灶强化程度均低于肾脏皮质.结论 病变呈楔形分布、内伴坏死、肾周浸润、局部切迹及缓慢强化且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是肾脏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征.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为囊实性结构,2例以实性结构为主,其内伴有少量低密度区,2例以囊性结构为主,伴少量实性成分.15例肿块实性部分静脉期均较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增强扫描各期肿块CT值均低于胰腺实质.15例患者中13例为女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典型的影像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癌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肾癌亚型的CT表现,其中透明细胞癌25例,嫌色细胞癌5例,乳头状癌5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SCT多期扫描.结果 25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出血、坏死及囊变23例,肿瘤内钙化3例.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类圆形肿块,呈轻中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密度低于肾皮质,瘤内出血3例,囊变2例.5例肾嫌色细胞癌平扫为位于肾髓质的类圆形肿块,4例呈均匀密度,1例呈混杂密度,增强后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皮质期密度低于肾皮质.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表现为中心位于肾皮质的椭圆形囊性肿块,可见少量的实性部分及分隔,增强后间隔呈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实性部分强化与肾皮质等同.结论 不同的肾癌亚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为单发病灶,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直径1.5~6.4 cm,8例CT平扫为均匀或欠均匀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肿瘤内见点状钙化灶,所有病例为囊实性肿瘤,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瘤包膜清晰,内可见出血及部分囊变及钙化,肿瘤平扫密度较低,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及强化,少数呈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