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杏采后病害病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杏采后主要病害病原菌细交链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表面分离法和土壤稀释分离法从杏果实、叶片及根围土壤中进行了分离并采用离体和活体筛选,对拮抗效果好的菌株JK-14和JK-11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到14株对这两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占分离总数的13.5%,离体筛选结果表明:JK-14和JK-11能明显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对细交链孢和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R分别为0.74和0.68,0.74和0.73.活体筛选结果表明,JK-14和JK-11对杏采后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处理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经鉴定,JK-14和JK-11分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相似文献   

2.
辣椒发生的一种类菌原体新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害辣椒呈现丛枝小叶症状,叶柄变细伸长,花器变绿。严重时茎杆带化,花序聚生,花器萎落,鳞片发育成小叶片。经多年反复试验,该病原能通过大青叶蝉及嫁接顺利传播,而不能通过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播。罹病辣椒的叶片中脉切片经甲苯胺兰(TBO)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可在韧皮部观察到清晰的枯黄色萤光反应斑,整个维管束组织严重退化变小。用电子显微镜对超薄切片观察,在辣椒病株的筛管中观察到大量的172~311nm的MLO菌体。病株用土霉素(OTC)溶液灌根3周后症状开始缓解,而青霉素处理无效。据此,作者认为引起辣椒丛枝病的病原是一种类菌原体(MLO)。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MLO对辣椒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果品采后病害病症、生防微生物种类、生防机理以及生防方法,并展望了果品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施保克浓乳剂防治香蕉采后病害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正朝着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各种生物防治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天然产物用于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风味化合物、精油、乙酸、茉莉酸类化合物、芥子油甙、蜂胶、植物提取物、壳聚糖、醋酸瓜类萎蔫醇等天然产物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未来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辣椒套种玉米对辣椒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瓮安县位于贵州中部、黔南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1028m,年均温13.6℃,适宜辣椒生产。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辣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4133hm2,辣椒成了瓮安的特色优势作物,但由于夏季高温高湿,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普克唑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GA_3或NAA与普克唑(Prochloraz)处理“紫花”芒果,使普克唑对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的控制、减少腐烂损失、延长贮藏寿命、提高销售可按受率等效果显著增加。对急需黄熟出售和无需延期贮藏的芒果处理以乙烯利、普克唑混合溶液,催熟3~5天黄熟可食,无病害症状,销售可接受率100%。按销售期长短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配合普克唑的采后处理,是一个减少芒果采后病害腐烂、延长贮藏寿命、提高贮藏品质的高效、方便而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宁夏地区乌拉尔甘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菌,依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为供试菌株,测定甘草内生细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宁夏地区乌拉尔甘草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内生菌287株,根中分离出142株,茎中分离出78株,叶中分离出67株,136株属内生真菌,151株属内生细菌.对产孢的53株内...  相似文献   

9.
重寄生菌F46和PR对苹果采后病害三种致病菌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宏萍  宗兆锋 《中国生物防治》2003,19(1):47-48,F003
果、蔬采后病害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水果和蔬菜市场 ,化学防治是控制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 ,然而大量使用杀菌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 3 ] ,迫切需要研究控制采后病害的新方法 ,开发出无公害的新制剂以达到控制果、蔬采后损失的目的。本试验测定了 2株重寄生菌F4 6和PR对引起苹果采后腐烂的 3种致病真菌的生防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菌株 两株重寄生菌F4 6和PR由宗兆锋和法国Alabouvette博士在我国分离获得。梨状毛霉 (Mucorpiriformis,ATCC4 2 556 )、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  相似文献   

10.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 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k. 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 (Aderh. &; Ruhl.) 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 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 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产区猕猴桃采后腐烂病病原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采后腐烂在我国发生普遍.本试验对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山东和江西五省的773个猕猴桃病果进行组织分离,获得739个真菌分离株.经ITS序列比对及代表菌株的科赫式法则验证,确定其中722个菌株为猕猴桃采后腐烂病病原,属于以下11个属:Botryosphaeria、Diaporthe、Neofusicoccum、Al...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胡椒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对海南省琼海、文昌、万宁、海口、定安、临高、儋州、澄迈、屯昌等9个市(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目前危害海南胡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有9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为胡椒瘟病、胡椒枯萎病、胡椒根腐病、胡椒炭疽病和胡椒煤烟病;细菌病害1种,为胡椒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害1种,为胡椒花叶病;其他病害2种,为胡椒根结线虫病和胡椒藻斑病。(2)分布广且危害严重的有胡椒瘟病、胡椒花叶病、胡椒根结线虫病和胡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13.
将废弃物炉渣和菇渣按照不同配比(炉渣∶菇渣=3∶1、1∶1、1∶3)作为辣椒无土栽培基质,筛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适合辣椒生长的基质配方,以菜园土为对照,测定了株高、冠幅、根长、光合参数、生物量、产量以及果实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在体积比1∶1的混配基质中,辣椒增产18.73%,有机酸含量增加0.47%,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0.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90%;在体积比3∶1的混配基质中,辣椒增产10.85%,有机酸含量增加0.27%,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0.19%,可溶性糖含量未见显著变化;在体积比1∶3的混配基质中,有机酸含量增加0.80%,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0.3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1%,但辣椒产量显著降低。得出体积比1∶1和3∶1的炉渣、菇渣混配基质是适合辣椒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其中以体积比1∶1最好。  相似文献   

14.
旱地辣椒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旱作条件下,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栽培方式,设直播(A1)和育苗移栽(A2)两个水平;B因素为覆膜方式,设全膜双垄沟栽培(B1)、半膜垄侧栽培(B2)、全膜平铺栽培(B3)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旱地辣椒栽培模式对辣椒产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移栽较直播栽培的开花期早16 d,红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采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和白色膜全覆盖栽培制种生菜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黑色膜全覆盖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防效高,为76.7%,白色膜全覆盖防效为66.8%,黑膜与白膜全覆盖防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最经济合理的硫酸钾用量为150~225kg/hm2;其中追肥施钾150~225kg/hm2对生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44.6%~47.3%,基肥施钾150~225kg/hm2防治效果为43.2%~45.9%。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证明:合理的栽培密度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酒泉市针对绿叶半结球型生菜最经济合理的栽培密度为35cm×50cm~40cm×50cm。  相似文献   

16.
胡椒Piper nigrum L.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胡椒瘟病是危害其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为了明确胡椒主产区海南万宁瘟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具有防控潜力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异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海南万宁的7株胡椒瘟病样品进行病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检测我国当前登记的20种杀卵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3株从海南万宁地区分离的胡椒瘟病菌均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20种卵菌杀菌剂中抑制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活性最高的是吡唑醚菌酯、氟啶胺、福美双、烯酰吗啉、氰霜唑、甲霜灵等药剂,EC50 < 1 μg/mL;其次是喹啉铜、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氢氧化铜等药剂,1 μg/mL < EC50 < 10 μg/mL;然后是氧化亚铜、王铜、嘧菌酯、香芹酚、霜脲氰、小檗碱等药剂,10 μg/mL < EC50 < 50 μg/mL;几丁聚糖和三乙膦酸铝最低,EC50 > 300 μg/mL。该结果可为热带辣椒疫霉机理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前茬对线辣椒生长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前茬作物下线辣椒植株生长、叶片酶活性和品质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为线辣椒合理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干2007年10月~2009年9月采用小区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不同轮作制度下线辣椒植株形态指标、叶片酶活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莴笋茬和大蒜茬均显著提高了线辣椒叶面积和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