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16)
<正>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以往称讲课精彩的是好老师,所教班级优生多、优良率高的就是好老师。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对好老师的看法有些改变。我想评判好老师的标准不是教出来多少好学生,而是改变了多少"差学生",只有让"差学生"评价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认为现代教育形势下,一名好老师应该是懂得理解、尊重和解放学生的。一、理解学生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能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理解了学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展望‘十三五’",应该说这是一个与实务工作非常紧密的话题,因为全国和各地的"十三五"规划都在准备开展或者已经在开展之中。那么,"十三五"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什么,城乡规划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年会大会上的报告讲到了社会经济变化的现实与前景以及规划改革的方向,而"十三五"就在我们面前,是要马上着手去开展的工作,因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4)
<正>在课余时间,我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平时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心中播撒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在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都明白,学生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而不是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我们不能主宰学生的思维方向,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可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却把学生当成是"容器",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绝大部分的人对教育的要求只剩下了分数,他们用这冷漠的数字界定学生前途。为了这分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正>站在三尺讲台的我们,谁不愿意把自己那一腔赤诚的热情,一颗火热的爱心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谁不迫切希望学生都能领悟谆谆教诲,沐浴爱的阳光并茁壮成长?谁又不尽职尽责关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倾囊相授,并期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身为老师,都能切身感受"师者,父母心",都期望着师爱能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从教至今五年了,我常常在夜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泰戈尔曾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用爱去理解学生,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爱,是老师成功的开始。我们在理解中相容,用爱去感受、体会、寻找。只有爱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一个平凡的老师,不妄想自己能够桃李满园,只想用满腔的情感与辛勤的汗水在孩子的心中撒下一粒爱的种子,并希望这粒种子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能让孩子受用一生。老师的工作是琐碎的,可点点滴滴都与育人有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乐学"课堂的构建,根本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而老师则是这个动力的指引人,教师要做到科学的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锻炼学生的这种自学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的目的是要我们老师做到以学生为根本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改变过去"厌学"的情况,而变成"乐学"。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们融入到学生的快乐当中去,慢慢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7)
<正>周五晚上,高同学和张同学约好去游泳。他们是初一的同学,两家一路之隔。在班里,他们虽然坐得很近,可是学习成绩却差得很远,简直"不在一个星球上"。张同学是"尖子",是学习标兵,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身边不缺鲜花和掌声,是学优生;高同学是"底子",是老师和同学们调侃的"调料",伴随身边的是课堂的无聊和成绩的无奈,是学困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理想的办公空间是怎样的?不同的办公方式,不同的职业,人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和追求,但就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总的方向是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亲和感的办公空间。高校办公空间在所有办公空间中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那么高校办公空间则要符合学生、老师这两类人的需求,然而根据调查研究,这两类人的需求可以说同样是一致的——要使我们有舒适感。其实也就是要使我们的整个高校空间设计要"以人为本"以及"亲和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8)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在改革理念上坚持一个"本"字;在改革内容上,坚持一个"通"字;在改革方法上坚持一个"导"字。从具体路径而言,要打通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增强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获得感;打通师辈教育与朋辈教育,增强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获得感;打通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以增强学生在价值层面上的获得感;打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在行动层面上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不笑不要钱     
《Planning》2014,(36)
<正>哈哈店长:小伙伴们,笑话正排着队等着你们来检阅,不好笑,不要钱哦!老师:汉字是很美丽的,三个"日"是"晶",三个"水"是"淼",三个"人"是什么?同学们:"众"!老师:不错!那三个"木"是什么?同学们:"森"!老师:三个月是什么?同学们:不知道……老师:三个月是一个季度啊……同学们崩溃了。我对妈妈说:"天天在家吃,都吃腻了,要不我们今天去外面吃?"妈妈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给我盛了一碗饭让我一个人去院子里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31)
<正>王菘舟老师曾振聋发聩地指出: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在新课标中,反复出现"语言文字运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语言。语文教学作为其他学科之基,教师要充分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以言审美,以言体情,以言育德,最终达到以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Z2)
<正>一、心灵的沟通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起点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正所谓"亲其师而重其道",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熟知的道理,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是否能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呢?曾经听说某校的廊报上征文的题目是"老师请您这样做",学校的教师就是想听听学生的心声,给老师提出建议,与学生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8)
在大多数中职学校,一提上机课,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可以玩游戏,可见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常令学生沉迷,无法自拔,甚至有些还荒废学业,对此,我们家长、老师常头痛不已。我们老师对此情况,是堵还是疏,是"顺应民心",还是迎接挑战?如何才能控制好游戏化趋势课堂的主导权,引导游戏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奴役"学生?这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38)
<正>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可是作为一名专业硬笔书法教师,怎样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去教学,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认为练字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合格的硬笔书法老师没有脚踏实地坚持练习,教学水平也应该不是很高。那么一个合格的硬笔书法老师应该懂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35)
<正>我们班有80个同学,6个老师,这86员大将中有3个"高人",号称"三高"。他们是我们班的牛人,但凡有人问我友兰小学四(1)班谁最牛,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他们'三高'!""高嗓门"班主任曲老师是我们班最牛的"高人",他的声音特别响亮,我们都称他为"高嗓门"。曲老师经常说不能体罚学生,可班上有很多调皮的同学,怎么才能镇住他们呢?唯有曲老师的"狮吼功"了。曲老师每次"发功"的时候,唾沫星子总会乱飞,声音如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3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一线的英语老师,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感到迷茫和困惑的。以前,只要我们老师精心浇灌,我们的学生就会悉数接收。可如今,面对21世纪的学生,很多老师都感到要教好书已经不是以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当更年期的老师遇到青春期的学生时",更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感到棘手,甚至有些老师最后与学生弄成了"针尖"对"麦芒"的关系。若师生关系搞僵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应如何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来适应跨世纪的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4)
<正>大概十几年前,某语文杂志上刊登的一封学生来信,曾让很多人感慨不已。这封学生来信说:"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信中还写道:"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那么高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和初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是没有区别的。"这封信无疑呈现了一个让语文教师尴尬的事实:语文,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美和魅力,但在我们的语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166-167
<正>前言吴根友(以下简称"吴"):大家晚上好!方旭东教授是杨国荣老师的学生,也是陈来老师的学生。今年11月份,方老师请我去华东师大做一个小型讲座。讲座之前我们有一次非常愉快的交谈,关于政治哲学的。当时方老师对我关于政治哲学的一些思考一再地追问,他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后来我们就决定在武汉大学进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都曾经受过无数老师的教益,有些老师被我们一生尊奉为师长。一个人在中学阶段会受到班主任和某些自己喜爱课目的老师在人格和知识方面的熏陶,到了大学阶段则受某几位教授的影响最为刻骨铭心,罗小未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硕师。她德隆望尊,学生遍天下,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同学们尊称她"罗先生",而且是对建筑系的众多女教师中唯一这样称呼的,对其他女教师则一概称"老师"。这并非性别错位,而是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博学笃志的学者、大师的尊重和对学识的敬畏。今年5月,我们班同学毕业50周年返校聚会,大学时期的老师都已退休,而同学们最想去看望的就是罗先生。她教给学  相似文献   

20.
"90·70"政策颁布已一周年,当人们在讨论市场与政策不符时,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这就是当政策与市场走势相吻合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