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及其临床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1例初诊APL患者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并分析其对临床特征的可能不同影响。结果:在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短型PML-RARα异构体APL组的早期死亡和复发率(4/8)(50%)高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2/13)(15.4%);与长型异构体相反,存活期2月至2年患者含短型异构体的比例(75%)大于存活期2年以上组(33.3%);未观察到患者血液学参数改变与不同PML-RARα异构体有关。结论: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APL患者相比,短型PML-RARα异构体组的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和PML—RARα融合基因连续检测的意义。方法:以全反式维A酸(ATRA)单用或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常规联合化疗巩固,常规化疗、小剂量化疗和维A酸(Tretinoin)交替维持治疗的方案,治疗10例儿童APL。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RT—PCR)方法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连续检测PMI—RARα变化,作为鉴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指标。结果:10例APL中完全缓解(CR)9例,CR率90%。9例CR患儿中4例在CR后14~42个月复发;1例仍在继续治疗中;生存期达34个月;4例在连续CR4~5年后已停药,停止治疗时间为18~96个月,生存期达72~156个月。10例患儿中,8例在病程中PML—RARα转为阴性,首次转阴时间为6~42个月,1例持续阳性。4例复发患儿中,2例复发前持续阳性,2例为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5例仍生存者,至少已2次连续检查为阴性。1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分别在持续CR36和42个月仍阳性的患儿,在治疗干预后均转阴,且长期生存。结论:在连续CR期定期检测PML—RARα可早期发现分子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持续PML—RARα阴性的分子缓解是APL治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04-805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APL患者血液标本(骨髓/外周血)中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50例APL患者血液标本中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阳性47例(94%;47/50),阴性3例(6%;3/50)。正常对照组均阴性,APL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例治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其中25例患者(25/30;83.3%)的PML-RARα融合基因拷贝数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16.7%(5/30)患者复发时PML-RARα融合基因拷贝数明显增高,与初诊时无明显差异。结论: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APL患者在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0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结果:3例APL患者中22例检测到PML/RARαmRNA,其中16例为L型,6例为S型。结论:Nested PCR是检测APL患者PML/RARαmRNA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特征性标志为染色体t(15; 17)(q22; q21)易位,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α(RARα)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典型APL患者因缺乏PML-RARα融合基因,故为RARα与其他伙伴基因融合形成X-RARα融合基因,主要包括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RARα、核仁磷酸蛋白-RARα、核有丝分裂器蛋白-RARα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B-RARα等。未来,深入研究APL相关融合基因不仅有助于明确其发病机制,还有望为APL的治疗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周胜玉  蔡晓燕 《医学综述》2008,14(4):547-550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不同亚型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4至2016年120例APL患者,对比不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的情况。结果 L型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亚型中最普遍,其次是S型和V型。V型患者合并出血的比例明显较L型和S型的低(P0.05),且中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L型和S型的高(P0.05);S型伴发FMS样酪氨酸酶3内部串联突变率比L型和V型患者高(P0.05),且CD34表达阳性率较L型和V型高(P0.05);高、中、低危组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57.9%、29.6%和17.0%。3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亚型维甲酸综合征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的亚型对APL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不同影响。L型最为普遍,V型合并出血的比例较低,S型容易伴发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突变和CD34表达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 对初诊的30例及20例疑似APL的患者进行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进而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 30例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90%(27/30),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20例未确诊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15%(3/20),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50%(10/20),其余7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达到完全缓解(CR)后有7例融合基因阴性,随访至CR后2年,发现7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比例较高患者分别于1~3个月后复发.结论 FISH技术对APL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并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可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种方法,对21例AP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1例AP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t(15;17)染色体易位18例,D-FISH检测均为PML/RARα融合基因(+);2例阴性和1例因无分裂相而无法分析结果者经D-FISH检测均为(+)。D-FISH检测总阳性率100%(21/21),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阳性率85.71%(18/21)。结论: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D-FISH检测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APL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0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结果30例APL患者中22例检测到PML/RARαmRNA,其中16例为L型,6例为S型.结论Nested PCR是检测APL患者PML/RARαmRNA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维甲酸受体(RARα)基因的全长CDNA片断为探针,检测了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细胞中RARα基因的结构.结果发现1例有RARα基因的重排,另1例带型与胚原型一致,但在RARα基因的某区域有基因高度扩增的异常现象.提示扩增也可能是导致APL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小宁  衡春  陈凤丽 《吉林医学》2010,(35):6514-6515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分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价值。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采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同时染色体R显带法分析是否存在t(15;17)。结果:41例确诊的APL患者中FISH检测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00%,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典型t(15;17)38例,复杂核型1例,正常核型2例,检出率为92.7%。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和染色体分析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可作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闪中的价值。方法对初诊的30例及20例疑似APL的患者进行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进而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30例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90%(27/30),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20例未确诊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15%(3/20),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50%(10/20),其余7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达到完全缓解(CR)后有7例融合基因阴性,随访至CR后2年,发现7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比例较高患者分别于1-3个月后复发。结论FISH技术对APL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并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可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水平,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 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L/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CML患者的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3.3%(28/30);检测15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7%(13/15).2)3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2/3).15例APL患者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经亚砷酸+化疗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7/15).结论 实时定量RT- PCR 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欣  刘林  陈建斌  王建渝  肖青 《重庆医学》2013,(28):3382-3384,3387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TRA联合ATO诱导治疗+序贯巩固化疗+ATO/ATRA维持治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在高危组与中低危组间,及不同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高危组和中低危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0%和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0.0±14.5)%,(96.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6.7%±19.2)%,(93.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PML-RARa融合基因BCR1亚型组与BCR3亚型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年OS率分别为(95.7±4.3)%,(78.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DFS率分别为(92.9±6.9)%,(8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ATRA联合亚砷酸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尤其对于BCR3亚型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融合基因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荧光原位杂交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ML/RARα易位探针对8例初诊和6例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例正常对照进行t(15;17)融合基因检测,并与经典细胞遗传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显带分析8例初诊患者均为t(15;17),6例缓解患者中3例为t(15;17),3例为正常核型。FISH检测显示,8例初诊和5例缓解患者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红,绿荧光信号,只有1例缓解患者和正常对照为正常15红色信号和17绿色信号。研究发现2例M3V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达80%以上,一般M3阳性率在60%左右,缓解中的患者阳性率普遍下降在20%以下,另外发现2例15三体患者和2例伴RML/RARα融合基因的同时增加1条17号染色体的绿色信号。结论 FISH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对M3的诊断及缓解后残余的畸变肿瘤细胞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观察PML/RARa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为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出现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1后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CR2后2个月再次出现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a融合基因,可早期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方法4例患者用亚砷酸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3例用亚砷酸联合化疗巩固治疗,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用维甲酸诱导治疗,缓解后,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和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于诱导治疗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1例于完全缓解后半年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死于心力衰竭,其余4例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的APL对亚砷酸或维甲酸(少数患者)诱导治疗是敏感的,亚砷酸或(和)维甲酸联用化疗巩固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个亚型。它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A酸受体仅(RARα)基因发生易位,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ML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PML—RARα的结构、功能及其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