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对肾移植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的了解日益深入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目前肾移植的短期效果与上一个世纪已不可同日而语,我国肾移植术后人、肾1年存活率超过90%的单位比比皆是,但无论国内外,移植界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瓶颈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于立新 《器官移植》2010,1(6):325-327
在过去的30年里,肾移植术后的短期存活率大幅提高,但是长期存活效果并无长足进步,尸体肾移植术后的半数患者存活期约在8~10年间。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肾移植后BK病毒感染、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肾毒性成为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30年中,肾移植术后的移植肾短期存活率大幅提高,但是长期存活效果却并无长足进步.尸体肾移植的移植肾半寿存活期大约为8~10年.肾移植术后进行长期、规律、有计划的随访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移植肾早期病变及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有利于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肾移植术后的随访监测包括针对移植肾功能和免疫抑制剂的监测,以及对受者免疫状态的监测.前两者是目前临床广泛实施的,关于受者免疫状态的监测,意义重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否影响移植肾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方法 对1992年6月至2004年6月所行肾移植的495例受者进行了随访,其中术前HCV抗体阳性受者27例(HCV阳性组),随机抽取HCV抗体阴性受者27例作为对照组,行组间配对研究,分析HCV感染状态对肾移植受者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HCV阳性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14%和6.38%,P<0.01),HCV阳性组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3.40%和12.76%,P<0.01),对照组肾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显著高于HCV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V感染可以明显增加肾移植受者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莱姆德公司LAT1240、LM720R、SSP2LB试剂,准确检测112例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体内PRA的水平及其抗体的特异性,评估其致敏状态,应用CREGs配型标准选择最匹配的供者。结果112例受者中,HLA-Ⅰ类抗体阳性43例,Ⅱ类抗体阳性39例,Ⅰ、Ⅱ类抗体均为阳性30例;HLA配型0~5个位点错配数分别为6、39、38、21、7、1例,术后移植肾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排斥反应18例、慢性排斥反应5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因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死亡13例(其中移植肾带功能死亡5例)。目前人存活99例,肾存活96例,5年、3年和1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6.21%、86.96%和91.96%。结论运用CREGs配型原则,能使供、受者间的HLA相配率显著提高,可减少PRA对肾移植的不良影响,提高PRA阳性受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组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和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专题研讨已历时1年多.在此期间,共举行4次高层学术研讨会,并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上发表了10余篇相关文章,就CAN的形成原因、最新研究进展和防治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预后.方法 分析197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3150例次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其中共有59例患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别为:原肾肾癌6例,原肾肾盂输尿管癌4例,膀胱癌14例,前列腺癌7例,肝癌9例,胃癌3例,肠癌2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3例,皮肤癌2例,肺癌2例,甲状腺癌1例,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将上述肾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的59例患者作为移植人群肿瘤组;另选择同期普通人群中性别相同、肿瘤确诊时年龄相同、肿瘤病理诊断以及病理分期相同的59例患者作为普通人群肿瘤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发生后的存活情况.用Cox风险分析模型对影响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存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1.9%(59/3150),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移植人群肿瘤组和普通人群肿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3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分期是影响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存活率的主要不利因素;外科手术和肿瘤发病时移植肾功能正常则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与普通人群中的肿瘤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发生恶性肿瘤后的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肾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终末期肾病患者得到了理想的救治。但是仅追求肾移植手术的成功是不够的,肾移植受者还将面临排斥反应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感染、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异常、造血系统异常、新发肿瘤等问题。来自家庭、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也严重影响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Rh血型系统是人类常见血型系统之一.中国人中Rh血型阴性者极少,约占1%,因此有关Rh血型不符的肾移植国内所积累的经验有限.目前Rh阴性受者接受Rh阳性供肾移植的个案报道较多,并认为其安全可行[1-2],而Rh阳性受者接受Rh阴性供者肾移植及其安全性报道甚少[3],且未见远期存活病例的随访报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6年成功完成两例Rh阳性受者接受Rh阴性供者肾移植,现已随访6年1个月,受者均存活,肾功能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感染及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是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存活率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其长期存活率仍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找到移植后早期能够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临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简便而有效的预测方法.移植后1年时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与移植肾长期存活密切相关,但是移植后1年内肾功能的变化趋势在预测肾移植的长期效果方面同样重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将两者结合作为预测指标观察其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关系,以评估该指标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的肝移植领域发展迅速,移植疗效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肝移植的长期生存率在稳步增长,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长期存活的移植受体,因此如何加强和规范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中、长期的管理,关注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们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评价和预测西罗莫司(SRL)与环孢素A(CsA)联合应用以及早期撤除CsA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影响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后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采用SAS软件 ,统计 2 0 16例2 10 5次肾移植患者中的 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 ,用Log 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 ,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 1986年以后 ,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5 %、75 .2 %、6 5 .5 %、4 8.4 % ,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 ,存活率则为 91.0 %、82 .0 %、75 .9%、6 8.5 % ,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 0 .14 )年和 (14 .0 9± 0 .2 0 )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 :供肾冷缺血时间 ,移植次数 ,免疫抑制用药种类和组合 ,排斥 ,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 ,急性肾小管坏死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感染并发症等。多变量分析发现 ,有 18项危险因素影响肾移植后的人、肾长期存活。结论 免疫抑制剂的改进不但提高肾移植后的人、肾短期存活 ,也显示出提高长期存活的趋势 ;提高供肾质量 ,减少受者带肾功能死亡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肾移植长期受者贫血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肾移植长期受者258例为研究对象,总结贫血的性质和发生率,分析贫血与红细胞生成素(EPO)、肾小管功能、肾功能、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 25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受者,贫血的总发生率为41.1%。受者大部分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部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极少部分为溶血性贫血。贫血受者中,大部分为EPO缺乏,少部分为EPO抵抗。受者的血红蛋白(Hb)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r = 0.348, P < 0.01;r = 0.351,P < 0.01);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负相关(r = -0.327,P < 0.01)。在Scr正常的情况下,贫血组肾小管病变比非贫血组严重。贫血受者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贫血受者(P < 0.01)。环孢素+硫唑嘌呤+泼尼松方案(CsA+Aza+Pred )贫血的发生率为69.0%;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CsA+MMF+Pred)贫血的发生率为35.8%;他可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FK506+MMF+Pred)贫血的发生率为34.8%;西罗莫司(雷帕霉素)+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 (SRL+MMF+Pred)贫血的发生率为41.7%。骨髓抑制是硫唑嘌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Hb与硫唑嘌呤的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 = -0.354,P < 0.01);Hb与霉酚酸酯的剂量(2~3 g/d)及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 = -0.285,P < 0.05;r = -0.372,P < 0.01);Hb与雷帕霉素的剂量(2~5 mg/d)及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 = -0.278,P < 0.05; r = -0.359,P < 0.01)。贫血受者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贫血受者(P < 0.01)。 结论 肾移植长期受者贫血的发生率相当高。贫血不仅与肾功能、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而且也与EPO、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相关。贫血是肾移植受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肾移植长期存活受者致敏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肾移植长期存活受者的致敏状态,并分析其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在定期随访的肾移植受者中,选取存活3年以上的受者66例,其中肾功能正常者46例,慢性肾功能减退者20例,用Lambda Antigen Tray(LAT)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可溶性抗HLA抗体,分析抗体的类型和特异性、致敏与肾功能及移植后时间的关系。结果 肾功能正常组轻度、中度、高度致敏分别为9例、0例、2例,肾功能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长期低剂量免疫抑制维持用经的免疫学基础。方法: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为工具,对28例长期低剂量免疫抑制维持用药的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分析细胞表型与临床用药和移植效果的关系,并与常规剂量药组和慢性移植肾失功能组比较。结果:低剂量组CD95、NK及HLA-DR阳性细胞数目与正常人接的,而在常规剂量组和移植肾失功能组中,CD95明显升高,NK细胞明显减少。结论:CD95、NK及HLA-DR水平可用于评价长期肾移植受的免疫状态,并有可能作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合适的尸体作为肾供体,因此,一旦获得,就应尽可能保证有效。供体年龄对移植存活率的影响尚未肯定。Darmaly等先后报道,供体年龄少于10岁,高于50岁者移植效率不好;然而,Boczko,Glass,Koctstra等却没有证明这种影响。因此,作者对Nijmegen大学医学中心近10年来所有尸体肾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随访至少6个月,接受移植者中年龄不到16岁者不列入本研究。病人分为三组: A组:供体年龄不到11岁,36例 B组:供体年龄11~51岁,374例 C组:供体年龄51岁,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