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侵蚀性葡萄胎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β-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2年收治的子宫角妊娠21例.结果:8例确诊为宫角妊娠,9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早孕人流术子宫穿孔,1例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畸形,1例误诊为不全流产,1例误诊为绒毛膜癌.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2例.结论:宫角妊娠易被误诊为异位妊娠或其他与妊娠相关的疾病,仔细的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B-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 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传才 《吉林医学》2011,(8):1539-1540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①观察妊娠囊是否位于宫底(纵切)及一侧宫角(横切);②判定妊娠囊与蜕膜化子宫内膜的关系;③妊娠囊与外周子宫肌层的关系;④将超声检查的提示性诊断与临床手术后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8例宫角妊娠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6例,另2例随妊娠进展,在8~12 d后随访时演变为宫内正常妊娠。结论: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可见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向宫底及一侧宫角部延伸时,可随孕龄及妊娠囊大小不同,将妊娠囊部分式完全包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大丰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1例子宫角部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宫角妊娠的术前B超诊断率为67.86%,结合腹腔镜的诊断和治疗,准确率提高,误诊减少。结论在临床上,对停经、阴道出血和腹痛的患者要及时行B超检查,B超无法明确诊断时应及时进行宫/腹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周柳英  陈德新 《四川医学》2010,31(7):999-100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的作用及预后评估。方法经阴道超声行纵切及横切面扫查:①观察妊娠囊是否位于子宫底(纵切面)及一侧宫角(横切面);②判定妊娠囊与蜕膜化子宫内膜的关系;③妊娠囊与外周子宫肌层的关系;④将超声检查的提示性诊断与临床手术后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随机观察52例,28例超声提示宫角部妊娠,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6例,另2例随妊娠进展,在1~2周后随访时演变为宫内正常妊娠。超声提示间质部妊娠24例,后均经临床证实。结论经阴道超声行纵切及横切面扫查在鉴别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时确有重要价值。尤其当妊娠囊大小约在1.5~2.5cm时,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女,33岁,孕4产0,曾有右侧输卵管妊娠史.平素月经规律,因停经68d,发现异位妊娠1d,于2012年8月4日来我院就诊. 入院检查结果: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75810mIU/ml,经腹部超声示子宫前位,宫体大小7.9cm×5.8cm×4.9cm,肌层回声欠均,内膜厚1.2cm,宫内未见确切孕囊(图1,见封三),左侧宫角外见一周界尚清、不规则囊实性不均回声包块,大小约5.6cm×6.6cm×5.0cm,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图2,见封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lor flow image,CDFI):其内探及极丰富血流信号,RI=0.29(图3、4,见封三).右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游离液性暗区.超声提示:子宫增大,左附件不均质包块-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合并侵袭性葡萄胎?盆腔增强核磁示:子宫体积增大,11.0cm×6.0cm×7.0cm,形态失常,左侧宫角处病灶呈不规则形,大小约2.8cm×2.2cm,其内可见带分隔的囊腔,病变信号不均,可见多发流空信号影.提示:子宫角病灶,异位妊娠合并侵袭性葡萄胎可能.后行全麻下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0周,左侧2/3表面呈紫红色,表面血管增粗怒张,质极软,右侧1/3见正常子宫.左侧输卵管迂曲,峡部至子宫角段清晰可见,无明显增粗,表面颜色正常,左侧卵巢正常大小.经会诊诊断,考虑子宫宫角部绒癌,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9~2006年子宫角妊娠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前误诊2例,其中1例因延误手术时机而死亡;1例术中才明确诊断;1例孕早期B超确诊后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另1例发生破裂后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行剖腹探查证实。结论:妊娠早期常规B超检查及引产前常规B超检查,提示胎盘是否位于子宫角部,可减少子宫角妊娠的误诊及破裂。该病极易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混淆。根据Jansen等对子宫角妊娠的诊断标准可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门诊接诊异位妊娠患者11例,年龄21~40岁.除2例有月经紊乱外,其余无异常月经史,7例有人流史,4例为初次妊娠,1例曾行输卵管结扎术.除1例为产后6 mo外,其余10例均有停经史,其中停经4 mo的2例,停经3 mo的3例,停经40~70 d的5例.全部病例均出现阴道流血,腹痛,下腹局部压痛,其中8例腹部剧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伴向左或右肩及背部放射,头晕、眼花、倦怠.子宫增大或触及包块6例.尿HCG阳性率100%,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8例占72.7%,B超检查11例均提示子宫角妊娠.对10例进行了剖宫,发现属残角子宫妊娠1例占10%,右侧宫角妊娠4例占40%,左侧宫角妊娠5例占50%,均发现胚囊、胚胎或绒毛,分别施行了病灶清除.由于1例人流时未发现绒毛组织,B超检查确诊宫角妊娠尚未破裂,仅行刮宫术治愈.  相似文献   

10.
<正> 滋养细胞疾病是由绒毛滋养叶病态增殖的一组疾病,可分为良性葡萄胎、恶性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本文就B超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价值讨论如下。1 资料和方法我院在1992年6月~1997年6月间,B超诊断出滋养细胞疾病的住院病人72例,其中良性葡萄胎63例,侵蚀性葡萄胎9例。采用SAL-32B型及Aloka-SSD630线阵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病人适当充盈膀胱后,取仰卧位,在耻骨联合上方反复多次作纵横斜切面探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腔内、肌壁间、浆膜层有无病灶,以及双侧卵巢情况。对已确诊为滋养细胞疾病者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B超,动态观察子宫及病灶变化,以判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葡萄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良性及恶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多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病灶内血流的阻力指数,同时记录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值。结果:27例葡萄胎患者病灶处血流非常丰富,呈高速低阻型,血流阻力指数(RI)≤0.4。血HCG增高,大于2 000U/L。经化疗治疗后复查,病灶处RI呈逐步升高趋势,血HCG逐步下降。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葡萄胎的良恶性诊断及疗效观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角部妊娠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子宫角妊娠患者声像图特点。结果:27例子宫角妊娠,超声诊断24例,3例将宫角妊娠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简洁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71-37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胎盘宫角附着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某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术3522例患者中发现胎盘宫角附着9例患者,对该组患者的孕期资料、术中情况、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均并发产后出血,其中3例患者先行宫腔填塞,无效后再进行宫角缝扎术,产后出血量865~1550ml,平均1172ml;5例患者直接行宫角间断缝扎术的患者,产后出血量465~975ml,平均721ml;1例患者因产后出血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产后出血量2210ml。3例患者术后患侧输卵管损伤,1例患者术后诉腹痛。结论胎盘宫角附着发生机制不清,可能是宫角妊娠至足月的少见表现,或是孕卵着床部位接近宫角,胎盘生长时累及宫角。剖宫产术中容易并发产后出血,采用患侧宫角间断缝扎术可简单有效止血,术后并发症少,可不需行宫角楔形切除术。术中单用宫腔填塞对该类病例止血效果不佳。如并发DIC,多种止血方法无效者,仍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后鉴别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方法:将13例IVF-ET术后并发宫角妊娠或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超声检出宫角妊娠7例,1例宫角妊娠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第1次超声检查误诊为宫内正常妊娠,后患者不规则阴道出血复诊检查出宫角妊娠;超声检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1例间质部妊娠误诊为宫角妊娠,1例宫角妊娠合并对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检查时漏诊间质部妊娠。TVS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中诊断符合率为7/9、3/5。结论:TVS能观察子宫与胚囊的关系,辨别宫腔与胚囊的连接方式、胚囊周围有无肌层组织包绕及局部彩色血流分布情况等,对鉴别IVF-ET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有很大帮助,并可动态监测妊娠进展,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病灶处血流阻力指数(RI),结合血hCG值.结果 41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中病灶处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RI<0.4,血hCG增高.治疗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hCG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以及观察疗效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林光 《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147-1148
子宫角妊娠(简称宫角妊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妊娠,是指孕囊种植在子宫角处,它可引起流产、胎盘滞留等并发症,并可造成子宫角破裂,出血迅猛,危及孕妇的生命,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延误诊治,导致不良结局,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以往宫角妊娠的发生罕见,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发生率不断上升,宫角妊娠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回顾性总结8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点及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宫角妊娠的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宫角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仅占异位妊娠的2%~4%[1].宫角妊娠若发生破裂,将引起致命性的腹腔内大出血和休克.以往对宫角妊娠的治疗是采用开腹行子宫角楔形切除或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我科于2005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宫角妊娠部位荷包缝合法治疗宫角妊娠妊娠25例,均成功治愈,无1例中转开腹和扩大手术范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3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子宫角部位妊娠囊或妊娠包块与子宫内膜的关系、与外周肌层厚度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妊娠囊或妊娠包块的血供情况。结果:23例宫角妊娠,超声断符合率82.6%(19/23),2例笼统诊断异位妊娠,2例误诊为间质部妊娠;12例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66.6%(8/12),3例笼统诊断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宫内早孕。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决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报告12例滋养细胞疾病,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认为在葡萄胎清宫后2周或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化疗结束时都应对子宫采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检查,必要时可行子宫造影,以便早期发现子宫病灶,及早化疗,并以子宫病灶是否消退作为恶性滋养细胞疾病临床治愈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56例子宫角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子宫角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子宫角妊娠中,49例有明确停经史,7例为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无明确停经史.阴道出血21例,下腹痛22例,休克6例。B超检查55例,其中发现宫角妊娠36例.术前误诊12例(21%).其中4例误诊为异位妊娠.7例误诊为不全流产,1例误诊为先兆流产。11例行化疗.3例化疗失败后改行手术。15例在B超监视下行清官术.2例在腹腔镜监视下行清官术。19例行剖腹手术,其中9例术中见子宫角妊娠破裂,行子宫角楔切术,另有l例子宫角妊娠破裂出血难以控制行次全子宫切除术,9例未破裂行子宫角孕囊剔除术.这9例中有5例术中病灶局部注射MTX。12行腹腔镜手术.其中9例行子宫角楔切术.包括套扎切除和电凝切除.其余3例行子宫角部孕囊剔除术并局部注射MTX。全部手术病例术中顺利。结论子宫角妊娠症状复杂.早期较易误诊,容易发生子宫角部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故宜早期诊断,及早治疗,B超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早期诊治,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子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治,且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