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昌是我国明末清初的医学名家。他所阐述的“秋燥论”、“大气论”和对伤寒温病的独特见解,常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而他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独到之处,却常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分析喻氏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创见,兼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畜鱼置介喻氏平生治学,富于想象。曾有“畜鱼千头者,必置介类于池中”的设想,认为“鱼虽潜物,而性乐于动,以介类沉重下伏之物,而引鱼之潜伏不动”。他用这个“同气相求”的原理,借以说明人体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病理情况下,“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治疗时,“上脱者,用七分阳药,  相似文献   

2.
浅议“清,补,和”法治疗感染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染性休克属中医“闭、脱”证范畴。目前对于脱证常用益气养阴固脱法、回阳救逆固脱法、养阴复脉固脱法。对于闭证则以开闭祛邪为大法,如用“三宝”及苏合香丸等。然临床所见感染性休克并非单纯的闭证或脱证,往往兼夹,或闭中有脱,或脱中有闭,使治疗更为复杂。故有学者提出开闭固脱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有见于此,笔者以为“清、补、和”法也是治疗其  相似文献   

3.
“散者收之”,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指一些疾病表现“散”的证候时,可采用“收”的治疗法则。这是临床上使用收涩法的理论根据。“散”是耗散不固之意。凡精气不能约束固守的病证,都属“散”的范围。如多汗、滑精、遗尿、久咳、虚喘、怔忡等,推而至肠脱不固的脱肛,冲任不固的崩漏,以至元气散越的亡阳虚脱等,其病理均呈散而不收,也应包括在内。“收”是收敛固脱之意。凡用固表、敛肺、纳气、涩肠、固肾以至固经、益气固脱、回阳固脱等治法均属之。临床上可按脏腑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收涩法。(1) 卫气不固,汗出过多,选用局方牡蛎散(蜜  相似文献   

4.
总结仝小林院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临床经验,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提供治疗思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学“寒湿疫”,病因为寒湿戾气,病程分为郁、闭、脱、虚四个阶段,重症主要处于“闭”和/或“脱”二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闭”期病机为疫毒闭肺,治当宣肺通腑、化痰通络,以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脱”期病机为内闭外脱,治当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宣肺通腑、化痰通络,以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在中风闭证脱证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祖国医学称为“中风” ,根据发病有无神志不清 ,分为中脏腑、中经络。中脏腑属于中风重症 ,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闭证”与“脱证”。闭证是重症中之轻者 ,脱证则是重症中之极重 ,二者的治疗截然不同 ,因此能否准确的将二者分开 ,是迅速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脑血管病急性期 ,多表现为闭证 ,临床亦好明确 ,但何时出现脱证表现、开始向脱证转化或何时已为脱证 ,则难于体察。临床中能及时发现病情已由闭证向脱证转化 ,及时有效的给予固脱治疗 ,或根据闭与脱孰轻孰重权衡主次 ,标本兼顾 ,十分关键。而…  相似文献   

6.
贾建义 《中医杂志》2001,42(11):645-646
通过对张锡纯治疗阴虚劳热系列方剂的分析,结合张氏在方论中的阐述,认为张氏治疗阴虚劳热证有其独特的经验,对阴虚劳热的病因病机强调“劳字从火,阴虚强半”、“劳多兼瘀”;在治疗上紧紧抓住“阴虚专责重于脾”围绕“脾阴虚”这一主题组方;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脱症”的发生,强调凡“元气之脱,皆脱在肝”。  相似文献   

7.
乳酸性酸中毒属于中医“秽浊”、“神昏”、“脱症”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失健运 ,湿浊中阻 ;心火肝郁 ,痰浊蕴结 ;误治失治 ,阴脱阳亡三端。治疗上中医可分痰浊中阻型、痰浊蒙蔽型和阴脱阳亡型灵活论治 ;宜抓住治疗时机 ,中西医结合以提高疗效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中西汇通流派妇科病对药学术传承发展,形成了以张锡纯-柳学洙-陈宝贵为代表的主要传承脉络。学术特色以“治冲安冲”理论及治冲安冲对药为主要传承核心理论体系,以“大气学说”理论及“补气固脱”诸法为主要传承创新治疗大法,提出了“补气固脱、敛肝固脱,补脾固脱、收敛固脱”“母子同治、补肾安胎”的创新治法及别具一格的对药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脱疽”范畴。《内经》、《灵柩·痈疽》中载:“发于足指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衷急斩之!不则死矣。”《千金翼方》对脱疽病主张采用“毒在内则割,毒在骨则手术治疗法”。这都指出了脱疽疾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虽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对本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5):193-194
乳酸性酸中毒属于中医“秽浊”、“神昏”、“脱症”等范畴。主要在病机可概括为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心火肝郁,痰浊地;误治失治,阴脱阳讯三端。治疗上中医可分痰浊中阻型、痰浊蒙蔽型和阴脱阳讯型灵活论治。宜抓住治疗时机,中西医结合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脱疽”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又称为“脱痈”,“脱骨疽”等。主要是指动脉闭塞或栓塞所引起的肢体坏疽性疾病。解放以后,我国以中医中药治疗“脱疽”取得显著成效,充分显示出其特色和优越性。为了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对其中医传统疗法作一初步探讨,以供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又名“脱痈”。笔者在临床中以自拟活血通脉汤配合外治法治疗3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山雷通过对中风闭、脱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处方用药的探讨揭开了中风闭脱证的神秘面纱.尤其是“闭证宜开”、“脱者宜固”更是为临床对中风闭脱证的诊治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许敏  赵旭涛  张群 《河北中医》2024,(1):134-136
喘证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喘息发作、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的临床疾病,严重者会出现由喘至脱,形成喘脱的危险,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肺肾同源”是指肺肾为母子关系,生理上相互滋生,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多肺肾同治。目前已有学者运用肺肾同源、金水相生的方法治疗与喘证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从肺肾同源的角度治疗喘证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萸肉,古今诸医家多注重其补益肝肾之功效,然而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其撰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其更善于“救脱敛汗”,将其用于治疗脱证、血证及痹证等,多有新意,且收效甚佳,颇能启发后学者的思路,故归纳如下。1敛汗固脱古今诸医家治疗脱证多选用人参,而张锡钝认为“人参之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EASO)是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当LEASO发展至坏死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LEASO属于中医“脱疽”范畴,运用中医外科理论指导治疗“脱疽”疗效明显。文章通过明确坏死各期表现,正确运用“提脓去腐”及“煨脓长肉”理论辨脓治疡,指导临床用药,为中医药治疗LEASO坏死期提供理论支持及经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气随血脱”和“血脱益气”是中医临床不失时机治疗猝暴出血理论指导的圭臬。下从气血阴阳、以气为本、气血生固、先贤应用等有关文献资料加以归纳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8.
1 夺与“脱”通《灵枢·营卫生会》说 :“故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文中两“夺”字均与“脱”通。夺、脱俱属上古月部字 ,因而例得通假。《史记·匈奴传》:“其老亲岂有不自脱 ,温厚肥美 ,以斋送饮食行戍乎。”《汉书·匈奴传》引此文时“脱”作“夺”。《千金方》卷第二十五说 :“而脱血者无汗 ,此是神气 ;夺汗者无血 ,此是精气。”上句作“脱”,下句作“夺”,表明夺、脱可通。因而上文可写作“脱血者无汗 ,脱汗者无血。”其“脱血”、“脱汗”,亦即“血脱”、“汗脱”,此与《灵枢·决气》中“精脱者耳聋 ,气脱者目不明”,《难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从“寒温失调,营卫不和”、“疫毒生热,热伤营血”、“寒暑恋湿,湿阻三焦”三方面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病理,并以“风寒外束,湿热内蕴”、“太少同病,气血两燔”、“卫强营弱、气阴欲脱”、“膀胱热结,肠腑津亏”等证型列举病例作了详细阐发。  相似文献   

20.
雷神山医院C5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多处于中期炎症吸收不良阶段,其病理演变规律是湿毒伏于膜原,湿困中焦、枢机不利,上侵太阴、湿毒郁肺;其中痰瘀闭肺是关键病理机转,若不能及时逆转而致心肺阳气耗损则成虚脱之变,由闭转脱则危殆矣.因此,文章从关键病理机转进行探讨,认为随“机”论治是战“疫”之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