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现代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医疗设备质控工作制度、优化质控检测流程、强化质控检测技能培训等方面介绍了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工作内容及方法,并从开展质控有利于提高医患安全、质控需要全程管理、全员参与以及加强横向、纵向合作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开展环节实时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建立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相互之间实时的、互动的质量控制模式,临床科随时对医技科的质量实行实时质控、医技科随时对临床科的质量实行实时质控,医教科对所有临床科和医技科的质量实行日常随机抽查和每季度集中检查。结果:开展环节实时质控2年多来我院的医疗质量有明显提高。就医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实施环节实时质控是基层专科医院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制定并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个人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与考核。实行院科两级质量控制,以科室自查、质控办月查、职能部门联合检查等方法促进办法落实,每月将检查结果交质控办汇总,经积分管理考核小组讨论通过后全院通报。实践表明,办法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4.
叙述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科室持续改进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散,并提出科室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的做法院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规范书写《质量管理本》;制定《临床科室质控员管理办法》,控制和激励管理工作;经常开展质控培训工作;督导检查,抓住重点环节、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环节实时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建立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相互之间实时的、互动的质量控制模式,临床科随时对医技科的质量实行实时质控、医技科随时对临床科的质量实行实时质控,医教科对所有临床科和医技科的质量实行日常随机抽查和每季度集中检查.结果开展环节实时质控2年多来我院的医疗质量有明显提高,就医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实施环节实时质控是基层专科医院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环节实时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建立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相互之间实时的、互动的质量控制模式,临床科随时对医技科的质量实行实时质控、医技科随时对临床科的质量实行实时质控,医教科对所有临床科和医技科的质量实行日常随机抽查和每季度集中检查。结果:开展环节实时质控2年多来我院的医疗质量有明显提高,就医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实施环节实时质控是基层专科医院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院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质量建院”思想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共识,医疗质量管理形成了三级管理、四级控制模式,在组织、实施等方面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医疗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具有不利影响。本文仅就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阐述一些看法。1 问题1.1 重视临床科室质量管理,轻视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从医院领导到机关质控部门,对临床科室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视,基本做到了组织严密、内容全面、检查经常,问题处理得及时、有力。而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在全面性、严密性、经常性等方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辽宁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现状,辽宁省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制定了辽宁省省级质控中心工作统计表和电子档案,并收集相关数据,对辽宁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从省级质控中心的组织架构、制度建立、质控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对全省36个省级质控中心质控工作进行统计分析.调研显示,辽宁省省级医疗质控中心组织完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开展得当,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显示,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要依靠各专业质控中心长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质控工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质量控制图(以下称质控图)是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它能够简单、快捷、及时的观察、判断、分析各项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并且与标准值比较,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控制。质控图分为分析质控图和管理质控图。常用的计量质控图有: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Rx图)、百分位数控制图(Px图)。结合本院医疗指标具体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医院肿瘤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是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我国肿瘤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在医疗资源、质控组织、规范指南、质控指标、信息化质控、监管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三级医保质量管理组织和指标考核体系,完善医保沟通与协调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医保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了医保管理,提升了医保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县域医共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共同体,实行集团内人、财、物共享,实施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持续改进,对比实施前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革后医共体内基本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医院的业务量、门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手术总服务台次、收支结余实现了“四增长一下降”,提高了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患者满意度高于改革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医疗保险病历缺陷的分析,建立病历质量控制体系,使病历质量进一步提高,以确保医保政策的执行,也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保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健全病案全程质控体系;对运行病案、出院病案、终末病案等病案形成全过程进行质控;落实奖惩,持续改进等措施,实现了病案质控由“终末质量监控”向“病案全过程、各环节、多层次的动态质控”的转变,持续提高了病案质量,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建立医疗质量检测与控制指标的基本情况,并从成立质量指标管理组织、明确数据采集流程、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就构建医疗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医疗质量信息监测系统的应用,产生了质量统计指标,使医疗质量管理更加客观,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日间医疗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日间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范畴不断延伸,服务内涵更加丰富。《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使我国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有了纲领性指导文件。《规定》首次明确了日间医疗的定义,从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规定》的出台,对推动日间医疗的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百姓放心医院创建活动:医疗质量提升的推手与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动态管理第二周期及第三批创建活动的考核,认为创建活动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质量管理实践体系,并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了医疗安全保障机制;(2)成为医疗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3)抓住了质量建设的核心;(4)提升了数量质量指标;(5)营造了医院安全文化;(6)促进了病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某医联体二级医院病案质控现状,为进一步规范病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案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情况调查表》。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占比描述。结果共调查二级医院110所,平均编制床位与病案人员的配备比例为67.33:1。病案室属于独立科室的医院有22所,占20.00%。病案收集、病案整理、病案复印等工作开展比例较高,均>80%。病案保存方式以纸质为主,占56.36%。对终末病案进行质控医院较多,对门诊病案开展质控医院较少。病案书写不及时、病案管理人员少、病案质检率未达到100%等是病案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建议优化二级医院病案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病案室工作职能,增加病案管理人员配备,提高病案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医联体管理和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两个主要任务的层面,研究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两个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旨在服务于医疗质量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国家质控中心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家质控中心与其他质控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结果 国家质控中心的设置是中国特色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安排,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其满足了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结论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发挥了参与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应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他中心协同发展,将对医疗质量资源高效配置和均衡布局产生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医疗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是一种以定量方式客观评估质量的元素,制定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阐述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构建原则、筛选标准、构建过程、指标内容、指标体系意义与特点,指出了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并从指标研发与应用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升医疗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