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实行封禁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实行封禁治理的措施和手段如下:封山禁收、改变传统的散牧方式是封禁治理成功的首要措施;退耕陡坡耕地、大力发展草产业是封禁治理成功的物质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是封禁治理成功的关键;制定地方法规是封禁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加强重点治理是封禁治理成功的重要前提,等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临汾市西部山区封禁治理区的种类及效益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治理效益显著,提出了合理的补偿机制、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封禁治理成功的基础,而较完善的封禁组织形式及合理的封禁措施是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生态修复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2002年石门县作为全国106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试点县,主要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点上治理与面上修复相结合的方法,紧紧抓住封、禁、管、护这一主线,以“宣传教育”促封禁,以“改传统养殖”促封禁,以“建设基本农田”促封禁,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封禁,以培植“新能源”促封禁,探索出了“小投入、大封禁、小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路线,增强了生态自我修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蓉至 《陕西水利》2012,(6):159-160
通过分析时家山小流域内的社会自然经济状况,对区内水土流失和水保生态治理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的坡改梯、造林、封禁、谷坊等治理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5.
刘城宏 《山西水利》2009,25(3):31-32
在提出复合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对临汾市西部山区的封禁治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该区的封禁区应采取多种措施以增加系统的物能积累,即增加乔灌植被以加强系统的生态调节力,调节人口密度及产业种类以控制物流损失和发展经济,并将该区进行分区治理,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改善、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加强封育保护和封禁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全力治理自然环境,治理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文章总结了近年全社会搞好水保生态建设,建设和谐新肇东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经过3 a的封禁治理,绥棱县封禁区内的植被状况比封禁治理前有明显好转,植被的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都较实施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草类的盖度、高度、单位面积产量和灌木的高度等有了显著的增长;植被盖度、单位面积产草量以及灌木的单株生物量都随修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白杨河水库建成后,上、下游段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采用护坡、林草、封禁治理等措施保持项目区林草,通过计算,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且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为中、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区小河道工程区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息息相关,但随着农村水土流失状况的不断加剧,小河道泥沙含量不断加大,洪涝灾害频发。为了保证山区小河道工程区内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展开对山区小河道疏溪固堤、封禁治理等至关重要。文章依托于建平县朱碌科镇二道河子河七台营子段坊岸工程区小河道治理工程,对小河道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河道治理规范,制定了设计原则和防洪标准,对防护堤设计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设计并且确定了防护堤的高度和基础深度,并对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了稳定性验算。根据工程区小河道林地破坏情况,提出了封禁方法和封禁措施,为山区小河道堤坝工程设计以及山区小河道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凉城县的水保治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启动下,群众对此逐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突破,增强了水土保持的法制观念,今后在建设中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草原保护与治理放在首位,加大封禁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改善生态环境,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淄博市淄川区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中,坚持在大面积封禁封育的同时,搞好精品小流域治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有效地防治了太河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垩纪地形破碎,蓄水保土能力差。治理土壤侵蚀时以景观生态理论为指导,采用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美化治理方法,合理布设斑块、走廊、本底,促进生物品种的自然演化。治理措施尽可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小流域治理时配置封禁治理措施,可利用自然生态力量恢复一部分植被;以小流域治理标志碑为中心,再造人工景色,获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辉县市位于豫北太行山南麓,地表岩性多为砂岩,片麻岩和花岗岩,水土流失形式多为面蚀和沟蚀.通过对小流域实施综合整治,从下到上依次为水平梯田、经济林、水保林和封禁的分层治理模式,配套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基本实现泥不下山、溪水常流,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山区小流域治理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浪县自实施国债炭窑沟小流域治理项目以来,坚持“监督+封禁+人工造林+工程+退耕还林”的治理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85%提高到25,54%,封禁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治理程度由4.06%提高到81.40%。同时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做法,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1依据形势需要,科学制定全省水保生态建设工作思路2002年,全省第九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推行封禁治理、专业队治理、大户治理和资金报账制管理的“三治一制”作为调整思路、转换机制的突破口来抓,快速度治理、大面积封禁、全方位保护,全面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使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全省的水保投资首次突破了3亿元,2003年将超过4亿元。为使水土保持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实现大的发展,2003年初,我们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6.
按照小流域治理的思路,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意愿,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为坡地改梯田、经济林建设、水保林建设、小型水保水利工程和封禁治理等。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止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实现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入河泥沙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山西省古交市阁上乡狮子河流域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封禁治理进行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分析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这些措施实施后,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该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阳县立足自身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确定了封禁治理的思路,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增收措施弥补了由于封禁给养畜农民带来的损失,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为我省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法官小流域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采用修筑梯田、河堤、道路、渠道、环境整治和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建设、封禁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法官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实现水利扶贫,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20.
梁斌 《山西水利》2002,(5):17-20
总结了朔州市平鲁区开展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介绍了该区在整体联动、个户经营、封禁封育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