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对l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同时性癌,7例为异时性癌。l2侧为单纯性癌,4例患者的双侧(8侧)癌类型相同。所有癌均行手术切除。随访9例,随访时间9年。3例死亡,存活6例。生存期为半年至8年,平均存活57个月。本组资料提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与发病年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关,但未发现与家族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PR,p53(突变型,下同),HER2,MDR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基因在21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随访全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R,PR,p53,HER2,MDR1在全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27.0%,40.5%,37.2%,37.7%;PR和p53表达增高者多伴有腋淋巴结转移(P=0.001,0.037);HER2表达增高者TNM分期相对较晚(多为III期)、腋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对较重(常在5个以上)(P=0.012,0.037);上述基因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间无明显关系(P>0.05)。MDR1与p53,HER2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0,rs=0.159;P=0.014,rs=0.168);而ER,PR与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TNM分期、腋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程度、p53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和总生存率相关;而MDR1表达亦与总生存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情况、MDR1和HER2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HER2,MDR1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耐药及对内分泌治疗反应下降所致。联合检测上述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表型和预后;p53,HER2,MDR1过表达的乳腺癌(以H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2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钼靶X线检查出原发灶16例,6例由MRI检查出原发灶,2例行PET检查出原发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25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3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1例死亡。结论乳腺钼靶及MRI是发现原发灶的重要检查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保乳手术治疗选择性施行。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缩小型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影响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探讨剖腹缩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对520例早期胃癌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研究,比较粘膜内癌(m癌)和粘膜下层癌(sm癌)大体分类、浸润深度、溃疡伴发和病灶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与淋巴转移的关系,同时探讨剖腹缩小手术(保留大网膜的D1+7廓清术)和D2廓清术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结果在275例m癌和245例sm癌中,Ⅱc型淋巴转移最多。小于20mm的m癌,均无淋巴转移;大于20mm的153例(556%)中,淋巴转移有4例(P<0.01)。无溃疡病灶的146例中,仅1例(07%)有淋巴转移;但伴有溃疡病灶的129例中,有3例(23%)有淋巴转移(P<0.05)。D1+7式(66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较D2式(259例)有明显下降(15%比15%;P<0.01)。而手术死亡率和长期生存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结果提示sm癌较m癌易发生淋巴转移,而sm癌伴有溃疡时更易发生N2淋巴转移。因此剖腹缩小手术(D1+7廓清术)的适应证宜为20mm以下未伴有溃疡的m癌。确定缩小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是术前高精度的浸润深度的确定和术中准确的病理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隐匿性乳腺确(occult breast cancer,OBC)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OBC的临床资料,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行乳腺癌根治术16例,改良根治术9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3例,腋下肿块切除术2例。术后14例予辅助化疗加放疗,10例予化疗。随访27例,平均6.8(0.5~12)年,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5%和56.8%。结论 对女性腋窝肿块同时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癌转移者应高度考虑OBC的可能。腋下肿块病检对诊断较有帮助,治疗可采用手术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 ,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 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 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 (距癌肿边缘 5cm以上 )为对照 ,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 无癌区域乳腺组织和原位癌间质无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现象 ,5 5 .5 %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 SMA阳性表达 (P <0 .0 5 ) ;68.3 % ( 2 8/ 41)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出现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2 6.3 % ,P <0 .0 5 ) ;组织学Ⅱ ,Ⅲ级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 2 6/ 3 9)明显多于组织学Ⅰ级 ( 7/ 2 1,P <0 .0 5 )。结论 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 ,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 对 2 3年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 14 9例15 5个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根治、仿根治、乳腺全切加低腋淋巴结清除、乳腺单纯切除以及局部切除术。结果 乳腺原位癌 5 ,10 ,15和 2 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9 .2 % ,92 .2 % ,86.8%和 85 .7%。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5 ,10 ,15和 2 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 ,89 .5 % ,70 .0 %和 75 .0 %。各种术式对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早期乳腺癌的预后可能与乳腺癌的多原发灶有关 ,而与手术方式关系不明显 ;乳腺单纯切除术是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年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活检后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失访,1例术后5年肺转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根治术后5年发现同侧腋下结节,活检为癌复发,予放疗及化疗,至今存活已逾7年,另4例术后已生存0.5~7.0年,仍在治疗中。结论重视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行积极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灶与nm 23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其与nm 2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2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且病理报告无癌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832枚及相应癌原发灶用抗上皮细胞膜(EMA)及nm23-H1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被检病例的 23.0%(12/52),淋巴结的 4.1%(34/832)存在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低分化组(40.0% , 8 /20)及肿瘤大于2.0cm (37.5% , 9/24)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12.0%, 4/32)及肿瘤小于 2 cm组 (10.7%, 3/28),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 1和P <0.05).51 .9%(27/52)的乳腺癌组织中nm23为阳性表达.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组nm23阳性表达率(25.0%,3/12)远低于非转移组(60.0%,24/40),差异具显著性(P < 0.05).结论采用单克隆抗体EMA探针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常规病理检查难以确认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淋巴结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癌灶;乳腺癌转移早期nm23表达即下降.  相似文献   

11.
美蓝和专利蓝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美蓝及专利蓝两种蓝染剂鉴别前哨淋巴结(SLN)的成功率及预测乳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从1999年10月-2001年4月我科收治的乳癌病例中选取94例实施了前哨淋巴结活检(SNB),其中于术中在乳腺肿块周围腺体内注射1%美蓝32例(美蓝组)、注射1%专利蓝62例(专利蓝组)、以鉴别定位SLN。全部病例都实施了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SLN鉴别的成功率美蓝组和专利蓝组分别为65.6%(21/32)和88.7%(55/62)(P<0.01);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准确性分别为90.5%(19/21)和98.2%(54/55)(P>0.05)。结论 与美蓝比,专利蓝是较理想的乳癌SNB的生物活性染料示踪剂。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35岁以下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诊断、处理和预后的特殊性。方法对1991~1995年收治的35岁以下的41例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明显为高,5年存活率较文献报道的综合年龄组低。结论青少年乳腺恶性肿瘤的预后与病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nm23低表达及c—erb—B2过度表达与乳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m23 及cerbB2 表达与乳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 法对58 例乳癌中nm23 及cerbB2 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nm23低表达或cerbB2 过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正常表达者( P < 0 .01 ,P < 0 .01 ) ;在Ⅲ期乳癌中,cerbB2 过表达显著高于Ⅰ期( P < 0 .05) ;在nm23 低表达组中,cerbB2 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在nm23 低表达及cerbB2 过表达同时阳性者中,淋巴转移率高达88.9 % 。结论 通过nm23 及cerbB2 表达检测对正确估计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可能性、潜能及预后有较大意义,二者同时呈阳性者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微小癌合并转移的诊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 18例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采取手术治疗 ,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 5例 ( 2 7.8% )术后转移 ,明显高于同期 10 0例无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 ( 2 .0 % ,P <0 .0 0 1)。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本组的癌灶均已穿透包膜 ,存在包膜外血管浸润。其中 7例因广泛转移于术后 5年内死亡。结论 应高度重视本病的危害性。甲状腺B超检查结合转移灶穿刺活检可提高本病诊断率。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辅以甲状腺素 ,1 31 I同位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辅助化疗在无淋巴结转移乳癌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112 例无淋巴结转移乳癌病人,观察其5 ,10 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辅助化疗组10 年转移率低于单纯手术组( P < 0 .05) ,10 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P < 0 .05) 。结论 对无淋巴结转移乳癌病人应常规行辅助化疗;而手术范围与生存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