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眼衣原体 (CT)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对人类尤其是女性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人们迫切需要疫苗预防其感染。CT疫苗设计曾经历完整的CT灭活细胞疫苗、蛋白多肽类疫苗及DNA疫苗 ,但尚无成熟疫苗问世。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能诱导Th0分化。树突状细胞的这一特性 ,为CT疫苗的设计开辟了一条广阔而全新的道路。CT疫苗的发展有赖于基础研究的指导 ,本文就生殖道CT感染和CT疫苗设计的最新阶段———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CT)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人类尤其是女性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人们迫切需要疫苗预防其感染。CT疫苗设计曾经历完整的CT灭活细胞疫苗、蛋白多肽类疫苗及DNA疫苗,但尚无成熟疫苗问世。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诱导Th0分化。树突状细胞的这一特性,为CT疫苗的设计开辟了一条广阔而全新的道路。CT疫苗的发展有赖于基础研究的指导,本文就生殖道CT感染和CT疫苗设计的最新阶段——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疫苗通过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作用对CRTH2(CD4~+CD294~+Th2)细胞促增殖作用,为扩增及分选Th2细胞提供新方法。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为树突状细胞,负载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DC及CRTH2细胞。结果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与TNF-a共同是DC成熟佐剂。DC负载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能使第5天CRTH2细胞亚群比率[(0.93±0.10)%]较首日[(0.70±0.02)%]升高,其绝对数也升高(均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负载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能够促进CRTH2细胞增殖,可能是扩增Th2细胞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卵巢癌细胞(SKOV3)热休克蛋白gp96多肽复合物作为抗原,刺激树突状细胞增强其抗原呈递功能,增加对卵巢癌细胞和耐药卵巢癌细胞在体外的杀伤作用,为临床卵巢癌的辅助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卵巢癌细胞中提纯出gp96多肽复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与脐血诱导培养的树突细胞(DC)结合,制备gp96-DC复合物;将DC和负载抗原的DC分别加入脐血有核细胞和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研究二者对卵巢癌细胞和耐药卵巢癌细胞的体外CTL效应。结果:提取后的蛋白质经WesternBlot鉴定,表明该蛋白为热休克蛋白gp96;两种DC对脐血有核细胞和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但gp96-DC对卵巢癌细胞和耐药卵巢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活性。结论:卵巢癌细胞提取的热休克蛋白gp96刺激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和耐药卵巢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功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为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和树突状细胞瘤苗(DC疫苗)对荷瘤小鼠H22癌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22细胞凋亡的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GEN DC疫苗诱导凋亡的H22细胞;与1640对照组凋亡率(3.019 ±0.327)比较,GEN DC组总凋亡率(14.488±1.660)明显增高;GEN DC疫苗诱导可上调H22细胞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而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 金雀异黄素和DC疫苗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免疫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树突状细胞(DC)在体内外都能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生成~([1]).目前DC疫苗在各类癌症方面的应用研究很深入且广泛.现就近年DC疫苗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制备负载乳腺癌干细胞RNA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其抗肿瘤免疫机制.方法制备乳腺癌干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的采用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2种乳腺癌干细胞疫苗[(A组,CD44+CD24-+MCF-7-CTLs)、(B组,MCF-7-CTLs)]和(C组,DC-CTLs)的体外细胞杀伤能力.取24只小鼠均分为四组:A1组皮下接种活化的A组疫苗+MCF-7乳腺癌细胞;B1组接种活化的B组疫苗+MCF-7乳腺癌细胞;C1组皮下注射活化的DCs-CTLs+MCF-7乳腺癌细胞;D1组单用MCF-7乳腺癌细胞作为对照.分析裸鼠接种后肿瘤在体内的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对CD44+CD24-+MCF-7乳腺癌细胞杀伤能力强度:A组>B组>C组(P<0.05).体外对MCF-7乳腺癌细胞杀伤能力强度:B组>A组>C组(P<0.05).在体成瘤实验显示,B1组和A1组的成瘤时间分别为第7周和第6周,明显长于D1组(第1周)和C1组(第2周)(P<0.05).结论:CD44+CD24-乳腺癌干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体外免疫方法。方法:本实验中主要通过建立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转导树突状细胞(DC),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GFP平均荧光强度表达以检测腺病毒转导效率。穿刺法制备小鼠脾单细胞悬液,腺病毒转导树突状细胞与脾细胞以1:10比例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后,经多肽(HYLSTQSAL)刺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经多肽刺激后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T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结论:成功建立腺病毒介导树突状细胞(DC)抗原呈递的体外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A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核酸疫苗,研究核酸疫苗主动免疫保护效应。方法从A型流感病毒逆转录获得NP基因,与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A构建核酸疫苗,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VERO细胞,经ELISA鉴定,A型流感病毒NP基因核酸疫苗在VERO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结果结果显示,在转染后36h得到最大化表达,其A450达到0.382。在36到60h时间范围内,NP蛋白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在48h和60h的A450分别为0.385和0.387)。结论成功构建了A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核酸疫苗,为进一步研究该疫苗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一种CpG寡聚核苷酸为HIV-1DNA疫苗候选佐剂,研究该CpG佐剂增强DNA疫苗免疫原性,体外促进DC细胞成熟等特点。方法在Balb/c小鼠模型上连续3次联合免疫HIV-1DNA疫苗及CpG佐剂,通过IFN-γ、IL-2ELISPOT及ELISA检测HI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及体液免疫应答强度;体外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通过FACS技术、高通量细胞因子检测等方法评价CpG佐剂刺激活化DC的能力。结果 CpG能够增强HIV-1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水平,降低DNA疫苗使用剂量;CpG体外刺激原代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能显著上调CD40、CD80、CD86等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活化BMDC并分泌各型细胞因子IL-5、IL-12p70,促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IL-10、MIP-2、KC、MIG、Eotaxin、GM-CSF等以发挥佐剂效应。结论综合体内体外实验数据,证实该型CpG能够充分活化BMDC,显著提高HIV-1DNA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使用剂量,可成为HIV-1DNA疫苗临床试验用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11.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Sf9细胞)研发由魏于全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Sf9细胞),基于结构生物学的精准设计,靶向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部位,利用昆虫细胞在培养液中大量繁殖,将新冠病毒的基因引入昆虫细胞,生产出高质量的重组疫苗蛋白。该研发成果2020年2月获批临床试验后,以5.1亿元作价投资入股成立了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目前,该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正在中国、日本、尼泊尔、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巴林、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同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因此治疗性疫苗的研制为CHB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治疗性疫苗包括蛋白疫苗和DNA疫苗,这两种疫苗能在部分人或实验动物体内激发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取得抗病毒效果。本文就CHB治疗性疫苗的应用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肺癌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癌细胞通过表面抗原的改变、MHC—1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树突状细胞功能缺陷以及肺癌细胞高表达FasL等机制实现了免疫逃逸。肺癌疫苗是针对肺癌免疫逃逸机制而设计的生物制剂。目前正在研制的肺癌疫苗主要有合成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转基因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几类。临床试验表明,这些疫苗能激发针对肺癌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反应,但临床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融合疫苗对黑色素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定向诱导分化为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体外转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融合基因的mRNA,将其致敏DCs,按同量不同次免疫小鼠;皮下接种5×105个/只B16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20 d后未长肿瘤的小鼠再次接种相同剂量的B16细胞,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实验分组:致敏DCs免疫1次组(A组),致敏DCs免疫2次组(B组),致敏DCs免疫3次组(C组),对照组(D组)。结果对照组小鼠一周成瘤率100%,平均存活时间15 d,A组,B组,C组小鼠观察20 d未见肿瘤生长;第二次接种B16细胞后,A组7只中有2只小鼠长出了肿瘤,B组8只中有2只长出了肿瘤,从第一次接种肿瘤细胞开始计算小鼠生存时间,A组平均生存时间50 d;B组平均生存时间72 d;C组未见肿瘤生长。结论树突状细胞KDR融合疫苗对黑色素瘤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是至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人们能通过各种刺激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和诱导T细胞应答能力 ,本文简单介绍了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下调Toll样受体4(TLR4)mRNA对手足口病(HFMD)模型乳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5只SPF级12日龄BALB/c乳鼠,分离并培养树突状细胞,设计合成TLR4 siRNA序列并做细胞感染。建立手足口病模型,分为模型组、下调组、上调组各15只,下调组乳鼠腹腔注射下调TLR4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上调组腹腔注射上调TLR4基因的树突状细胞,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灭菌用水。检测三组乳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凋亡,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蛋白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下调组不同时间点树突状细胞增殖率低于上调组(t=20.160、19.050、55.380,P<0.001);下调组不同时间点树突状细胞凋亡率高于上调组(t=34.740、84.570、48.020,P<0.001)。下调组血清IL-6、IL-12、TNF-α水平低于上调组(t=39.330、12.660、33.690,P<0.001)。下调组树突状细胞p-p38MAPK、p-JNK、p-ERK1/2蛋白表达量低于上调组(t=33.690、17.470、27.800,P<0.001)。结论 下调TLR4 mRNA经抑制MAPK通路活化,调控通路蛋白,下调IL-6、IL-12、TNF-α表达,促进手足口病乳鼠树突状细胞凋亡,可以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它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类细胞。本文就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是至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人们能通过各种刺激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和诱导T细胞应答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越来越有效的治疗模式.肿瘤疫苗目前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根据肿瘤疫苗的来源、作用对象及构建载体等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该文将其分成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等四类常用的肿瘤疫苗类型来进行叙述,力图从近年的研究中寻找到肿瘤疫苗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HBsAg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树突状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能高效转导HBsA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证实其能在小鼠树突状细胞内表达,以用于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方法应用AdEasyTMXL腺病毒载体系统,首先将HBV S基因克隆到p-shuttle-CMV形成重组穿梭载体,用PmeⅠ酶切使之线性化,电转化到BJ5183-AD-1细胞中形成重组腺病毒Ad-S质粒,后者以PacⅠ酶切线性化,转染到AD293细胞包装为重组腺病毒Ad-S。Ad-GFP或Ad-S以MOI为100转染经GM-CSF、IL-4和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荧光表达,Western blot、RIA和ELISA法检测HBsAg的表达。结果PCR、序列测定和酶切鉴定证明HBsAg重组腺病毒Ad-S构建正确,扩增到的病毒颗粒滴度为108/ml;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荧光表达率为(92.93±2.35)%,荧光强度达236.67±45.72;Western blot、RIA和ELISA法均检测到Ad-S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能表达HBsAg。结论HBsAg重组腺病毒Ad-S构建正确并能高效转染树突状细胞和表达HBsAg,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介导HBsAg基因修饰的DC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