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道砂体内部物性分布趋势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河道砂体而言一般具有河道中部物性好于河道边部物性的趋势,传统的建模方法难以描述这种分布趋势。介绍了两种方法实现这一目的:一是采用局部变化均值的方法.根据模拟网格位于河道内部位置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属性均值;二是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传统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主要针对离散变量的建模.如相建模,在该研究中以多点统计算法SNESIM为基础实现了对连续变量(孔隙度、渗透率等)的模拟。首先根据一系列门槛值把连续变量离散成若干类别,然后对这些离散的类进行多点统计模拟。最后再把模拟结果转换成连续的变量值。对这2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阐明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3.
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是关键。由于河道砂体尺度小、散度大,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识别存在不确定性。在密井网条件下,通过应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从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分析河流相砂体边界展布规律,确定了单一河道边界的4种识别标志并分别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4种识别标志为边界条件的单一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它们的主要地震相模式,提高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单一河道砂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渗透率是反映储层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不论是油藏描述、储量评价,还是产量预测、开发方案编制,都离不开渗透率参数。储层的渗透率通常是根据探井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获得。在数值模拟研究中对于未钻井处渗透率的取值,以往通常是采用插值的方法,误差较大。为了满足龙虎泡油田加密井区油藏数值模拟对储层渗透率的需要,在详细分析16口探井取心资料基础上,利用细分沉积相研究成果,探索出了一种根据沉积相带计算渗透率的方法,使得数值模型渗透率取值较插值的方法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震理论及地震应用技术,针对外围油田不同的储层沉积模式及实际地震资料,建立地震正演模型,给出了目前地震资料的适用条件;对已经成形的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改进并联合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了精细描述;应用最新的分频解释技术预测储层的优势沉积相带;同时发展了以地震波特征点理论为基础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震属性特征的河道砂体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贯穿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各个环节。利用地震属性与反演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油气储层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并细致描述了沿层属性的提取方法。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乾安北地区地震资料解释,通过各类地震剖面对比、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属性及振幅包络特征分析等具体技术,预测了该区沉积相和河道砂体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对比所得的一些关键成果图件,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姚光庆  马正 《石油学报》1995,16(1):24-31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一类独特的重要储层类型,其主要特征有:(1)砂体垂向层序类型多样,砂体厚度变化大;(2)砂层级规模上砂体及物性的展布为条带状或豆类状形态;(3)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随机性,主要受古地形、古构造及占水流势能等因表素控制;(4)分流河道砂体为典型的迷宫式储层地质模型,可分为等厚式、不等厚式、极端不等厚式三种模型;(5)开发这类储层的油藏有一定难度,井网布置要合理。  相似文献   

8.
扶杨油层尚有大量的油气资源量未被开发,是大庆油田重要的后备储量资源,也是大庆建设百年油田主要的勘探、开发领域,其储层砂体为河流,三角洲环境的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厚度横向变化较快,属低孔、低渗储层,河道砂体不易预测与识别,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在大庆长垣南部扶杨油层开展了地震技术研究,由于T2地震反射层的屏蔽作用,地震采集较难获得扶杨油层高信噪比、高频率的资料,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地震叠后分频处理、各向异性和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预测等技术初步现实了对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的预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9.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河道砂体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在一些砂体内部仍然存在剩余油富集区,在喇萨杏油田这些砂体主要包括点坝砂体和窄小河道,这为水平井挖潜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这两类砂体,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等方面对水平井垂向位置、水平井方位、注采方式及射孔井段优化设计方面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水平井优化设计参数,形成了特高...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的扶杨油层为典型的砂泥岩薄互层地层,河道砂体为其主要储层,因而应用地震技术进行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的预测和识别,是当前松辽盆地北部的油气勘探中最为急需的技术之一。频谱成像技术从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出发进行薄层检测,在薄层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GTZ地区为例,介绍应用频谱成像技术进行河道识别的方法、思路及应用效果,并应用该技术对GTZ地区扶杨油层的河道空间展布特征进行描述,符合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用正演井间分形克里格方法预测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分形预测和克里格估值的优点,提出一种研究储集层井间规模非均质性的FIFK方法,即正演井间分形克里格方法(ForwardInterwelFractalKriging)。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数布朗运动和地质统计学;在2口井间插值时用重新采样方法(三次采样)井行加密插值,既解决方法所要求的2口井数据点个数必须相等而实际往往不等的问题,又保证采样后曲线不变形;在形成数据体或图形时,根据2口井所处构造位置,采用相应地质概念模型处理数据,再进行分形预测,形成井间参数分布场;最后将分形预测结果变换为考虑构造位置的原始预测结果。用该方法预测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的井间储集层非均质性,预测结果与示踪剂测试结果相当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图4表1参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2.
反演重力资料预测砂体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砂体是控制浅油藏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重力资料的场源分离和界面反演,研究盆地安边-志丹地区三叠系三角洲砂体的分布范围。在重力界面反演图上,巨厚的三叠系三角洲砂体表现为北东向的低隆起带,将反演图与钻井控制的砂体分布范围图叠合分析,可以预测砂体分布,寻找有利的砂岩储集体。图2参7(黎民摘)  相似文献   

13.
油层的非均质性对油藏开采效果影响甚大。传统方法研究非均质分布规律对于子样分布为双峰的情形局限较大。提出了解决双峰型密度函数的解析方法,根据统计资料研究油层非均质分布规律。子样分布为双峰时, 利用叠加方法确定分布规律, 从而扩大了根据子样寻找理论分布的范围, 并提高了精度。应用该法编制的软件, 使油层非均质双峰分布规律的确定更加方便和精确, 满足了油田现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井间非均质渗透率分形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集层渗透率空间分布既有严重的非均质性,又有统计自相似性。在预测泌阳凹陷双河油田437断块Ⅱ油组1小层井间渗透率非均质性时,首先根据取心井岩心实测渗透率与测井资料间的关系,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单井测井资料,得到逐点渗透率预测值,等序处理构成非均质渗透率序列,并研究豪斯特指数;根据井斜资料将井深校正为海拔高程,建立井间预测网格;用分形克里格法预测井间每个网格结点渗透率,用变序技术处理层状非均质分布问题,用权门槛技术解决泥质夹层预测问题,得到井间预测剖面;用取心井已知渗透率对预测结果进行交叉检验,计算单层平均预测误差(通过5口井资料的交叉检验,单层预测的平均误差为35.1%)。将此预测结果用于该断块462注采井组分析,总结出7种储集层过渡类型,评价井组的单层连通情况,预测油水分布动态。预测成果还可用于识别厚油层内的夹层。图2表1参5(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流动单元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在不同区块,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不同,不能毫不区发地用同一渗透率模型描述,利用流动带指标(IFZ),将真武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E2S1^6)储集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每一类流动单元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在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参数精度更高,且反映了储集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16.
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岩心裂缝分维数及与物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世界60%的油气可采储量赋存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而我国已探明的碳酸盐岩油气储量还不到总储量的10%,研究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极其重要,研究表明,岩石的破裂过程具有随机自相似性,岩石裂缝的分维数反映其分形分布特征^[1-4],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渗流能力,因此分形分析对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十分重要,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奥陶系为主要产层,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也孔洞,笔者以该气田为例,尝试性地应用分形理论分析气田岩心资料,定量描述裂缝的发育程度,5寻找裂缝分维数与碳酸盐岩物性的关系,希望能对我国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和勘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于碳酸盐岩油藏和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都是假设地层渗透率是常数或依赖于到井眼距离的幂律关系。然而地层渗透率是对压力敏感的,这样的假设将导致对压力的空间变化和瞬时变化的分析产生较大的误差。建立了求解对地层应力敏感的分形介质渗透率的数学模型,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技巧获得其近似解,考虑无限大分形油藏线源井定流量生产,导出了圆柱对称系统流动问题的解以及井眼储集和表皮效应对压力动态的影响。且得到了有界系统的一阶逼近解,并进行了定性分析。图4表3参5(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ology to predict the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perforation tunnels is presented. The resulting equation describes the permeability by mode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rain fragments and by fractal concepts. The equation allows the calculation of permeability from the particle siz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rock material surrounding the tunnel. The fractal model constructs a flow equation for an incompletely fragmented porous media by describing the geometry and size of the pores using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setting up a hierarchical scaling concept for fragmentation to eliminate the extra porosity of a completely fragmented fractal porous medium.Predicted permeabilities (as compared to measured ones for the 2.4- and 5.1-MPa underbalance shots) using the developed equation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s are successful at almost all radial positions around the tunnel.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predictions and measurements increase towards the tunnel wall.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unfavorable particle shapes, which are assumed to be spherical in the model, and aspect ratios of fragmented grains. It also was observed that predictions for higher underbalance test are better due to better surge flow cleaning, which eliminates most of the small particles affecting the calculations due to their unfavorable shapes.The developed equation provides an easier and cheaper way of mapping the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perforation tunnels compared to the viscous fluid injection and pressure transient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be valuable to obtain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data for near-wellbore modeling of specific formations perforated at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also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damage created by different charge and gun designs.  相似文献   

19.
在储层特征描述中,针对某一储层,可对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加以描述,从而建立起储层空间静态地质模型,从地质模型出发,提取相应层位的等值线图或横切剖面显示,是进一步利用储层模型分析来检验断层与构造层位之间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先从集层地质模型建立方法结合我们新引进的建模软件,对建立静态储层模型的过程及应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下亚段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中亚段内部划分出3 个四级层序(MSC1—MSC3)、8个五级层序(Z1—Z8),沙三段下亚段内部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MSC4—MSC5)、2个五级层序(X1—X2)。在MSC5—MSC3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小;在MSC2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大量供给、强烈进积,并可推进到胜坨断层下降盘;在MSC1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持续供给,强度较大,但受到东营三角洲影响,逐渐向北发生迁移。对永安镇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各级旋回内部沉积趋势发生迁移,永安镇三角洲具有层序控砂的自相似性特点,三角洲进积砂体主要发育于各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且下降半旋回含砂率高于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