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不同地理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球果被害率,以及主要害虫球果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和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的虫口比例。按虫期与被害部位,选取南亚、中亚和北亚3个地理种源的红松,分别测定健康与被害红松韧皮部和球果的单宁、总酚和黄酮含量,分析次生代谢产物与其抗虫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亚的红松球果被害率显著高于南亚和北亚种源,其球果中球果尺蛾和果梢斑螟危害率与后2个种源的差异显著;3个种源健康样本韧皮部与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受害后3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健康红松不同部位3种次生代谢产物均与其被害率呈负相关,其中韧皮部的单宁含量、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在0.05水平与其被害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1)不同种源红松在总生长量、当年生长量、当年结实量、种长、种宽和百粒质量上差异显著(P <0.05),均表现为辽宁种源>黑龙江种源>吉林种源,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种子含水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各种源种子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均在95%以上;2)不同种源红松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辽宁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叶绿素a/b最小。除胞间CO2浓度外的其他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P <0.05),辽宁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羧化效率(CE)均大于其他2个种源,水分利用率(WUE)表现为黑龙江种源>辽宁种源>吉林种源。3)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红松的初始荧光(Fo)、PS...  相似文献   

3.
红松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主要依靠培育实生苗造林.育苗中经常采用陈年种子,经对6个种源、7个批次的红松种子进行1年生苗木生长情况的测定,认为红松不同种源种子的储放时间长短与苗木生长的变化关系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有好的种源做保证,有利于苗木正常地生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翅荚木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木种源抗寒性最强,苗期在湖南株洲无冻害,在浙江丽水冻害率为4.83%,极显著低于其他种源;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为-5.34 ℃,过冷点温度为-15.04 ℃,均低于广东翁源和广西忻城种源. 不同种源翅荚木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与种源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CTR值越大、SR值越小,种源的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露水河红松种子园内7个无性系种源9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4个ISSR引物的扩增,共检测到100个位点,多态位点58个.7个种源的多态位点百分比、Shnnon基因多样性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指数所体现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规律一致,永华种源最低,西林河种源最高,依次为:西林河种源>宏伟种源>联营种源>丽林种源>东升种源>寒月种源>永华种源.对7个种源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以0.025遗传距离划分,可以将7个种源分为3个种源区.红松种源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5个南洋楹种源的抗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苗龄3个月的南洋楹(Albizia falcataria)苗木为材料,采用人工控制低温胁迫的方法,通过对其相对电导率、叶片水分饱和亏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5个南洋楹种源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的南洋楹幼苗离体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均具有显著差异,综合评定5个种源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Y1、N2、CK、N5、N3、N4。  相似文献   

7.
红松不同种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年生红松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证明红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文章还通过采用9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了11个种源在纬度或经度上的一维地理变异趋势。经二维多项高次趋势分析,将红松11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渐变群。  相似文献   

8.
以17年生23个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为试验木材,参照国家标准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进行了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年轮宽和晚材率等参数的测试和研究,包括材质性状在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情况和从髓心到树皮径向变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各项材质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各种材质均存在一定的径向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引进的加拿大东部白松10个种源的优良种源选择的早期研究结果.通过6年的造林试验,东部白松生长量极显著大于乡土树种红松;东部白松10个种源之间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2个优良种源,其苗高的遗传力为86%,遗传增益为11.7%;胸径的遗传力为88%,遗传增益为63.4%.说明直接引种东部白松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源在辽东山区的生长表现,对17个产地红松子代在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在产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地区种源普遍优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种源;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是海拔垂直梯度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  相似文献   

11.
厚荚相思抗寒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电导率对厚荚相思9个种源共30个家系进行了抗寒性测定。种源、家系、单株3个水平上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内单株个体间依家系不同而表现各异。从中筛选出优良抗寒材料17562号种源和16598号种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班克松种源苗期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班克松的6个种源2年生苗期测定表明,各种源间苗高在纬度相近,经度不同的条件下差异极显著。辽宁省实验林场适宜种源为北纬45°40′、西经75°00′的6号种源,抚顺县温道林场适宜种源为北纬44°10′、西经78°00′的5号种源。班克松与乡土树种红松苗期比较,不论在生长量还是在生物量上均显著高于红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红松不同种源含碳量性状的变异模式和选择高碳汇优良种源用于碳汇林的营造,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试验林场20年生红松种源试验林21个种源为对象,分别测定和分析了树高、胸径、材积,树根、树冠、树干与单株干质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对上述性状地理变异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树冠、树根干重与树冠含碳量外,其余性状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材积、树干总干质量、树木总干质量和树木总含碳量性状在其分布区内呈现出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增大的连续性渐变模式,其反映了红松各种源对温度因子的高度适应性。红松种源层次含碳量性状的遗传力为53.92%,汪清种源含碳量达到41.49kg,选择汪清种源在老爷岭-张广才岭地区推广可获得50.73%的遗传增益。以胸径为指标对含碳量进行间接选择,选择出的优良种源依然为汪清种源,含碳量性状间接选择遗传增益为29.97%。  相似文献   

15.
对从北美引进的东部白松在辽阳铧子林场进行了15a的种源试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之间生长量差异显著,筛选出的3号和2号2个优良种源,树高、胸径遗传力为85%和87%,遗传增益为20.2%和28.9%,直接引种这些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东部白松的生长量显著高于乡土树种红松,是辽宁大有发展前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以2个耐涝性不同的乌桕种源为材料,研究淹水胁迫对乌桕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涝的浙江种源叶片相对电导率在渍涝胁迫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耐涝的福建种源则逐渐下降;浙江种源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福建种源则逐渐下降;2个种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随淹水时间的持续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红松嫁接培育优良种源项目是桦甸市林业局获奖科研成果,在红松果林营建中应用其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6个方面对红松果林嫁接营建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技术层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对生产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源非洲桃花心木对寒害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月,广东省经历了2次低温天气.本研究分别于2次降温后(3 ~10℃)和正常温度下(>10℃)采集广州和肇庆2片试验林的非洲桃花心木叶片,测定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个指标,分析了27个种源对寒害的生理响应模式.结果表明,2次降温均显著提高了非洲桃花心木的REC、Pro含量、SOD和POD活性.相比首次降温,第2次降温后,Pro含量、SOD和POD活性进一步提高,而REC则有所降低,表明植株在2次降温后进一步启动了自身的保护系统.该研究应用耐寒隶属函数值对27个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选出来自马里(种源10#,20#,22#)和布基纳法索(种源30#,31#,32#)的6个耐寒表现优异的种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4个水分梯度,采用指甲油印迹技术,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气孔变得小而多,趋于旱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分布结构特征;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河南三门峡、山西晋中两个种源相比,河北承德种源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具有小而多的气孔,以及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结论] 3个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趋于旱生结构;河北承德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器比其他2个种源均相对小而多,且调节能力强,属华北地区抗旱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