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法一议     
“虚则补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临床运用甚广,但由于吃“补药”乐于为患者接受,有些医生也因为用补法比较稳妥,而使临床上产生了滥用补法或补药的不良倾向。关于这一点,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类是也。阳虚者宜补面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  相似文献   

2.
补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中医杂志》1989,30(8):4-9
补法是临证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治法之一,前人程国彭谓:“补者,补其虚也”。《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曰:“精气夺则虚”,“虚者补之”。明确了补法的作用及应用范围。但虚者有阴阳气血之不足,又应定位于脏腑,  相似文献   

3.
张景岳“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之说,医家咸宗之,故明末以降,无论分气血阴阳,或则言“二统”“三本”,用药大致不离此范围;转求不用补药理虚者,渐有如凤毛麟角矣。然扶弱拯羸,原不以补药拘,惜仲景理虚大法,今人多不讲求,则不异欲得飞  相似文献   

4.
补法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应用之广深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而补虚药则是补法实施的必须物质基础。因此,对补虚药的性能分析,亦是探讨和研究补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素问》云:“虚者补之”(《五常政大论》)、“损者益之”(《至真要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应象大论》)等,均表明凡虚损不足病证当以补虚为本,即“补可扶弱”。补虚药实为虚损病证而设。“人身不外水火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学习与临床 ,对中医妇科应用补法初步总结如下。1 妇科用补溯源《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精气夺则虚”;《素问·三部九候论》曰 :“虚则补之”。补法属八法之一 ,主要用于治疗体内某种物质的不足和机能衰减的病证 ,是八法中唯一着眼于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手段 ,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大法门 ,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千金要方》曰 :“妇人之别有方者 ,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因妇女的特殊生理特点 ,数脱于血 ,所以较男子更宜采用补法治疗。考《金匮要略》妇人三篇 ,其中当归生姜羊肉汤 ,治疗产后腹中绞痛 ,腹中寒疝 ,虚劳不…  相似文献   

6.
说补法《儒门事亲》说: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一般对虚者用补,料无疑义,但对实者往往怕攻,就犯了片面性。张景岳说:实而误补  相似文献   

7.
顾海军 《河南中医》2007,27(12):78-78
补法乃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补者,补其虚也.补法临证用之甚广,投之得当,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8.
张子和补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和作为金元四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攻邪为其擅长 ,并因此获得世人首肯 ,而其关于补法的贝解却为世人所怀疑与轻视。本文就关于如何认识张子和补法给予浅述。张子和临证并非不用补法、排斥补法 ,而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用补法的条件不具备。他曾说 :“岂有虚者不可补 ,实者不可泻之理哉 !”“俗工往往聚讪 ,以予好用寒凉 ,然予岂不用温补 ,但不遇可用之征也。”(引自《儒门事亲》 ,以下同 ,不再出注。)补虚泻实是医家治病之常法 ,作为一代名医的张子和不是不知 ,其一般不用补法的原因在于“但不遇可用之证也。”张子和如此说是有多方面原…  相似文献   

9.
顼祺 《山西中医》1997,13(5):1-3
本文认为薛对《内经》治则学说的发挥主要是:1.阐发了“治疗必求于本”的间义:①瓣证论治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②治本的关键是调补脾肾;2.论述了“虚则补之”的应用:①朝夕补法,②急补法,③纯补法,④温补脾肾法,尤其是发展了温补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薛己对《内经》治则学说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薛己对《内经》治则学说的发挥主要是:1.阐发了“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①辨证论治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②治本的关键是调补脾肾;2.论述了“虚则补之”的应用:①朝夕补法,②急补法,③纯补法,④温补脾肾法,尤其是发展了温补理论。  相似文献   

11.
补法方要     
补法是利用药物的补益作用,以增强人体气血、调整阴阳之不足,进而重建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内经》中便指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故补法主要是针对虚证而设,但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也可佐以补剂收到扶正祛邪之功。《内经》还指出:“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可见补法在中医常用八法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于临床并无虚证或健康人,如滥用补药非但不能补养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中常可听到所谓“虚不受补”的说法,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治虚证,必然只有用补法。“虚不受补”者,是因补之不当之故。同一种虚证,固其体质、病程、病机、部位不同,故其补法亦应当有所不同。如果不加分析地予以一种补法,那当然会因补之不当而导致“虚不受补”。下面谈几种常见的情况。其一、上盛下虚而重用补气升阳药,则  相似文献   

13.
补法是以补益药为主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仲景立法的主要依据。《金匮》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相似文献   

14.
"虚则补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历代医家对补虚均很重视。明末医家绮石将虚损虚劳做一专论而著《理虚元鉴》,详细论述了各种虚损病证的证、治、防、护及辨疑。而"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著《本草新编》,其《十剂论》曰:"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吁!虚不用补何以取弱哉。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故补之法亦宜变。  相似文献   

15.
孙建峰 《国医论坛》2003,18(4):41-43
《洞天奥旨》为清代名医陈士铎的外科专著。其对外科疮疡辨证精当 ,用法神妙 ,为清代外科上乘之作。其论治首重补法 ,其方配伍精妙 ,其疗效屡试屡验 ,且对当今临床尤多启迪。1 温补治阴证陈氏认为疮疡阴证以虚为主 ,必须用补法。《卷三·疮疡随证用药论》指出 :“阴症初起便虚 ,即当用大补之药 ,不比阳证因脓溃而始虚也。故内疏亦必大补以疏之 ,内托亦必大补以托之 ,不必待其脓血已溃而后补之也。”具体治疗方法陈氏在《卷一·疮疡阴阳论》中说 :“知是阴证 ,可多用金银花化毒之药 ,而重佐之补气补血之味。”陈氏喜用金银花 ,也与他重视补…  相似文献   

16.
“补”与“消”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兹就其定义、理论根据、分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下。一、补法(一)补法的定义及理论根据补法,程钟龄谓“补其虚也。”是指运用扶正强壮的药物,以补益正气,(其中也包括扶正达邪)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之不足者,均可用之,所谓“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对  相似文献   

17.
滋补六忌     
补法是中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凑’之一,是中医的—种主要治法。《内经》中的“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即指用“补法”祛病。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滋补药。如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防治疾病上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人不了解补药性能。滥用补药,甚为有害,特提出以下忌戒数条:  相似文献   

18.
补法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是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之一。《本草求真》曰:“人生不外水火气血以为长养。”故临床历代医家根据气虚、血虚、阴阳虚之不同,将补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法。《难经》提出五虚损伤的治疗大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胃,调其饮食,适寒温;  相似文献   

19.
“脊椎结核”系现代医学病名,在中医文献中,清代以前大都混合在阴疽、流注等疾病中论述,属“骨疽”的范畴。清代《疡科心得集》将本病纳入“流痰”之内,以后《医门补要》等书亦续有阐述,有缩足隐痰、肾俞虚痰、骨痨等名称。关于本病的成因,大多认为是由外感寒热之邪,内因五脏失调,阴寒凝结,气血瘀阻,结聚日久而致。治疗上一般均以消、托、补三法为主,即未溃宜消,已溃宜托,溃久不敛者宜补。且基于对本病系“阴寒凝结”之病理认识,用药多主温热。如消法中的阳和汤,托法中的神功内托散,补法中的人参养荣汤等均  相似文献   

20.
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淋证篇》提出:“诸淋所发……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水窦不行,加以谷道闭遏,其未见有能生者也。”可见朱氏是强调淋证忌补观点。但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提出:“淋证治法……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主张淋证应按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初步体会:治疗淋证需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慎用补法,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