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选取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客观比对,于彩超引导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彩超引导溶栓治疗。结果 64例下肢深静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无滤器移位情况,均无肺栓塞发生,预后较好。结论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采用超声介入方法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溃疡膏治疗下肢溃疡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外科门诊前来就诊下肢溃疡的患者,多为常年不愈,该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痛苦.笔者于2001年7月~2002年6月间采用自拟溃疡膏治疗下肢溃疡3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该院收纳治疗的72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凝治疗加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下肢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检查结果和在1个月后及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使用彩色超声对患者下肢进行检测,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生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治疗1个月以及2个月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长期卧床病人应用下肢血栓形成预防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0例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长期卧床患者并经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比组(n=45),所有患者均接受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2例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4.44%,对比组8例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17.78%,研究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2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长期卧床病人应用下肢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可显著降低下肢血栓形成率,有助于降低治疗难度,减轻其心理以及生理不适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20 mg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40 mg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患者的下肢动脉,并对患者下肢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进行记录。结果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下肢动脉IMT相比于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常规组的下肢动脉IMT相比于治疗前无任何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40 mg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临床表现状况、栓子检出率和栓子大小。结果在术后下肢临床表现方面,观察组患者下肢临床表现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方面,观察组患者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干预护理在预防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下肢状况,降低患者栓子脱落率和栓子大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主因四肢麻木、乏力1年,右下肢肿胀疼痛4d于2000年8月20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以双手及下肢膝关节以下为主,到某医院就诊,未做具体检查,考虑为末梢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治疗,患者症状一度得到缓解。入院前4d,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不能行走及曲屈而到医院就诊。查体:肤色  相似文献   

8.
乔波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49-449
患者,女,41岁,于2010年4月2日就诊于石学敏院士门诊,进行性下肢痉挛性瘫痪2年余,经全面检查诊断为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双下肢严重痉挛,不见任何下肢自主运动,大、小便失禁,腱反射亢进,双下肢麻木,深、浅感觉障碍,双巴氏征(+),表情淡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该院接收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常规组;就诊双号纳入研究组。每个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而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帮助下肢骨折患者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患者满意度高、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8%,只有1例患者股深静脉血栓没有显示出来。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后或长期瘫痪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总计50例。结合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5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口服华法林,观察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口服利伐沙班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综合性药物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预后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应用定点介入疗法实施诊治对其软组织痛症的解除效果及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诊治的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诊治处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治结果及患者下肢关节相关指标评分结果。结果给予对应诊治处理措施后,观察组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关节肿胀指数、下肢关节疼痛指数等相关指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在下肢关节活动指数方面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风湿与骨下肢关节病炎症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定点介入疗法实施诊治,相较于常规诊治处理措施,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关节相关功能,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以该院的4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评价标准:下肢周径变化值、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FIB及D-Dimer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及D-Dimer水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宫颈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概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期与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产褥期与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为研究对象,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结果全部36例患者中,3例患者终止妊娠,33例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消失,现广泛侧支循环,肢体周径差不足1 cm。结论妊娠期与产褥期属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期,大部分患者经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能够痊愈,早期诊疗对患者预后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缩短下肢骨折患者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该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随机选定60例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分组原则是随机法,为30例实验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为30例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图像质量、患者满意度、检查相关项目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中开展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36例于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长期卧床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人数相同各68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手段与下肢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达95.59%、98.53%,与对照组(79.41%)、(83.83%)结果比较均显著较高,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显著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护理干预在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具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患者通过改良截石位手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生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所接收的90例截石位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28例,此情况主要和患者自身因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而导致的。结果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性别无关(P0.05)。其中手术时间超过3 h患者下肢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于患者手术时间低于3 h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手术患者通过改良截石位手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降低,同时通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而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检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非血栓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并对比其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FPG、2 hPG、Tch、LDL-C、PLT、Hb等生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原因之一,为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其生化指标水平可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给予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肿瘤患者86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的18.60%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慢于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