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下肺静脉移植于上肺静脉残端的方法行下肺自体肺移植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方法先心包内行左全肺切除,在体外切除病变的上肺叶,下肺叶置于肝素溶液中,行肺血管顺逆结合灌注,后将下肺静脉吻合于上肺静脉残端,再行肺动脉及支气管吻合。左肺下叶离体50min,静脉、动脉、支气管吻合时间分别为16min、13min、14min,肺动脉阻断时间160min,手术时间5h,术后辅助通气3h。结果术后3天拔胸管,肺膨胀良好,患者活动佳。术后螺旋CT显示重植肺血液灌注和回流良好,支气管通畅。术后行短程化疗4个周期,随访34月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当肿瘤累及总支气管或肺动脉的长度过长而不能完成双袖状肺叶切除术时,可以考虑将自体肺移植技术应用于Ⅲ期中心型肺癌,手术并非十分艰难,因不存在排异反应,手术成功率高,避免全肺切除,符合肺癌手术原则,术后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管肺动脉移植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对8例Ⅲb期肺动脉干严重受累的肺癌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管肺动脉移植术。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肿瘤完整切除,术侧余肺血供良好,8例患者均临床痊愈。结论 自体心包管肺动脉移植避免了全肺切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处理体会. 方法 以低钾右旋糖酐液为肺保存液,采用顺灌结合逆灌的肺灌注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为1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同种异体右肺移植术,术后采用新三联免疫抑制剂. 结果 术后移植肺再灌注损伤轻,43 h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第6天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消退;术后移植肺感染轻,但自体左肺反复感染.术后73 d出院,肺功能改善明显,目前生存14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有效手段,术前充分的准备和细心的围术期管理,特别注重单肺移植后自体肺感染的防治,是肺移植能否成功和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猪自体肺移植实验动物模型,为临床开展自体肺移植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健康杂种猪18只,分别行左侧第四肋间开胸,游离肺门后行左全肺切除,予修剪左下肺后,将离体的左下肺重新植入胸腔,即把下肺静脉重植于上肺静脉残端,并依次完成支气管和肺动脉吻合?依据术中左下肺叶是否行灌注和灌注液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A组(未灌注组)?B组(常温肝素灌注组)及C组(低温Euro-Collins液灌注组)?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0.5 ?1.0?2.0?4.0 h检测移植肺的肺静脉血氧分压(PaO2)?湿干重比(W/D ratio)?氧自由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移植肺组织的光镜及电镜结构变化?结果:手术无一例失败,均存活?移植前,移植后0.5?1.0?2.0 h 3组移植肺的肺静脉血PaO2 ?肺组织的MPO和W/D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与对A组相比,B组和C组移植后4 h的PaO2 ?MPO和W/D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与A组相比,B组及C组病理损伤较轻,且两组损伤程度相似?结论:本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研究自体肺移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常温肝素灌注后的供肺叶能满足自体肺移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方法:2003年10月-2008年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2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其中有3例行肺动脉侧壁切除,2例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8例(32%),其中肺不张1例,心律失常5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声音嘶哑1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42.1%、32.4%。结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扩大了肺癌患者的手术指征,避免了全肺切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心型肺癌如果肺门呈冻结状态,考虑肺瘤侵犯肺动脉干、主气管等.手术风险高.往往放弃手术,或行心包外或心包内全肺切除,而全肺切除对于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不适用。自体肺移植就是将患病侧的肺叶全部切下.不论在胸内切除肿瘤还是胸腔外切除肿瘤,经修剪后.再将基本正常的肺叶重新行肺静脉、肺动脉及气管的吻合,将肺重新移植,从而达到保留肺叶的肺癌根治术的目的。2004年3-4月我们应用自体肺移植治疗左上中心型肺癌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常规肺叶、全肺切除术的比较,探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我科1980~2000年间行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其中TNM分期N0期21例, N1期28例, N2期15例.总结此类手术的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并按TNM分期比较术后第3、5、10年的生存率.另选取同期常规全肺切除术和常规肺叶切除术患者各64例,比较三种术式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结果: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组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19%,中位生存时间为45.76个月,其中21例N0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29%,28例N1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27%,15例N2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12%、0,不同分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率与同期手术的常规全肺切除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高于肺叶切除术(P<0.01).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术后的生存质量,此类手术主要适合于上叶中央型N0、N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N2患者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54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左全肺切除术35例(6.4%),右全肺切除术16例(2.9%),肺叶切除术385例(70.3%),袖式肺叶切除术42例(7.6%),肺部分切除术54例(9.8%),剖胸探查术16例(2.9%).结果 术后并发症36例,肺不张25例,胸腔感染1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平均住院时间(12.6±3.5)d,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 肺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疗效,对肺癌术后患者行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1993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39例。左上肺叶6例,左下肺叶3例,右上肺叶25例,右中下肺叶5例。同时联合动脉成型术5例。绝大多数为Ⅱ期及Ⅲa期患者。结果1个月内无死亡,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1%,52%,44%。术后无吻合口瘘,亦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此种术式能达到最大限度保持清除病灶和保留肺功能,可获得与一侧全肺切除同样彻底的效果,其生存期比全肺切除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0.
王海涛  戴备军   《浙江医学》2004,26(10):740-741
肺叶支气管开口,特别是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受肿瘤侵犯时,外科常采用全肺切除术治疗,虽然肿瘤切除彻底,但对病人肺组织及肺功能的损伤和影响很大,术后生活质量差,甚至有些病人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手术.为达到既能彻底切除癌肿,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及肺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自1995年至2003年我们采用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5例自体肺移植技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方法5例做双袖状肺叶切除,因肺动脉切除过长,肺动脉吻合张力过大,遂切断下肺静脉,下肺叶短时间离体后,将下肺静脉移植在上肺静脉的残端。结果4例术后随访恢复顺利,生活质量良好,1例术后第2天由于重植肺静脉血栓,被迫2次手术摘除移植的下肺叶。结论熟识手术过程,配合默契,术中抗凝和离体肺叶的保存是这类手术护理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移植手术方法、肺保存、术后管理加以总结.方法:2004年12月行1例COPD同种异体肺移植术.供肺者为脑死亡,患者采用低钾右旋糖酐灌注液(LPD)液肺灌注.受体与供体血型匹配,行右肺移植,肺支气管、肺动脉为端端吻合,肺静脉实行心房-心房吻合,手术前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术后监测心肺肝肾功能、使用抗菌素及调整免疫药物.结果:未出现支气管、肺动静脉吻合口并发症.目前手术后存活1年,已恢复体力和劳动能力.结论:肺移植是多学科协作的复杂工程,我们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供肺的选择和保存、手术操作以及手术前后的管理上已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5例自体肺移植技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5例做双袖状肺叶切除,因肺动脉切除过长,肺动脉吻合张力过大,遂切断下肺静脉,下肺叶短时间离体后,将下肺静脉移植在上肺静脉的残端。结果 4例术后随访恢复顺利,生活质量良好.1例术后第2天由于重植肺静脉血栓,被迫2次手术摘除移植的下肺叶。结论 熟识手术过程,配合默契,术中抗凝和离体肺叶的保存是这类手术护理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管隆嵴、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肺切除术治疗肺癌12例。手术包括右全肺加半隆嵴切除成形术1例:左上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2例;右上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6例:右肺动脉成形加右上肺叶切除术1例:右上肺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术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5~88个月,重点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肺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总结分析508例肺癌术后严重并发症。方法:508例肺癌中,男398例,女110例,年龄在21 ̄76岁之间,行单肺叶切除术306例,一侧双肺叶切除术53例。一侧全肺切除113例。结果: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呼衰7例死亡4例。心衰4例死亡2例,肺水肿4例死亡2例。低心的支气管胸膜瘘,脑转移,麻醉意外各死亡1例。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术前病人有冠心病,肺心病,多为Ⅲa,Ⅲb期病例及行全肺切除病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前瞻性分析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各50例.肺段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带管时间方面较肺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肺段组较肺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早期NSCLC,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疗效较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当甚至更优.另外,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使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避免术后因肺功能不能代偿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评估手术范围,术前根据公式计算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预测值PFEV。,并与手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99mTc—MAA肺灌注显像结果计算所得PFEV。与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前预测值为1.51±0.7L(n=21),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8±0.5L(n=21),术后12个月FEV1.0实测值为1.59±0.4L(n=19),未发生术后肺功能不能代偿病例。结论^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方法可靠、准确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于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4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手术治疗,其巾左全肺切除术35例(6.4%),有全肺切除术16例(2.9%),肺叶切除术385例(70.3%),袖式肺叶切除术42例(7.6%),肺部分切除术54例(9.8%),剖胸探查术16例(2.9%)。结果术后并发症36例,肺不张25例,胸腔感染1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平均住院时间(12.6±3.5)d,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肺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疗效,对肺癌术后患者行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肺切除术后血浆心钠素与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血浆心钠素与右心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把50例肺切除患者分为全肺切除组(12例)、肺叶切除组(28例)及肺楔形切除组(10例),通过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测定患者术前、术后3~5d、术后8~10d的右心功能指标,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时点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结果肺楔形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及ANP无明显改变.肺叶及全肺切除组在术后3~5d右心功能及ANP均发生改变,表现为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血管阻力(PVR)及ANP均升高,这些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肺切除组比肺叶切除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而肺叶切除组在术后8~10d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全肺切除组在术后8~10d上述指标的改变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ANP的改变与PAMP及PVR呈正相关.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PAMP、PVR及ANP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发生改变,全肺切除术右心功能改变持续更久.同时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后ANP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1982年3月~1994年12月,我们为各类肺部疾病进行肺切除术106例。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次占21.6%,术后30日内死亡2例占1.8%.文内着重对支气管胸膜瘘、血胸、肺血管损伤大出血、癌栓脱入对侧肺支气管、肺静脉癌栓脱入股动脉及心跳聚停等并发症的防治及紧急处理进行了讨论。此外,作者认为,肺叶切除术目前在大多数病例仍是肺癌外科的“标准术式”,但在心肺功能允许并由于技术或肿瘤学原因非行全肺切除术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时,就要果断地行全肺切除,心包外处理肺血管有困难时,要毫不迟疑地采取心包内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